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答记者问视频完整版,最新或2022(历届)李克强答记者问视频在线直播完整版

时间:02-07编辑:佚名 通知公告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李克强答记者问视频完整版,最新或2022(历届)年李克强答记者问视频在线直播完整版

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赫芬顿邮报记者:总理,您好。柴静的《穹顶之下》说中石化、中石油这两个央企一直在妨碍环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尤其是在汽油质量标准的确定和天然气的推行。我的问题就是,您认为这两个央企真的在阻碍环保政策的落实吗?如果这样的话,中央政府会怎么冲破这种阻力?谢谢。

李克强:我理解你刚才一连串的发问,问得是人们,包括在座各位普遍关注的雾霾等环境污染这个焦点问题。可以说政府在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方面,决心是坚定的,也下了很大的气力,但取得的成效和人们的期待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去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达目的决不停战。

李克强:治理要抓住关键,今年的要害就是要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甚至要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对环保执法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能力建设,不允许有对执法的干扰和法外施权。环保等执法部门也要敢于担当,承担责任。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问责,渎职失职的要依法追究,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

李克强:当然,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前天看到有个别媒体报道,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雾霾等环境污染治理的表述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我想说明,今年报告有很大的变化,就是我们把节能减排的指标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排列在一起,放在了很靠前的位置。报告里从调结构到提高油品生产和使用的质量等,都和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相关联,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人人有责的治理行动。当然,治理要有个过程,如果说人一时难以改变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谢谢!(根据网络文字直播整理)

(原标题:李克强: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 不达目的

“李克强+”

——评李克强总理第三次答记者问

总理记者会不一定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政治新闻,但绝对是最特别的一次。在习惯了单向的照本宣科式的中国政治生态中,这可能是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个人色彩的一次双向互动。当然,有人质疑这种“双向”的成色。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这场每年春天的约会的确让我们认识了领导人更“个性”的一面。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留一口棺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朱镕基总理,看到了“脑子像Computer”、擅长诗词歌赋的温家宝总理,也看到了决心“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的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已经成为打造总理标签的第一窗口。

今年是李克强总理的第三次答记者问,三年的执政经验已经让“李克强+”的施政思路愈发清晰。

■“李克强+经济新常态”

从李总理上任开始,每次的记者会都离不开一个问题:对经济下行的担忧。但相比前两次,今年的李总理对经济下行的质疑更加“淡定”。今年的两会上,增长目标在连续三年保持7.5%之后首次下调至7%。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李总理作为当家人显然最清楚新常态之下保持高速增长已不现实:中国经济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有10万亿美元,每年增长7%就基本相等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所以中央已经不可能再继强求不现实的高增长,而是着重“稳定市场长期预期”。这应该算是对资本市场的一次明确提醒:所谓的稳定长期预期,就是要杜绝大规模刺激的预期,此前市场传言的10万亿中国版QE绝对是无稽之谈。

当然,正确认识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并不意味着坐视不管。李克强总理强调如果速度影响到“就业”和“收入”的下限,依然会“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工具箱里的工具还很多”。第一,货币宽松还会继续,降息降准还会继续出现,我们预计4月是下一个关键时点。第二,类财政扩张还会继续。尽管赤字率没有大幅提升,但通过PSL支持棚户区改造、保障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实际上发挥了类财政的作用。第三,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PPP模式将继续推进,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开放将加大力度。

■“李克强+金融风险”

本次记者会限定每个记者只提一个问题,但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的第一个提问非常聪明,从中国居民海外购房的现象切入,直指目前中国最令人担忧的两个风险:一是内部房地产下滑和整体经济下行背景下的债务违约风险,二是外部国际资本外逃带来的金融风险。李总理虽然表示对海外购房现象缺乏了解,但也明确了对这两大金融风险的看法:不担心。第一,个案金融风险的确存在,但不存在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中国整体的债务率在全球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70%以上的地方债务是投资性的。第二,资本外逃缺乏数据支持。从数据上看,中国去年吸引外资(FDI)的规模还是最大的。

对市场来说,必须认清亮点:第一,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允许金融风险的有序释放是中央乐意看到的,个案性的违约事件将会越来越多,债券牛市之下闭着眼拿债的时代已经结束。第二,允许风险的有序释放、有序降低企业杠杆率有助于无风险利率的继续下行,但这个过程是渐进而且漫长的。第三,中央不会因为担心资本外逃的风险而掣肘货币宽松,也不会因此妨碍对汇率市场化的推进,今年中央可能继续允许汇率适度贬值。

■“李克强+房地产”

对房地产的态度在去年的记者会上已经明确,今年继续强化。从需求端来看,“因地制宜、分城施策”。大部分人口增长较慢、供需较为平衡的城市已经先后放开了限购。李克强特别强调“需求是刚性的”,一方面表明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崩盘风险,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对合理的刚性住房需求必须予以支持,不能因为控制房价就扼杀掉合理的住房需求。预计下一步可能继续在信贷政策方面有所松动,支持合理的自住和改善型购房需求。

从供给端来看,继续实行双轨制。政府继续保低端,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而中高端则交给市场自发调节。

■“李克强+互联网”

李总理从网上购书,这应该是对电子商务等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的最佳广告。对于网购冲击实体店的看法,李总理并不认同。第一,网店对就业有更大的拉动作用,800户人家开了2000多家网店。第二,实体店与网店并不冲突,总理提到了调研中的经历,很多实体店已经线上线下相结合,不仅不会受到冲击,还会借助“互联网+”的风口重获新生。对市场来说,以电子商务为代表“互联网+”经济已经迎来黄金时代,未来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将是不可忽视的投资思路。

但值得注意的是,总理借助315特别强调产品质量,也显示出高层对电子商务粗放发展初期产品质量问题的高度关注,未来互联网经济的淘汰率会更高,分化会更严重。听到总理的提醒,刘强东的心情肯定比马云要好一些。

■“李克强+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应该是李总理在三届记者会上最青睐的话题,也成为李总理的特色标签。数据作为行政管理机构的领导人,却力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种壮士断腕的气概的确值得钦佩。今年简政放权可能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过渡。一是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不能松了“手闸”,还踩着“脚闸”。二是全面实施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三是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对资本市场来说,今年的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可能成为一个重要主题。

■“李克强+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央确定的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记者关于政府为什么要为创新操心的提问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李总理的思路显然和前几届政府有所区别,核心是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不单纯依靠对科研创新的财政资金支持,而是借助资本市场、撬动社会资本,发展众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新的融资模式,这对资本市场和金融业者来说绝对是好消息。另一方面,更注重的是为“创新”清障,也就是通过降低创业的门槛、减少创业的审批和障碍,除了提升公众的参与度之外,也会通过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激活现有体制内人员的创新能力,预计今年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改革将加速推进。

■“李克强+环保”

《华盛顿邮报》记者借助柴静的纪录片提出的问题让两桶油虚惊一场,李总理很客气的绕开了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问题,而是借机强调了政府目前对环保的空前重视。总理提到有人质疑政府工作报告对环保着墨不够,最大的变化是把“节能减排”列入考核官员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当中,量化环保责任。今年的重点是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新法律更加严格,而且强调了“跨行政区域联合防治协调机制”、“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等新思路。结合中国在去年APEC会议上提出的节能减排承诺,预计今年的环保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李克强+人口政策”

人口结构变化是中国经济常态之下最重要的一个变量。最新或2022(历届)年以来,随着计划生育的后续影响开始体现,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占比已经开始下降,未来十年老龄化的压力将明显加大。为适应这种变化,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放开了单独二孩政策,那么下一步市场期待的全面二孩会不会有突破?从李克强总理的回答来看,目前中央已经在考虑人口政策的调整,但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首先,尽管社会普遍反映单独二孩带来的人口增量低于预期,但中央层面仍在评估过程,人口变化毕竟是个慢变量。其次,人口政策一旦修改,影响长远,所以必定是一个谨慎而又漫长的过程。在评估单独二孩的效果之后,中央应该会全面重估长期的人口战略。

■“李克强+降低融资成本”

融资难是去年以来最让中央头疼的问题。从李克强总理今天的回答来看,未来降低融资成本的核心思路无非以下几个:一是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李克强总理回避了降息降准,而是强调定向调控,这其实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央并不认为降息降准就违背了定向宽松、总量稳定的思路,这是市场的一个误区,所以下一步的定向调控依然会包括降息、降准、PSL、再贷款、SLF、MLF等多种工具。

二是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为主过渡是大方向,地方政府债务将加快从高息的银行贷款向低息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新三板等更加灵活便利的股权市场将继续野蛮生长。三是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总理提到今年要出台存款保险条例,其重要目的就是为发展民营银行扫清障碍,今年初总理视察微众银行也是在为民营银行站台。四是在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允许个案金融风险的有序释放,融资难的根源在预算软约束和刚性兑付带来的债务扩张和滚动压力,中央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一点,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允许个案金融风险释放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