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福建历史人物大全
1.林则徐
(1785~1850) 清朝大臣、爱国政治家。福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编修、协修等京官,两度外放江西、云南乡试考官。二十五年(1820)起,先后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道光十年(1830)任湖北、河南布政使,次年升任河东河道总督,十七年(1837)升任湖广总督。是时鸦片危害日炽,他提出6条禁烟方略,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十八年(1838)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他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除,本大臣一日不回。”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撤买办工役,封锁商馆,逮捕主要烟犯60余人,迫使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鸦片19179箱、2119袋共237万多公斤,于十九年(1839)六月初三在虎门销毁。此间,他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方书报.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等,是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英国侵略者舰队多次侵犯粤海,均被军民合力击退。同年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二月授两广总督。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开始,英军攻粤、闽未逞,改途进犯浙江,陷定海,再北犯天津大沽。二十一年(1841)五月,道光皇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充军伊犁。此间,他协助办理垦务,亲历南疆勘察,行程3万里,沿途倡导水利,开辟屯田。二十五年(1845)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1847)升云贵总督。二十九年(1849)因病归籍,三十年(1850)九月奉旨赴广西镇压太平军,行至广东普宁,病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2.沈葆桢
(1820~1879) 清代洋务运动重要人物之一。福州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同治三年(1864),赐一等轻车都尉世职,赏头品顶戴。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倡兴船政,荐为首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建船政,建造近代中国第一批舰船;并着眼于“船政根本,在于学堂”,创办船政前后学堂,培养造就了大批海军及造船人才,奠定了近代中国海军和船舶工业基础。同治十三年(874),因日本借牡丹社事件侵台,任钦差大臣办理台湾防务,率福建水师赴台。日军撤退后,为开发台湾经济等作出计划,并倡建郑成功祠以祀先贤。翌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扩充南洋水师,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妥善处理“皖南教案”。在修水利、固海防、选贤能诸方面颇有政绩。卒赠太子太保,谥文肃。
3.林祥谦
(1892~1923) 京汉铁路大罢工领导人之一。福州闽侯县人。早年在私塾读书。1911年入京汉铁路江岸机器厂当工人,在陈潭秋的教育培养下,参加工人运动。1922年1月被推选为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会计干事,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次年2月1日到郑州,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总工会决定京汉铁路全线大罢工,林祥谦为江岸地区罢工负责人。7日下午,被吴佩孚部湖北督军府参谋长张厚生逮捕,缚于江岸车站电线杆上,强迫复工。林祥谦坚定回答:“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4.叶向高
(1559~1627) 明代宰相。福州福清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后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三十五年(1607)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一人主持朝政8年,人称“独相”。任上,在罢矿税、整顿边防和用人等方面均有良措,撤回辽东和福建税监,给辽东和闽中人民除了一害。天启四年(1624)七月返乡,曾用熹宗赐赠的千两白银在家乡建“赐金桥”。卒谥“文忠”,追
赠太师,赐葬闽县东台戊辰山。
5.严复
1854~1921)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福州人。特赐文科进士出身。清同治五年(1866)以第一名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派往英国。学成归国任福建船政学堂教习,翌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会办、总办。甲午战争后,致力译著,他翻译的第一部西方学术名著《天演论》于1898年正式出版。至1909年,先后译出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西方名著160多万字。他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第一人。通过翻译《天演论》,将科学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世界观的意义;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他还倾心于教育事业。光绪二十八年(1902)受聘为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纂;三十一年参与创办复旦公学,并于次年任校长;三十二年赴任安徽省师范学堂监督;1912年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文科学长。他在《与外文报主人论教育书》(1902)中,提出一个比较详细的学校教育制度蓝图,并对各级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为中国发展新式教育作出了贡献。
6.李光地
(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镇人,一代名相。 清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为官期 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 明末以来,战争频仍,民族矛盾尖锐,朝政腐败,水利失修,水患频繁。至康熙亲政,把“三藩”、河务和漕运列为首先办理的大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十一月,康熙帝命李光地为直录巡抚。就任才三个月,康熙帝就面谕李光地亲自踏 勘漳河和滹沱河(子牙河水系包括漳河、滹沱河和滏河),并上奏治理方案。李光 地得旨后迅即行动,于次年四月上呈周详的治漳河方案康览后,表示赞同,下旨迅 速施行。秋后,李光地批示两岸州县官府组织民众疏浚河道,使漳、滹两河由馆阁 流入大运河,又开通单家桥处的老漳民子牙河的支流。前后只用十个月,子牙河工 程告竣。康熙帝亲临巡视,十分满意,御赐李光地《子牙河诗》。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康熙帝命河道总督王新命和工部待郎赫硕兹治 理永定河,事过一年,毫无成效。康熙帝甚怒,待命李光地查核河上物料、钱粮。 李光地遵旨“确查题参”,如实上奏。康熙帝撤王、赫二人之职,授李光地负责治 理永定河事宜。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月,又派工部侍郎白硕色协助。二月,李 光地奏请全面动工。 李光地严密规划组织,划界承包,专人负责。他乘船驻柳坌口,每天巡视工地 ,督促指挥。百姓起初不解其意,消极怠工,甚而口咄怨言。李光地即召集父老民 众,说明修建永定河水利工程功在国家,利泽百姓,从而调动了民工的积极性,原 定一年完成的工程,仍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亲自巡视工程,为表彰李光地的功 绩,特颁赐诗、字,并御书“夙志澄清”匾额。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赐李光地“夹辅高风”御匾。“夹辅”, 意即左右辅佐;“高风”指李光地德才兼优,口格高尚。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李光地因荐施琅率军统台有功,被擢升为掌院学士。三年年,因同僚诬告,被革 职,降为通政使。其罪名是:湖头李氏家族万人,有霸王之心;早年“出卖”朋友 陈梦雷,中年父丧,“夺情”任官;晚年娶妾生子,就是这些绝属子虚的“三案” ,使堂堂的李光地背上“假道家”的黑锅达一百多年之久。直到近年,才有人推翻 强加给他的“三案”,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康熙帝在热河又赐李光地“谟明弼谐”御匾, 以褒扬他“计谟明智,抉弼和谐 ”。李光地一生,辅弼帝业,清勤谨慎, 始终如 一,其光辉业绩,不胜枚举。“三藩之乱”发生后,国家处于分烈日裂的严重关头 ,李光地派人冒险上京,进献蜡丸密疏,献策平定耿精忠在
福建的叛乱。他以全家 生命力荐施琅专征平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清兵入关后,大片膏腴之地被八旗贵 圈占作牧马场。原来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的农民,或被迫为奴,或投充旗人庄园为其 耕种,或被赶到贫瘠之地勉强为生康为生。康熙三十九年,李光地为民请命,请求 赦免“偷垦之罪”,允许百姓继续耕种这些田地,以体现“皇上优恤黎民之至意” 。康熙准奏。清初历时数十年的“圈地”弊政,终于在李光地任直录巡抚和大学士 期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纠正。 李光地为政席仁,他义设常平仓,荒年赈济饥民;减免赋税,废除自秦以来的 “十家连坐法”和“凌尺”、“灭族”等酷刑。,拯救了因《南山集》案被株连入 狱的文学家方苞。江南知府陈鹏是一位清官,康熙帝南巡时,江南总督阿山乘机向 陈鹏要求供奉、馈赠,增收百姓地丁银,以讨好皇上。陈鹏不理,被阿山罢官投狱 ,以“大不敬”罪,以拟判死刑。李光地为陈奏辩伸冤,开鹏终获得 康熙帝赦免 ,被召入英武殿编书。 康熙帝与李光地“情虽君臣,义同朋友”。李光地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均 在康熙帝执政时期。他病逝时,康熙帝深为震悼,谕朝臣曰:“知之(李光地)最 真,无有如朕者;知朕,变无过于光地者。“三赐御匾”,便是李光地光辉一生最产 的概括。其死后被谥“文贞”,加赠太子太傅,并列清初一氏名宦,诚非过誉。
7.林嗣环
号起八,字铁崖,明末清初人,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原籍福建省晋江县)。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福建历史名人故事
林嗣环的故事
“站起来!”随着塾师不怒自威的喊声,从窗外慢慢探出一个六岁光景孩子的脑袋。他身上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手中拿着放牛的鞭子。
塾师和学子们纷纷走出私塾。“你叫什么名字?”塾师俯下身子关切地问。“我叫林嗣环,家住赤岭后畲。”孩子用鞭子指了指不远处的村落,又不问自答地作介绍:“父林之粟,兄嗣祯。我很喜欢听先生讲课,已来偷听半年有余了!”“那你就来读书吧!”“我家穷,供不起我读书!”塾师颔首捋须良久,忽灵机一动:“嗣环,请你进学堂坐一会儿好吗?”
塾师安排嗣环和众学子坐好,摊开纸笔,宣布考试开始。结果让塾师始料莫及、心花怒放,林嗣环这个从未上过学堂的放牛娃,妙语连珠、辞清意畅的作文,令那班乡绅富贾的纨绔子弟,瞠目结舌,难望项背。
塾师磨破嘴皮磨穿鞋底,用免收束修、资助笔墨、接济家用等条件,博得林之粟的首肯,让嗣环进私塾跟班旁读。
嗣环边帮父亲劳作,边努力攻读。公元1615年,嗣环7岁那年,大学士黄景坊不信他能“励志自研”、“日记万言”,特地对他进行面试,也被他的聪慧天资所折服,便破例收他为“伴读”。嗣环自此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学业更是突飞猛进。
第一次参加乡试,主考官认定字字珠玑之文,绝不可能出自乳臭未干的穷孩子之手,武断地判定为“抄袭”。
落榜蒙冤的嗣环受尽白眼。有天早上,他像往常那样到黄井打水,可邻居们已暗相串通,故意于前夜将水桶全收进屋内。打不到水的嗣环默立井旁,对天发誓:“士可辱,志不可夺!我定愈加发奋??”忽然,井底訇然有声,井水漫上井盘。至今,嗣环故居门前这眼黄井的水位,仍远高于旁侧的池塘水面,成为福建安溪县赤岭后畲一大景观。
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嗣环落第不落志,“黄井祝天”后的日子,更付诸“虎崆耕读”。公元1642年,34岁的林嗣环中举人。继之又蟾宫折桂,顺利通过会试,高中进士。嗣环的轶事,在其故乡代代相传。
林嗣环不仅是一位博学善文的著名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百姓口碑甚佳的清官名吏。在封建官场一片污浊腐败的境况下,他洁身自爱,实在很有几分茕茕孑立的悲剧意味。当时藩王府曾派两个人到林嗣环处言事,那两人骑马直上公堂。林嗣环把他们拉下马,各打三十大板。藩王大怒,亏得当地抚军劝解,林嗣环才幸免遭难。林嗣环“善为文”,却“不善为官”。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顺治十三年,他为减轻民众役赋而写《屯田疏》,被蓄意谋反的耿尚二藩诬告落职。但正是他的“不善为官”,不肯同流合污,使他赢得百姓爱戴,丹青留名。假如林嗣环当年平步青云,在官场上左右逢源,那么,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他不过是让官场多了一个庸庸碌碌的封建官僚罢了,林嗣环就不是著名文学家林嗣环了。
他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攻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进士第。授大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备兵海南时,恩威兼济,兵民爱之”;“性耿介,多惠政,如禁锢婢,禁投充,禁株连,禁民借营债,粤人啧啧颂之”。为减轻民众役赋,抵制奢侈无度、滥设工役、私创苛税的耿仲明、尚可喜,而上《屯田疏》。顺治十三年,被二藩诬告落职。被捕之时,民众悲声载道。顺治十七年(1660年),嗣环下刑部狱西曹就计无果。“帝念三任勤劳。暂放杭州治下。待康熙初政(1662),复审平冤获释,诏升广西左参政”。嗣环经历磨难,无意仕途,遂客寓杭州,放舟西湖,寄情山水,唱和名流。后因贫以死,妻子晨夕不继,柩暴未葬。幸其同年唐梦赍葬于昭庆寺西沙泉石,并搜其著作四册存之。“历四十年,族侄标光始访得之,改葬于御屏山麓”(今安溪县虎邱镇金榜村玉斗牛眠山)。原碑完好,文曰:“先达进士兵学道铁崖林公、淑人王氏、男文学华亭墓。乾隆丁丑九月合族崇祀。”族人对嗣环尊崇备至,每每携幼恭诚拜谒,以期子侄学而有成。在嗣环故乡,还流动着“黄井祝天”、“虎崆耕读”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林嗣环不仅是一位博学强记、擅长诗文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刚正不阿、勤政爱民的清官。据说,有一次,藩王府曾派手下的两个人到林嗣环处“公干”,那两人趾高气扬,骑马直上公堂。林嗣环把他们拉下马,各打三十大板。藩王大怒,亏得当地抚军劝解,林嗣环才幸免遭难。林嗣环“善为文”,却“不善为官”。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顺治十三年(1656年),他为减轻民众役赋而写《屯田疏》,被蓄意谋反的耿尚二藩诬告落职。正是他的“不善为官”,不肯与那些封建官僚同流合污,使得他赢得百姓爱戴,名垂青史。
林嗣环走马上任之际,正处于清朝初期,国家已经统一,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因此,有不少外国商人到中国来进行贸易。可是,有些地方官员却为了个人利益胡作非为,有个外国商人运货到朱崖这个地方,当地军官因贪图船上的货物,要杀人劫货。林嗣环知道后,坚决予以制止,他说:“我虽然是一个书生,但至少也是朝廷派来的,我有权管这件事,你们为了个人利益而杀人,会引起国家和外国的不和,我就是死了也不让你们这么干!”当地军官没有办法,只好放外国商人回国。
当时,“三藩”中的两股地方势力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都在广东,他们放纵部下,欺压老百姓,林嗣环最看不惯这种事。一次他把欺压百姓的士兵抓来鞭打,放走了无辜的老百姓,巡抚李端吾带兵冲进官署,要抓林嗣环。林嗣环把脖子一伸,说:“要杀就杀吧!不必多言了!我如果怕死,就不会鞭打犯罪的士兵了!”李端吾自知理亏,只好悻悻地走了。
林嗣环为官时,采取了一系列有益于人民的措施,例如禁止雇用奴婢,禁止捉人冲军,禁止一人犯罪株连全族等。他还建议军队要自己开荒种地,减少人民的负担。林嗣环提出的这些措施,深得民众的拥护,也触犯了一些官员,他们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戴在林嗣环的头上,林嗣环被捉到朝廷问罪。在上司面前,林嗣环愤怒地控诉了耿尚两个地方势力的罪行。于是,耿精忠被调到福建,而林嗣环也被革职为民,充军边疆,后遇大赦放归。
从此,林嗣环流落在杭州湖畔。他整天仰天长歌,痛抒自己对时政的不满。当时一些出名的文人如钱牧斋、吴梅村、朱竹宅等,非常敬重林嗣环的为人,慕名和他结交。由于心情忧郁,饥寒交迫,林嗣环病死在西湖边。他没有儿子,死后,他的尸骨几经辗转,最后由他的侄儿带回,葬在故乡安溪。
林嗣环不仅是一个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官员,还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精彩的文章,如《湖舫集》、《过霞诗》、《海鱼篇》、《岭南纪略》等。他的文章光怪陆离,不同凡响,礌砢郁积不平之气,直欲排山裂石,作霹雳声。他和民众打成一片,因此文章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逼真感人。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记叙文《口技》,确切而真实地记叙了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语言朴素,描写生动,构思巧妙,充满了艺术情趣。
说起传统名篇《口技》,一般初中生人人皆知。因为,在中国的教育史上,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语文教科书篇目不断增删,但这篇300余字堪称中国古代散文上乘佳作、声情绝妙的短文却从未被删减过。《口技》的作者就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嗣环。
岁月的流逝淹没了多少红尘俗世,300多年来,林嗣环这位清代著名文学家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依然令人们念念不忘。林嗣环的“善”与“不善”,对后人不正是一种启迪吗?
8冰心
女,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广泛接触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战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著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独特风格。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还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
9洪承畴
(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明朝重臣,松山之败后降清,沦为汉奸。满清开国重臣,其所作贡献对于满清的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和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
镇良山村霞美)人。康熙四年(1665年),承畴公寿终正寝,享年73岁。
10陈景润
(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11.张钰哲
(1902~1986) 天文学家。福州闽侯县人。1919年就读于清华学堂高等科,1923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天文,1926年获硕士学位,1928年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用60厘米反射望远镜发现一颗编为第1125号的新小行星,将此星命名为“中华”。翌年获博士学位后归国,在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并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抗日战争时期,随该所迁往昆明。1941年任所长,率远征队赴甘肃临洮,对当年9月21日的日全食进行观测,获得成功。1946年随研究所从昆明迁回南京紫金山。同年再度赴美,在叶凯士天文台从事研究工作,又发现一颗新变星。1948年回国。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主持小行星和彗星观测、轨道测定、摄动计算和轨道改进等研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国家科委天文学科组组长。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发表《人造卫星的轨道问题》论文,在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对中国的人造卫星轨道研究工作起了开拓和前驱作用。1958年以后,相继对数十颗小行星的光变周期作测定,确定出小行星自转轴的空间指向。30多年来与同事先后进行1000多次小行星定位观测,陆续发现若干星历表上没有编号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3颗新彗星。
12.侯德榜
(1890~1974) 化工专家、制碱工业实业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福州人。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留学生预备学堂。1913年以特优成绩保送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化学工程博士。1921年回国,任塘沽永利碱厂和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总工程师兼厂长、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1939年试验联合制碱法成功,称为“侯氏制碱法”,引起国际上强烈反响。1940~1941年在美国“世界贸易公司”任总工程师。1941年后在印度“达坦”公司、巴西、日本等地进行勘察、设计、考察工作,1943年被选为英国化工学会名誉会员。1949年出席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49年后,历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和副董事长、重工业部化工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民建中央常委、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著有《制碱》、《从化学界看原子能》、《制碱工业》等,还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1974年8月26日卒于北京。
13.庐隐
(1899~1934) 女作家。原名黄英,笔名庐隐。福州人。五四运动时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参加新文学团体一文学研究会,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塑造一系列女性形象。1922年大学毕业后,在安徽宣城中学、省立福州女子师范、上海工部局女中等校执教。1923年发表成名作《海滨故人》,反映了五四时期知识青年在反封建斗争中觉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女大学生生活为题材的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