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打开记忆的宝盒,有一颗珍珠最为闪亮,它是一个讲述成功,充满哲理的恒等式:失败+信心+努力=成功。对于这个恒等式,我有深刻的理解。我在班上数学成绩不错,常常名列前茅。四年级暑假,爸爸给我报了一个书人教育的奥数培训班。我想:真是小菜一碟,奥数有什么难的?
上课时,我觉得比较简单,老师讲的我基本上都能听懂,课后作业也做得不错。但是,我只掌握了一点皮毛,深层的知识还是没有领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培训结束后的考试我考得一塌糊涂——只得了70分,刚及格,面临被淘汰的边缘。我像一只斗败的公鸡一样,到哪儿都低着头,打不起精神。我叹着气对爸爸说:“爸爸,我不想上了,奥数太难了,我是不可能学会的!下学期咱不报了!”爸爸摸着我的头,慈爱地对我说:“孩子啊,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并不再去努力!所以振作起来用行动告诉失败:‘我不怕你!’”我领悟地点了点头,灰心和气馁变成了信心和行动。五年级时爸爸又给我报了春季的奥数班。
我开始努力了。我上课更加认真听讲,不会的题课上弄懂它,课后抓紧时间做作业。有一次,我正在做奥数题,有一题我想了半天还是做不出来。题目是这样的:某小队参加工厂劳动,平均每人生产76个零件。已知每人至少做70个。其中一人做了88个。如果不把这个同学计算在内,那么平均每人做了74个。这个小队做得最多的同学可能做了多少个零件?实在不会,我跑去问爸爸。爸爸看了半天,用笔算呀算,也没算出个结果来。爸爸摇摇头。“您也不会?”我问。“恩。”爸爸回答。“我必须弄懂这题。”我自言自语着。于是我想到了我的一位舅舅,他是教中学数学的老师,这道题他一定会!我请教了他,他思索了一会儿,告诉了我解题的思路。我恍然大悟,谢过舅舅,把答案告诉了爸爸。爸爸连连点头称“是”。
答案应该是这样的:先要求出这个小队一共有多少位同学。可以这样理解:第一组平均每人生产76个零件,第二组比第一组少一人,平均每人生产74个零件,如果第二组再加上一个人且这个人生产88个零件,则两组总人数和生产的总零件数相等。由此可得第一组的人数为:这个小队共生产零件数为: 接着再推理一下:要求最多的同学可能做了多少个零件,首先可以把其他同学做的零件数降到最小,但是由于其中一人做的零件数已经知道了,那么做70个零件的就只有5人,他们共做了70×5=350(个)。再用一共做的减去做得最少的和做了88个的,就等于做得最多的零件数了:532-(350+88)=94(个)。
我用这股执着的“钻”劲儿,获得了书人培训春季班其中考试的满分、期末总评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冬令营”三等奖;获得了寒假集训班考试二等奖……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完成这个恒等式:失败+信心+努力=成功。任何人都会遇到失败,失败是个亦正亦邪的东西,你若用信心和努力灌溉它,它就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你若让灰心和气馁陪伴它,它就会带领你走向歧途,你的成绩将一落千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继续努力,在数学的王国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