重磅 未来五年北京教育蓝图新鲜出炉

时间:09-27编辑:佚名 小学教育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日前,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最新或2022(历届)年—最新或2022(历届)年)。未来五年,京城教育如何布局?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各方面工作上,北京教育即将在未来五年又会采取哪些大动作?和孩子教育息息相关的教育规划,一定不要错过!赶紧跟着小编一起看过来。

  主要目标

  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全面完成《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最新或2022(历届)年)》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事业发展全国领先。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巩固在95%,义务教育毛入学率不低于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8%,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80%。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区域、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受教育权利依法平等享有。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划定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片区范围,100%公办学校实现就近入学。逐步实施12年免费基础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家庭经济困难群体资助全覆盖制度更加完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全面满足,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优质教育供给显著增加。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师的数量、结构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超过95%,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80%。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进一步增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教育服务的工作稳步推进,优质、特色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教育的可选择性更加丰富,优质教育、个性教育的需求得到较好满足。北京教育新地图进一步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学校实现分类发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机制和转换认定制度更加完善。终身学习条件更加完备,灵活开放、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建成,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崇尚专业的教育氛围更加浓厚,新时期工匠精神广泛弘扬。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育治理体系规范高效。教育领域中政府、学校、社会的新型关系基本形成,市级政府教育统筹力度得到加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社会广泛参与支持教育的机制、渠道更加完善。依法治校机制形成,教育行政权力更加公开透明。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更加完善。机制健全、职能完善、方法科学、手段先进、权威高效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初步形成,教育督导的法制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财政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保持在17%左右。

  教育辐射影响力持续提高。教育的开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教育在吸引和聚集国际化高端人才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最新或2022(历届)年在京国际学生规模达到15万人次,质量和层次明显提高。部分教育功能疏解取得明显成效,京津冀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完善,首都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的能力增强,中小学建网学校比例达到100%,建成与“智慧北京”相适应的,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智能化教育服务体系,数字教育资源更加开放与共享。

用数据告诉你

  学前教育

  《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规划》提出,到最新或2022(历届) 年力争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巩固在95%,同时明确了政府在提升学前教育服务保障能力方面的责任和任务。

  规划原文:

  十三五任务之一是提升学前教育服务保障能力。扎实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后续行动。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做好0—3岁社区早期教育指导工作,提供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指导服务,建设一批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

  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多形式办园,农村地区实施以财政为主的投入方式,落实好保育教育费减免政策,资助家庭困难儿童及残疾儿童接受教育。

  推进幼儿园内涵发展,坚决防止“小学化”倾向,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确保幼儿园相关人员配足配齐。

  解读:

  第一,有计划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落实《北京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最新或2022(历届)年-最新或2022(历届)年)》,研究制定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以租代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园,不断提升幼儿园办园条件,构建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建设一批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努力满足常住适龄儿童入园需求。

  第二,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和家庭合理分担成本的学前教育运行保障机制,继续加大对公办园运行保障的投入力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多形式办园,农村地区实施以财政为主的投入方式。落实好保育教育费减免政策,资助家庭困难儿童及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加强各类幼儿园收费管理。

  第三,整体提升幼儿园内涵发展。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决防止“小学化”倾向。继续坚持幼儿园分级分类管理,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提高保教质量。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完善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确保幼儿园相关人员配足配齐。规范幼儿园管理,推动依法办园。加强学前教育教科研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研究的能力,提高教研指导水平。

  义务教育

  “十三五”时期,北京将坚持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通过调整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名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规划原文:

  初步建立涵盖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校长发展专业标准、教师教学基本功标准、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等内容的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支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教育集群发展和九年一贯制办学探索,形成有效的配套管理机制。

  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统筹,精准支持乡村学校发展。加强课程教材建设,进一步给予区、学校课程自主权,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北京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落实北京市义务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精神,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做好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加强自办学校分类治理。

  解读:

  一是优化义务教育布局。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满足人民需求的“首都义务教育新地图”。不断加大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等不达标学校的体育场地、专业教室和食堂等建设,逐步达到本市办学条件标准。结合新城建设、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改造,新建一批优质中小学,满足人口快速聚集区域的入学需求。

  二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重组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采取组建教育集团、形成教育集群、推进学区化管理、实行托管、城乡学校结盟、名校办分校、学校发展共同体跨学段合作、优质管理输出、优秀教师特派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委托高水平的中小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办教育机构以及其他教育团体等非营利性机构承办一批一般校,促进优质资源融通共享。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优质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是提高教学工作有效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缓解学生的课业负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适应学生身心特征和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中教育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折的主要阶段,所以,高中阶段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将加大力度,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

  规划原文:

  加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支持学校特色发展,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高中与初中、高等学校的衔接,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贯通途径。完善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工作机制,加大对经费、编制、教育用地、招生等工作的统筹力度,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惠及更广大学生。

  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鼓励城区公办优质高中寄宿部、国际部外迁,探索民办机制。全力做好内地民族班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提升内高班的教育水平。

  解读:

  第一,巩固和提升“特色高中建设计划”成效,推动更多学校找准定位,特色办学,多样发展。

  第二,努力构建课程优质多样、特色鲜明、资源共享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第三,加大优质高中资源统筹力度。建立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我市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高中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全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四,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鼓励城区公办优质高中寄宿部、国际部外迁,探索民办机制。

  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策源地、知识转移发动机和知识传播主力军。为了整体提升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规划》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是建立高等学校分类指导体系,推动高等学校进一步科学定位,凝聚优势,特色发展,进一步优化北京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

  二是支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高等学校瞄准“世界一流”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发展方向,吸引重点领域领军人才主导学科建设,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打造更多优势特色学科。

  三是深化“北京高等教育资源统筹计划”,完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探索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合作共建新机制,进一步推动高校间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师生互访和管理人员互派的长效机制。加大高校资源整合力度,注重内涵发展,提升首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四是引导部分市属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激发高等学校转型内生动力活力,重点培养服务城市建设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招生考试

  《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规划》指出,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基本建立符合首都实际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解读:

  一是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积极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统筹分配办法,推动实现每所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基本均等。调整中考科目和分值,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加大招生政策向高中资源比较短缺的区域和一般初中倾斜。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调整统一高考科目,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扩大本科农村专项招生计划,稳步调整高考录取批次,不断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减少和规范招生加分项目。加快推进高职分类考试,逐步提高通过分类考试录取考生占高职院校招生的比例。探索职业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改革试验。推进成人高考改革试点。

  二是完善配套措施。及时制定完善全市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后升学等方面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年度工作方案,给考生和社会明确、稳定的预期。

  加快完善中学课程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逐步推广走班制。加强中学生学业规划指导,增强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和升学目标的能力。保障学校教学、实验等资源配置,加强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配备和培训。完善考试招生技术设备配备,做好命题中心和标准化考点建设。

  师资队伍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主,健全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解读:

  一是全面提升中、小、幼干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扩大幼儿教师的培养规模,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普遍提升幼儿教师素质。实施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中小学干部、教师培训计划,突出市级高端培训和乡村教师培训。实施“首都名师、名校长(园长)、教育家培养计划”“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计划”“学科教研组长培训计划”“培训者培训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二是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支持教师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进行实践活动,完善从行业、企业引进或聘请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的机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推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面向海内外聘请、引进、遴选和资助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高级管理人才,搭建人才梯队,组建学术团队。实施首都高校“长城学者计划”和“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培养和资助一批中青年拔尖人才。实施“创新团队建设提升计划”,在市属高校中遴选一批创新团队,增强其竞争国家级创新团队的能力。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