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孩子生下来都是天使,大人把他们教育成“人”。 ——当代作家 王朔
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 ——第3任美国总统,美国独立战争主要领导人之一 杰斐逊
“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北宋哲学家 张载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卢棱
实际工作是重要的教育武器。 —— 陈云
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 ——英国政治家 伯克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欧文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 ——英国教育家 赫·斯宾塞
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 ——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天赋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 ——法国思想家 文学家 哲学家 伏尔泰
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夫子罕言利命仁论》 教
见宋·欧阳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论》。滞:思想阻滞。达:通达。蒙:蒙昧不明。这两句大意是:对思想阻滞的人,要尽力开导使他豁达开朗;对蒙昧不明的人,要认真启发使他明白开化。欧阳修在这里提出了一条针对后进者的教育原则。对于思想阻滞、不明事理的人,教育者的义务不是嫌而弃之,而应是开而导之。只有使“滞者”、“蒙者”也能明达,才算是真正实现了教育的意义。此条句法整伤,把同一意思置于两句中稍加变更,对仗写出,不仅音节优美和谐,而且起到了强调主旨的作用。
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 ——古罗马哲学家 爱比克泰德
普及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 —— 霍勒斯·曼
母亲的胸怀是孩子最初的教育。 —— 韩隶华
诚实与善良均来自良好的教育。 ——罗马帝国时期传记作家,伦理学家 普卢塔克
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近代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赫尔巴特
教育之于人有如雕刻之于大理石。 ——英国散文家、 诗人、剧作家以及政治家 艾迪生
父兄之教不先,则子弟之率不谨。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 ——美国第16任总统 林肯
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 ——唐代官员 王定保 《唐摭言·慧恩寺题名游赏赋咏记》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慧恩寺题名游赏赋咏记》。拨:超出.抽出。沉埋:被埋没于泥土之中。倚天:即倚天长剑,此处指好剑。这两句大意是玉石经过切磋打磨大多能成为宝器,长剑超脱被埋没的处境,便能成为倚天宝剑。此名句采用比喻与象征的手法,通过玉琢成器与剑拔倚天的过程,说明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凡才。该名句阐释了树人成才的规律,思想深刻,诗意盎然。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南宋官员、学者 王应麟 《三字经》
宋·王应麟《三字经》。这几句大意是:生养孩子而不使他受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而又不严格,鄢是教师懒惰的过错。此名句强调教育和严格管理,阐述。“父”与“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前一个“教”字应该包括两层含义:实行人格教育与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这是为父的责任。救师则要对学生负责,严格管理,尽心尽职。为父、为师,决不允许逃避这义不窖辞的社会责任。此名句是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即形成的教育传统,但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大师 曾仕强 《胡雪岩的启示》
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美国诗人 詹·拉·洛威尔
岳母刺字育忠良;孟母复迁飞典章。 —— 《格言对联》 《格言对联》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三字经》 《三字经》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教育家 陶行知
人变得懒散是教育的最恶劣的罪行。 —— 哈尔伯特
成家勿谓当家易;养子应知教子难。 —— 《格言对联》 《格言对联》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
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 ——清代学者 王永彬
教子功夫:第一在起家,第二在择师。 ——明末清初理学家,文学家 陆世仪
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 杜兰特
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也。 ——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李觏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学记》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这两句大意是:擅长歌唱的人有能力让别人跟着他歌唱,善于教育的人有能力使别人继承他的心志。本名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以善歌者为例引出善教者,提出了检验“善教”的尺度——教育对象能否“继其志”。阐发的道理有理有据,颇有层次,审视的角度也是客观的
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实性》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实性》人的本性,是天生的浑朴素质;善良,是教育的结果。
父母威严而有慧,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