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新学期北京市多所学校的授课方式将悄然变化。新京报记者王远征摄
长短课、大小课;四五个教师同上一堂课;综合实践课纳入课表……9月新学期开学,中小学学生们将会发现课堂发生了悄然变化。
一堂课不再统一为40分钟,出现了20分钟、30分钟的课堂;一堂课也不再是只有一位老师讲课,或许能看见两三位甚至四五位老师同上一堂课的场景。
记者了解到,随着今年北京市推出一系列教改政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在秋季新学年按照修订后的课程计划进行教学。
1大小课长短课拓展课表内容
9月份新学期开学,东城区景泰小学的学生们会发现,今年的课程表明显与往年不同。周一到周四下午的课程不再只有两节,每节40分钟,取而代之的是20分钟、30分钟的短课,科目也由过去的两节增加到三至四节。
今年7月,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北京市实施教育部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将课程自主权下放到学校,鼓励学校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
“这学期我们就在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上加大了灵活性。”景泰小学副校长王慧瑾表示,随着教育改革推进,现在学校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科目越来越多,调整课程时间后,学校研发的校本课程可以真正走进课表。
据介绍,从这个学期开始,学校将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快乐英语人人唱”、“经典名篇人人读”、“精彩故事人人听”全部纳入课表里。
2跨学科课堂多位教师齐上阵
这个暑假,丰台区草桥小学正在琢磨新学期增加一堂“大课”,这节课涉及语文、科学等多个科目,上课的老师也由过去的一位变为四五位。
据草桥小学校长林艳玲介绍,新学期学校拟将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和语文、科学等科目进行整合,采用两节课连着上的大课时方式,按照需要进行上课。“国家规定的课标是不变的,但在内容上和进度上会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据了解,今年公布的《课程计划》明确提出,部分学科拿出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共计453学时。在内容上可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加强语言、数学、信息等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
“之前我们曾尝试过这种跨学科的整合,效果不错,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提高都很快,学起来也很快乐。”林艳玲表示。
3综合实践课正式纳入课表
今年新学期开学,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的课表也发生了变化,每周五下午成为固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据北京市24中副校长白可介绍,原来,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进行统一规定,也没有正式纳入课表,各个年级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时间进行。新学期开始,初一、初二年级的综合实践课将固定在每周五下午进行,会安排学生外出参观,或者在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有些学科要走进博物馆,要去科技馆等场馆进行。”
白可说,这种综合实践课绝对不是带学生外出游玩,而是有教学计划,会安排作业,并且进行考核。“我们有可能会把在场馆参观的内容、在社会大课堂所学的内容体现在测试里。”白可说,今年中考,有两道题就是跟科技馆有关的。
■新学期·新政策
小学作业大变脸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9月正式实施。
《课程计划》要求,低年级学生的作业需要在课内完成,要求教师在分配教学时间时,预留作业时间。同时教师要对作业进行设计,要为学生设计适合的、个性化作业。
其他年级的书面作业“一周布置一次”,应该是体现综合性、研究性、创造性的“大作业”,教师应全批全改。
对于实践类课程的作业,鼓励小学各年级布置跨学科、跨年级的综合类、探究类作业。
初一新生爱科学
从9月起,全市11万初一新生都将享受“团购”式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共有百余个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可通过数字学校的网络平台完成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