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梦境的路上,飘满红罂粟

时间:12-27编辑:佚名 励志故事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一个在海关工作的朋友,有天向我倾诉,她说她感到很虚空,在同一间办公室同一张桌子前坐了八年,每天干的几乎是同样的事,连呼吸的空气都是一个味儿,现在的自己与八年前的自己没任何两样,早上一睁眼,就知道今天将怎样度过。她感叹,这复印机里走出的日子让她窒息,留不下任何亮点和痕迹。
  
  在旁人眼里,她拥有"金饭碗"的工作,还有稳定的家庭。我没有更多的安慰她,我说:"去买一本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看看,如果你不能像狄安那样抛开一切独自流浪,不能像萨尔在饿得发昏时只靠舔几片感冒药的糖衣充饥,如果你做不到那样,就不要抱怨。"
  
  她读完这本书后,表示她做不到那样的"在路上",虽然内心深处的确很向往——抛开现实的一切,没有行李,没有财产,居无定所,搭顺风车,漫无目的地从一个城市流浪到另一个城市,追求精神及感官上的极度放纵、自由、颓糜与荒唐。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拥有几间房子、一个家庭、一张办公桌,终其一生只为存折上多加一个或几个零奔走辛劳。当今中国,在巨大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在以物质挂帅的现实下,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自我的精神空间,在物质的挤压下,许多人的精神世界被迫隐藏,被迫忽略,在日复一日重复的奔忙之中,有人就会感到迷惘与困惑,想要探究生命以及活着的意义。然而,现实像一个铁屋子一样固若金汤,冲不出也逃不开。
  
  而这种情形,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就已出现。那时二战已结束,美国物质经济空前发达,然而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精神日渐荒芜。《在路上》的主人公萨尔、狄安以及其他"在路上"者,就是一群以惊世骇俗的行为、一颗驿动的心,试图去逃离现实状态的"垮掉的一代"。
  
  这种现实状态正如凯鲁亚克所描述的——这是个喧嚣疯狂的纽约,数百万人毫无休止地为了生存而奔波,像一场噩梦,掠夺、攫取、失去、叹息、死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这个城市里争得一块墓地。大街上整天汽车拥挤不堪,可怕的噪音使人发疯,几乎每分钟都在发生交通事故,而这一片喧嚣的背后却是荒漠和虚无,许多人生活在一种虚无飘缈的梦幻之中……


  
  主人公之一的萨尔是一个作家,这注定他是一个灵魂高于现实的人,他的内心潜藏着躁动和不安,他期待简单而透明的精神世界,然而囿于身份他还是有所顾忌,直到狄安的出现,如一剂催化剂一样,让貌似平静的萨尔内心深处隐藏的潜流喷薄而出。他们不愿停下,他们只知道上路、上路、再上路,尽情地、贪婪地体验着在路上一切一切的疯狂、怅惘、迷失与放纵,酣畅淋漓地体会自由的极端享受和生命的极端体验。
  
  "生命的极端体验",这几个字让我想到了凯鲁亚克,他也是一个喜欢生命极端体验的人。《在路上》是他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部作品,他花了7年时间在路上,然后花了3个星期完成了这部作品,创作前,他感觉"灵魂在某个深处呼唤",一种灵感来袭的悸动攫住了他的心,他像打摆子一样颤抖着身体,二十多天,除了吃饭和短暂睡眠,打字机边的凯鲁亚克,用一卷长达120英尺的打印纸完成了一部没有标点、没有段落的《在路上》——那是一泻千里的巨大思维瀑布,溅起的无数思想与激情的水花,半个多世纪以来,打湿了无数人的心灵。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这印在纸上的短短几个字,像一团团炽热的岩浆,从白色的纸页中喷薄而出,曾经沸腾了整整一代人的心。
  
  不可否认,即使过了半个多世纪,还是有无数人内心无限向往那疯狂的、无拘的、不羁的、迷幻的"在路上",——那是一个飘满罂粟花香的梦境,令人迷醉,令人狂乱,令人燃烧。谁的心不曾温柔过?就算被课业压得背弯的学子,就算被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得呼吸不畅的成人,只有我们的内心知道,我们的心是柔软而温热的。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