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城乡教育问题并非孤立存在需一体解决

时间:11-15编辑:佚名 小学教育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巩固和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

  《意见》有哪些特点?为何强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如何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如何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的目标?人民网记者今天就此采访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

  记者:这两年,我国对农村教育出台了很多政策,为什么现在要强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这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会起到那些重要作用?

  杨银付:党的十八大要求,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如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出了路径:“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以“一体化”促进“均等化”。在教育领域,义务教育属于基本公共服务,本次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高度重视,是推进我国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根本之举。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深层次推进教育公平的需要,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的确,过去国家已出台许多政策,有力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现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要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就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更多走向标准、制度和规则的创新,这更为根本、更为长效。这种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便是走向一体化。此外,城乡教育问题并非孤立存在,例如城镇大班额就与乡村教育相对薄弱有关。这些问题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必须城乡统筹,一体解决。

  记者:《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哪些特点?

  杨银付:文件至少有这么四个特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了重点难点。例如,随着城镇化和户籍制度制革的深入推进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人口变化及学生流动的频繁性给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出现了城镇大班额问题,个别中西部省份大班额比例超过20%,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文件明确要求,统筹规划、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基本消除大班额。二是注重综合施策,凸显了统筹协调。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过去相继出台了不少单项政策,这次的文件更加注重综合施策,从同步建设城镇学校、努力办好乡村教育、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统筹城乡师资配置、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改革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控辍保学机制、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十个方面提出政策举措,可谓集大成者。三是注重制度设计,突出了标准管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过去首先依靠倾斜政策和项目扶持,针对性强、行之有效。今后则更多走向标准、制度和规则的创新,本次文件就突出了标准管理和制度创新。例如系统提出“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即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此外,文件要求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这也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要求。四是注重管理创新,强调了务实管用。政策决定方向,细节决定成败。有了好的政策与制度设计,还需要通过具体的管理创新,使政策落到实处,见到效果。本次的文件就特别注重管理创新。例如,提出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要求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要求国务院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研究制定县域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岗位结构比例;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要求针对农村残疾儿童实际,做到“一人一案”;要求推动“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等等。这样的政策亮点还有许多。

  记者: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需要如何从乡村和城镇两端发力,关键在哪?

  杨银付:文件中提出的十项举措,旨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都直接或间接与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有关。简要来谈,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步建设城镇学校,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各地要按照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建设标准,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城市、镇规划。地方政府要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实施“交钥匙”工程,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此项要求应为硬约束,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估,可问责。二要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各地要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同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因撤并学校造成学生就学困难的,当地政府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予以妥善解决。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设国家课程,通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加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乡村校长教师培训、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将优质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向乡村初中倾斜等方式,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现在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显著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而学生城镇化率又显著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原因之一即乡村教育相对薄弱。而在四川成都、山西晋中、江西弋阳等地,由于办好了乡村教育,很多孩子从城镇回流到乡村学校就读,这为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提供了典型案例。

  记者: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达到这个目标的难度有多大,如何实现?

  杨银付:前面谈到,文件中提出的十项举措,都旨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此外要努力打破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也将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创造外部环境。至于难度,我想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常常谈到的一句至理名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让我们共同努力。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