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每次整理书柜,对于一些眼下已经过时的书总是不忍淘汰,思来想去重又放回柜子里。丈夫对于我的举动大为不解,书柜拥挤,旧书不弃,何为?其实对于书的此番用心,皆因小时候少有书读,遂倍加珍惜,这种惜书如宝的情结恐怕一生难解。
记得小时候是没什么课外书可读的,偶尔,借光看看哥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小人书,已是奢侈。每到发放语文书时,心中那个欢喜呀,当天准把课文从头至尾读个遍。姐姐那时上初中,对于书更是渴望以及。有次她从别处借了一本有关英雄故事的书,读书心切,上课时按耐不住,偷看书时被老师发现,老师当场没收书并把厚厚的一本书撕成碎片,姐姐的心被撕碎了,又遭一顿羞辱,一气之下辍学回家。
朋友跟我讲了他的故事,看似好笑,听了却很心酸。他说,小时候,如得到一本书总是看的很慢,唯恐看完没得看。看一页摸摸书有多厚,就像现在数兜里的钱,看到最后一看剩下很薄了,那种绝望的心情刻骨铭心。有次到邻居家玩,看到人家桌上放一本《三侠五义》,邻居家哥哥正看呢,他趁哥哥出去就给拿走了,跑到自家里间的马棚里,把大笸箩盖在墙上,借着小窗户的光线藏在里边看,邻家哥哥发疯似的找他,怎么也找不到,家人也找不到他,他真是紧张死了。还有一次,他大哥拿到一本《敌后武工队》,他要看,结果被邻家哥哥给抢走了,他伤心极了,一个人跑到他家房顶上偷偷的哭,睡着了,家人怎么也找不到他。醒来后,天漆黑的,他不害怕,却首先发誓一辈子不搭理他哥哥。他对书的爱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以至90年代,因为买书多,觉得愧对家长,每买一本就饿自己一顿,后来把自己都饿瘦了。朋友的讲述令我深有感触。
如今的孩子是不会理解书怎么还能把人的胃口高高吊起,也无法体会我们小时候对书的那份强烈渴望。
那时候没有书,好在有广播。村子里家家都有小广播,记得那时每天定时播出的《岳飞传》,吸引了全村人。村民们在地里干了一天活,收工时一溜小跑,就为了回家听广播说书。每天只讲一点点,讲到最后把你的胃口高吊起来,却嘎然而止,让你真着急呀!就这么一天盼着一天地等呀。其间,对说书人刘兰芳的性别也争论不已,她口齿清晰、声音洪亮,有人判断一定是男的,那时刘兰芳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大明星,她每天以其独特的声音绘声绘色地给大家送上一道精神大餐,缺一顿整个人就像掉块肉似的。
后来我家买了台上海牌收音机,我们先后收听了《神秘岛》、《夜幕下的哈尔滨》!!尤其喜欢《神秘岛》,每天心系着那个小岛,甚至加入了那个小团队,与他们一起居住在悬崖上的山洞里,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小小的心由此变得宽广。每天心满意足地听上一集,在现实生活与虚幻世界中往来,感觉是那么快乐。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我才有书读。那时候哥哥考取中专,到城里求学。每到假期回来时,在他的绿色帆布旅行袋里都会带回几本刊物——《大众电影》、《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那段时间,我如饥似渴地沉浸在文学作品中。直到现在,那些书还被我保留着。它们跟随我从家乡来到城市,从旧家迁入新家。有些书的封皮都有些破损了,书内纸张发黄。翻开目录,每一篇小说都是熟悉的,甚至依稀记得当时读某一篇时情绪的起落。它们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样,可以在某个闲暇时,与我相对而坐叙谈起那些远去的岁月。
回想从前,那些困苦年代其实给予了我们一笔丰厚的财富,至少让我们懂得珍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比今天的孩子更幸运,因为我们常常能被那些往事深深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