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管理思想

时间:01-10编辑:佚名 企业文化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人才,是每个企业成功及发展的要素。没有一个成功企业的发展不以人才为重,没有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以人才为本。人才是组织管理的核心,是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的管理人,以充分调动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做到人尽其才。鉴于此,我分析了中国文化与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上是文官治国,积累了丰富的人事管理思想。如在战国《尚书》、《左传》、《论语》、《墨子》、《孟子》、《韩非子》、汉代的《史记》、《说苑》、《新论》、《汉书》、三国《人物志》、唐代《贞观政要》、宋《资治通鉴》、《王临川集》等古代文化典籍中,都有精彩的论述。虽然中国的文化传统重农抑商,但是在商业化的逐步发展中,这些植根于骨髓的传统思想还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透过现象看本质,传统文化在目前的商业化管理中仍然隐隐的发挥着实力,渗透在企业文化的不同层面。

  人才的重视

  墨子指出:“尚贤者,政之本。”这是最早期的人才观点。“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成功的基石。清康熙则把人才摆在治理国家的首要问题,“政治之道,首重人才。”现代社会则用简练的语言做了总结:以人为本。转换到企业,把以上内容还原为实用有效的语言:构建大厦,必须倚靠精湛技艺的工匠;运营企业,需要一大批得力的人才。

  欲的合理性

  欲,就是欲望,需求,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荀子指出:“人生而有欲”,而欲望:

  不可去。饥饿,就会饮食;寒冷,就会保暖;辛苦,就会休息,获得利益避免危害,是人的本能。

  不可尽。欲望没有止境的,也无法完全满足。

  欲物相长。欲望和获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层次性。人的欲望包括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衣食足则知荣辱。”清代王夫之又分为:生理、物质、权力、功名。

  正确认识人的欲求,合理引导与激发,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管理的对立统一

  孔子的观点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主张感情培养与制度约束两手并举。刚柔相济,赏罚分明。我们看看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身先之;有功,则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丧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录之;勇者,赏而劝之。”这是柔的具体表现,以情感人,换位思考。这是开发员工潜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德重要方面。

  同时,诸葛亮又指出“夫以兵之权,制之以法令,威之以刑罚、而不能逆其命者,孙武类。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这里讲的是刚,靠制度维护纪律,规范员工行为,维护上级权威。”令不可通,是指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能有丝毫变通的余地。

  在此,就必然形成一个原则,赏罚分明。“赏罚之政,谓赏善罚罪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见《便宜十六策。赏罚第十》。唐太宗一言概括:“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发当其罪,为恶者咸惧。”《贞观政要》。

  对员工得当的鼓励和处罚,不禁会对当事的员工产生影响,其公平合理性同时会波及整个工作环境的士气。

  精神激励

  《慰缭子》记载:“夫将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意思是,战斗,依靠的是队伍。队伍之所以有战斗力,倚靠士气,只有士气高昂,才是最佳的作战状态。士气和信心、勇气来自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欲望、共同的追求,必然形成众志成城、士气旺盛的优势。孙子兵法在商界广为流传。“上下同欲者胜”。军队作战是这样,企业竞争也是这样,企业团队状态好,士气高,成功的概率就大,在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

  人格威信

  什么是人才?除去相关的硬件(文凭、绩效等),还有什么?我们的答案是:德。优秀的人才就是德才兼备。

  德是什么?康熙对德的标准是:“以公胜私”。…。“事君者果能以公胜私,于治天下何难?若挟其私心,则天下必不能治。”李世民指出:“须灭私徇公,竖走直道”。体现在企业员工管理中,则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克制欲望,带动员工将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就可以妥善协调公司、部门、个人之间和谐的利益关系,增加公司、团队的凝聚力。

  《孔子家语》指出:“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莫善乎以道御之。”以身先之,身教胜于言传;以道御之,指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带好团队,做好上下一致,行动一致。

  《淮南子。主术训》提到:“非淡薄以明德,非宁静以致远,非旷达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判断。”意思是清淡寡欲、清正廉洁、宽容大度、仁慈民主、公平正直,集思广益,广开言路。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