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的“思想斗争”为何总是败下阵来

时间:01-10编辑:佚名 事态万象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第二天,我打电话给沈某,说这个钱我不能要,但他再三劝说,就当是借给我的,我只好安慰自己就当是借朋友的吧。开始的一两天,我心里不踏实,思想一直在斗争,后来呢,久而安心,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再后来就无所谓了。(10月25日《检察日报》)

“就当是借的吧”,不知多少“落马”官员用这借口安慰了自己一次又一次,俗话说“有借有还”,可这只拿不还、越“借”越多,真就成了掩耳盗铃一般,唯作遮掩愧疚之用。万事开头难,收钱也如此,既有薄弱的原则“坚守不降”,更有膨胀的贪欲“突击猛攻”,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贪官败给了欲望、败给了安逸、败给了自己疲软不堪的自律之心。

诚然,不论是执纪监督部门亦或公众,都习惯了“落马”之后五花八门的借口,或言及难处、或推卸责任,不乏就有类似“硬塞给我”一类的论调,仿佛行贿违纪也是一种无奈。历览前贤,士有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今时今日,却有为官者迷失于名利、贪婪无度,再多论调无非只是徒增罪责罢了,改变不了的却是违纪违法事实和荡然无存的名誉与气节。

习近平同志告诫过“不忘初心”,其实正是要求为官者不破原则、不出底线,特别是面对纷繁复杂的诱惑及名利思想的驱使,能够守住内心一道坚实的“壁垒”,不予一丝懈怠。纵观不少典型案例,其实任何人最初都有敬畏之心和廉洁意识,“这钱我不能收”、“这事我不能办”……可是经过犹豫依旧落入窘境,为何?就是因为思想信念和做人为官的态度出现了问题,事情尚未败露时秉持侥幸心理,落马伏法才深知悔恨,常言“一失足成千古恨”,说到底还是败给了自己。

毋庸讳言,对于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必然是要强化监督、坚决严惩,然而究及根本,要止住腐败蔓延、净化廉政环境,首先要揽下的是一颗颗信仰坚定、满腔正气的人心。能否守住底线其实并非一种无奈和被迫的问题,慎用权力者,权力便如利剑,扬善除恶、为民开刃;滥用权力者,权力便如腐汤,腌臜不堪、尽诱蝇虫。这也正是为什么一些官员周围总是有人迎来送往、吹捧阿谀的原因,“抵抗力”已然偏弱,面对劝诫和警示、教育和批评,自然就容不下真言真理,更无须谈及主动规避问题、自觉遵守纪律。

正如总书记所言:“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打虎拍蝇”不断、反面教材屡屡,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示人育人。近期,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热播,一批“大老虎”现身说法,目的便是对“后来人”的喝止和诫勉,近年来反腐浪潮所具备的压制力,恰恰就是向着那些思想薄弱、意识欠缺的人去,最终的目的,也是让人能在个人的“思想斗争”中走向正途,从犹豫到坚定、从疲软到刚强,最终视贪腐如草芥、弃之如敝履,反贪治腐才能后效凸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一个正直高尚的人,是不会为名利所诱惑的;一个心怀理想和操守的人,是不会被自己打败的。所谓“败军之将不足言勇”,贪官就别再提自己“思想斗争”多么激烈了,徒增笑料。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