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 名校来了 入学变容易了吗

时间:01-10编辑:佚名 小学教育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通州区北京行政副中心地位确定后,通州教育资源一时间备受关注:大波名校“袭”来,15所中小学即将落户。按照通州区规划,未来,通州将引进40万人口并向外疏解10万人口。这一进一出,当地教育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记者对当地进行了探访。

  根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信息,去年一年,北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共招生235028人,在校生113.4万人,其中,通州地区招生16207人,在校生79263人。北京市规划委通报指出,远期将有约40万人疏解至通州。如何确保这些疏解的人口在通州“留得住”?重点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成为了规划目标中的重要一环。

  “名牌”与普通小学差距不大?前者爆满后者不饱和

  6月18日是通州区幼升小开始入学报名的日子。19日,在报名最后一天,北京小学通州分校门口已经只剩下零零散散前来报名的家长,不过,从学校大门处半拉着的隔离带仍能感受到头一天的热烈报名场面。

  记者遇到了2年前由贵州迁来北京的李先生,他顶着烈日骑着电动车带妻子和女儿来到小学找招生老师咨询。据他介绍,北京小学是名校分校,为了让孩子能上这所小学,很多家长从17号就开始排队,通宵熬夜等在学校门前,他也在其中。但结果并非他所愿。虽然李先生一家拥有北京户口,在学校片区内的合作共建小区买了房,但这些都不能保证他的孩子进入小区旁的这所名校。以往,北京小学会首先满足住在片区内的京内生源,其次考虑购买片区内合作共建房、符合入学标准的生源,然后再考虑片区内符合标准的非京籍生源。而今年,李先生称校方又对居住年限有了要求:首先满足在片区居住7年以上的京籍家庭。条件排在李先生家之前的家庭已经超过了学位数,但李先生不愿放弃,19号再次来到学校询问,希望能有余下来的名额,最终,还是失望而归。当记者以家长身份向学校招生老师核实入学标准细节的时候,校方以记者没带孩子为由拒绝细致回答,只让记者参照校门口的招生简章。

  据了解,没有排上片区内“名校”的孩子会由区教委按就近原则派位到别的小学就读。家长们如此费力在名校外排队,是否意味着周边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呢?当记者询问等在北京小学外的家长时,他们表示,周边其他学校教育也不错,不过北京小学在片区内最出名,还是想试一试让孩子去最好的地方上学。

  另一位孩子在通州名小学就读的家长表示,由于家长们青睐“名校”,现在女儿所在的班级已有44人,人数比市里每班二三十人的本校多了近一倍。通州新建名校火爆,但据记者从教委了解,当地一些没挂“名牌”的小学人数还达不到饱和,这是一个怪相。

新学校徒有虚名只“挂牌”?家长关注校区一体化

  很多家长认为,未来大量名校进驻通州是好事。但目前大家都持观望态度,更加信任潞河中学等当地传统老牌名校。家长们关注的是,新校能否移植本部优秀资源,教材和师资是否和本部一致,希望学校不要只是“挂名牌”,徒有其名。

  目前已经在通州建立分校的年轻“名校”教学质量究竟怎样呢?儿子在当地一所名小学就读的当地人杨女士表示,孩子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全部来自通州本地,教学还算扎实。学校刚成立,还谈不上升学率。但是和西城区本校比起来,通州分校教学内容略浅,社会实践课也较少。“朋友的女儿在校本部上学,语文作文已经开始写400字论述观点了,我儿子现在还只能写150字。”

  谈到孩子的初中择校问题,杨女士称在考虑片区内的北京二中分校,主要原因是听说学校采用同本校“一体化”的制度,教学管理、教材和师资都能和市区看齐。“不过听说上得了二中的外地学生大多家庭条件很好,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攀比风气。”她希望,随着通州对外籍人口政策收紧,等过两年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二中的外籍生源已经被“清理完”,端正校风。杨女士的“担忧”隐隐透出京籍家庭和非京籍家庭间的潜在矛盾。

入学闯5证28关非京籍面临返乡教育衔接难题

  作为曾经的“睡城”之一,通州区拥有大量非京籍人口,在未来通州区人口疏解过程中,他们面临着很大压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地的非京籍家长为了解决子女在京教育问题,可谓挖空心思,积累了各种“攻略”:五证办理攻略、中小学学校学籍管理办法、如何转学、如何选择好的国际学校国际班、外地户口随迁子女就读方案......

  北京学校对非京籍孩子的入学条件审核严格,政策规定的“五证”全办下来实际上是28个证件,这28证已经卡下了不少人。非京籍家长需经历“五证”28关的准备和审核,历时小半个月的艰辛奔波,再通过学校报名规定,才能取得学校录取通知书,实在是劳神费力的“战役”。

  尽管并无明确证据,但一些家长表示担忧,认为由于通州人口政策的进一步收紧,能达到当地要求的非京籍家庭越来越少,好学校的“潜规则”其实是不接受非京籍孩子的。有能力的家长努力托人找关系,实在没办法就只能让孩子去国际或民办学校。然而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上民办或国际学校费用太高,负担过重。很多孩子很早返回原籍读书,父母中往往就要有一人放弃在北京工作,陪孩子回老家念书。

  然而,返回原籍就读高中、参加高考也并非易事。由于一些地区要求学生初中学籍在本地,才可以升入高中参加高考,很多非京籍儿童面临着小学毕业就要返回原籍的现实。原籍在河南濮阳的王先生就遇到了难题,他女儿原本在通州念小学时成绩很好,为了将来能够参加高考,不得不回老家上初中。但濮阳学校基本都是小学5年初中4年制,而北京是小学6年初中3年制,王先生的女儿没有很多选择的余地,只能在当地的一所3年制初中就读。王先生说,由于听不懂老师的方言,老师教得不好,教材也衔接不上,他女儿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夫妻二人十分焦急,决定明年都辞去北京工作,回家想办法。

民办学校:招生不自主公办学校“不带我玩”

  一些家长进入公办学校遇到难题之后,选择让子女到民办学校就读。记者在走访通州当地的民办学校时,发现有几所名气较大的学校已经关门了。

  记者找到当地一所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学校招生办柴主任介绍称,目前生源中主要以非京籍学生为主,非京籍、京籍和外籍学生比例为6:3:1。柴主任说,目前所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难以自主招生。很多学生在北京选择民办学校是因为难以符合公办学校就读条件,民办学校本应该成为缓解非京籍学生上学难的一个好出口,然而目前北京市对于民办学校的入学标准和公办学校一致,非京籍人口也需五证齐全。一些家长拿不出5证,只能让孩子在北京民办校上学,将学籍放到原籍。这样做的弊端是学校无法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籍档案,记录教师评语和连贯成绩。学校也失去了很多生源,招生难以饱和。一些民办学校为了招生,统一为学生办理外地学籍,但这些学校会变相利用这一手段,对想转学调学籍的学生横加阻挠。

  同时,柴主任表示,目前北京民办学校没有被教委纳入和公办学校一起的统一阅卷评卷及排名系统,民办学校可以购买区里的考试试卷,但试卷无法在全区统一判卷,成绩也无法和全区学生排名,这样就无法知道民办和公办学校学生的差距,难以评价教学质量。此外,老师们更不能参加区里的教师培训。柴主任苦笑道:“现在是公办学校‘不带我们玩’,有时候我们的老师会偷偷混到区里的培训班去听课,哪怕交费参加我们也想去,想知道他们有什么好的方法。”

  问到对于未来通州区即将进驻的大批名校的看法时,柴主任表示很迷茫,因为似乎民办学校无法和其他公办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分享交流,当地也没有任何共建计划和政策倾斜,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更窄了。

  区教委:义务教育无名校之说孩子符合标准都能入学

  就教育质量问题,通州区教委表示,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名校之说,家长完全没必要熬夜排队,小学入学有严格明确的标准,只要符合条件,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入学。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通州区也做了很多努力。据区教委介绍,出于打造与北京市副中心相适应的教育体系的考虑,区里推出了“内生外引”政策,意在发挥教育强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所谓“内生”,即通州正在建立以潞河中学、运河中学、永乐店中学三所示范校为龙头的教育联盟,各联盟校之间通过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6月20日,涵盖6所中小学的运河教育联盟建立,进行了颁牌仪式。通州区教委表示,目前,北京东西城区主推集团化学校,石景山区有集群学校。而在通州,联盟学校算是一个与其他区类似又不同的新尝试。运河教育联盟就是由当地运河中学校长提出、几所学校校长主动联合建立的。这种联合方式更加主动、灵活。

  而“外引”是指通州从其他区引进了大批名校资源。有关学校名单和选址等细节还在敲定当中。教委表示,未来进驻通州的名校基本采用一体化办学,派驻本校教师和管理团队,直接将本校成功的教学管理模式“复制”到新校区,但是对于教材的使用,教委没有设硬性要求。本地现有的几所名校分校是采用本地师资管理模式,由于效果不错,不大会进行模式改变。

  通州四中的一名初中老师向记者介绍,今年,通州区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6年及以上的专任教师可以申请到其他学校轮岗,进一步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当地的首师大附中还第一次实施了“走班制”,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未来这一政策也许也会在其他学校实施。她还表示,其实不管学校选择什么样的教材,老师们所讲的知识点都是类似的,教学内容会根据统一考试来定,家长不必担忧。

专家:择校要理性学校也要提高教育内涵减小差距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杨东平表示,家长因重视教育而追求、崇拜名校是国内一个基本现实,想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名校”之说,但目前,各个学校还难以达到没有差距。

  杨东平表示,在促进义务教育的进程化过程中,集团化办学成为了一个基本策略,家长担心集团化办学或者说“分校”办学是否能承接优势资源,这很正常,需要校方在办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不单“挂有名牌”,而且还要提高教育内涵,做到名副其实。

  关于让孩子进名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储昭辉认为,家长在择校过程中也要理性,不要盲目追求名校。有的家长辛辛苦苦把子女塞进了名校,孩子却不适应,甚至被边缘化,成绩反而一落千丈。从根本上看,孩子的成长取决于自身,择校时要考虑孩子的自身情况以及不同学校的特点,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学校入学。杨东平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否进名校并不重要;在这个阶段,北京城区内的很多学校间的差距非常小,就近入学还是利于孩子学习的基本原则。

  谈到非京籍学生,储昭辉称,这是由北京市的人口政策决定的。只要各个城区学区分指标的方式、计划的招生体制、北京高考不对外籍生源开放的政策不改变,非京籍学生的整体境遇不会改变。

  就民办学校的发展问题,杨东平表示,从理论上来讲,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有基本的功能区分,公办学校强调教育的公平性,教育的综合性和质量的保障性由民办学校来承担。公办学校需要划片入学,不需择校;而民办学校间才会存在名校择校之争。在中国很多城市,如上海、广州、南京和成都,民办学校的竞争就十分激烈。不过在现实当中,很多民办学校还是缺乏竞争力的。

  通州成为副中心了,名校来了,对于工作在基层的通州公办学校教师来说,未来名校落户带来的是竞争,通州本地学校需要拼实力打响自己的品牌。而对于通州的家长来说,不论是京籍还是非京籍,他们和全国所有普通家长一样,将子女教育放在首位,学校教育质量往往会影响家长的很多决定。目前,家长们对未来通州区的教育变革还没有实际的感受。很希望将女儿送进学区名校的李先生说道:“上学政策一年一变,再看看吧。”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