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今年郑州市区民办初中采取“联合评价、成果共享、自主录取”的办法,在评价材料的选择和评价工具设计上,由原来学校自行组织,完善为民办初中学校联合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
新变化带来的是各种猜测,导致郑州市中招办多次辟谣。考学君专访第三方专业机构相关负责人,为大家解开疑问。
【解释1】
为啥叫评价而不叫考试
叫评价而不叫考试,并不是一种文字游戏,而是想向社会传递一种信息:学校对于学生学业水平的评判,正在从“知识考试”逐渐转为“能力考查”。
在“知识考试”中,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反复操练是得分关键;但在能力考查中,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发现不同场景下知识的有效性与适用性,才是更重要的。
因此,在评价中,学生会遇到一些新鲜的题型。比如,在阅读了孟母三迁相关的材料之后,让学生畅想如果孟母穿越到了今天,她会在哪里建学校。
如果学生平时学习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各种“经典题型”,那么他们乍一看这些题目可能会有些慌张:“怎么和我平时看到的不一样呢?”
但其实,只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看似很“生活化”的题目,完全可以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答。而这种解答过程,还能给学生带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接地气”的事情,绝不仅仅是一块用来考取好学校的敲门砖。
【解释2】
为啥题型都与众不同
传统的“知识考试”命题模式容易把学生带入一种误区:
比如,老师往往会告诉学生:“数学应用题中,题干给出的每一个条件都必然是有用的。如果解题的过程中发现少用了一个条件,那肯定是解题出了问题。”
这种经验,对于学生应试可能是有效的。但学生在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一个明确的“题干”,许多条件也不是现成的,要自己去寻找;甚至许多既有的条件是干扰项、是错误的,要予以排除。
所以,“每一个条件都是有用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只有应试作用,却没有实用价值。
【解释3】
为啥命题都很生活化
传统的“知识考试”命题模式很有可能造成两种危害:一是学生解决问题时思维懒惰,认为给自己布置任务的人会把所有的条件都给自己,从而丧失了创造条件的意识与能力;二是学生不会辨别信息,认为所有给自己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这样很容易淹没在海量的虚假、不实信息中,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此次评价的问题设计,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体现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注重对能力、思维品质的考查,恰恰是如今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也是学生个人水平的更真实体现。
希望这样的评价导向,能够让广大家长理解:应试刷题的作用有限,让孩子懂得生活、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现实中找到知识的用武之地才是更重要的能力。
【解释4】
评价工具如何避免“神题”
评价工具的设计既要兼顾六年级学生大致的学业与能力水平,也要在此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区分度。
另外,不提倡通过偏题、怪题来为难学生。所以,在确定最终使用的评价内容之前,第三方专业机构曾在全国不同地区采集样本,进行评价工具的试用与修订,反复确认教材差异与评价区分度,以保障此次评价的内容不受教材版本的影响。
此外,设计内容与以后的新高考改革相接轨,以保证让每一个郑州市的六年级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并帮助民办初中找到符合自己教育理念的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