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全国两会热点关键词内容解读

时间:11-16编辑:佚名 两会专题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最新或2022(历届)年全国两会热点内容解读

  热点一

  “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未来

  今年两会即将审议的“十三五”规划重要性毋庸置疑。

  当下正处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否达成的决胜时期。

  因此,这份备受关注的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书”将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也是行动纲领。

  此前,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已公布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为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一轮现代化建设谋篇布局。

  在此基础上,中国怎样设置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如何扮演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都有赖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这张新蓝图予以明确。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梁红指出,“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十三五”是落实改革的时间窗口。财税改革重在减税以及划分中央地方关系,今年的减税主要通过“营改增”实现。同时,大力度改善民生,通过人口、户籍改革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将养老保险上交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淘汰传统产业的过剩产能,促进信息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热点二

  增长目标:设定为一个区间

  随着全国两会时间的确定,最新或2022(历届)年经济增长目标再成焦点。考虑到当前的经济形势,政策目标不宜过分强调具体目标数字,而应设置一个弹性更大的目标区间,这样既能强调政策底线,又能起到适度向上引导的作用。

  从本届政府开始,宏观调控着手弱化经济增长目标值的意义,逐步引入“区间调控”思路。而随着各省区市“两会”的召开,各省区市今年GDP增速目标也陆续揭晓,不少省区市都将目标指定为一个区间范围,这也让更多经济学家和分析机构猜测,全国的GDP增速目标也将是个区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表示,当前区间调控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区间目标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更科学也更有弹性。

  徐洪才指出,只要经济增速处于区间之内,没有突破“天花板”,也没跌破“地板”,就不必做出过大的调控动作,而是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相对稳定性、连续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在区间目标下,政府能够把更多精力着眼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惠及长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对实现未来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徐洪才表示,今年全国的经济增长目标也很有可能设为一个区间目标。

  热点三

  供给侧改革:任务将进一步细化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最新或2022(历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政府需要简政放权,协调政策制度为经济减负;市场要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产业。

  纵观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以及总书记今年的几次重要讲话,不难发现,“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路径已经慢慢清晰。而今年“两会”上,供给侧改革的任务预计将进一步细化,相关文件将陆续出台。

  中金公司分析师边泉水指出,供给侧改革的任务预计将进一步细化,并在国务院层面出台相关执行文件,但具体成效需要看政府的执行力。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加快供给侧改革的意愿,并明确提出了“去产能、降成本、去库存、降杠杆、补短板”的五大目标。

  “预计目标会得到进一步的分解和明确,相关文件将在上半年陆续出台。” 边泉水指出,虽然实施供给端改革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但具体影响需要看具体执行文件的力度。比如,春节前夕,国务院分别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指导意见,去产能力度大幅低于预期,中国产能过剩情况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善。因此,关于后四项目标的具体进展,还需观察后续相关执行文件的规定和具体部门的政策。

  热点四

  国企改革:清理“僵尸企业”

  最新或2022(历届)年,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最新或2022(历届)年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目前取得了重大进展,已公布“1+11”政策文件,最近又审议通过了8个配套文件。同时,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全面提速,结构调整力度切实加大,创新驱动力略有力推进。

  供给侧管理去产能与国企改革不可分割。自去年12月以来,高层逐步显示了对于清理过剩产能的决心,强调要破旧立新。由于大量僵尸企业占用社会资源,挤占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高层看到想转型必须要强改革。因此,国企改革联系供给侧改革就是清理“僵尸企业”。

  那么,今年两会将如何布局国企改革?分析人士指出,结合供给侧改革,今年股权多元化改革和清理“僵尸企业”将是国企改革两大关键点。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认为,实际上,推动央企重组的便是供给侧改革。国有企业对供给侧改革的结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新或2022(历届)年是国企结构改革年,也是清退产能之年,是央企恢复效益的关键时期,也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实施年,国企面临巨大压力,也面临巨大机遇。在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双轮驱动下,最新或2022(历届)年国企重组与清退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资本市场也将迎来机遇。

  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过程,特别是清理“僵尸”企业牵涉到大量产权交易。国企改革要为供给侧改革和整个十三五规划提供动力,提供改革红利。最新或2022(历届)年国企改革提出的投资经营公司、职工持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国企改革是以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国企供给侧改革是以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国企改革由单纯的体制改革向产权体制与产业结构二重奏改革转变。国企改革如果停下来,供给侧改革也搞不下去。目前,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在减产能方面应该切实加大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

最新或2022(历届)年全国两会热点内容解读

  热点五

  财税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

  如果说,最新或2022(历届)年是财税改革的关键年,那么最新或2022(历届)年则是财税改革的落地年。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改革备受社会关注。最新或2022(历届)年6月,中央政治局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提出了三大改革任务: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方案出台一年多来,不少改革举措开始落地,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当前,今年两会哪些改革将落实、哪些亟待推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指出,深化财税改革三大任务中,有两项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将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这意味着全年减税力度将达到几千亿元,对企业来说是真金白银的支持。为了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中央决定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以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彰显了政府推进改革的决心与担当。

  “当前,深化财税改革最亟待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的,当属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高培勇指出,迄今的财税体制改革进程尚不够均衡,有别于预算改革、税制改革在改革实施层面取得的实际进展,作为深化财税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对滞后。

  高培勇认为,央地财政关系的调整之所以相对滞后,同改革内容设计不够详实具体相关。就央地财政关系调整的两个主要线索而言,无论是“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还是“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其内容都是比较笼统的,基本停留在总体规划层面。至于具体该如何去做,则没有进一步提及。

  热点六

  金融改革:助力实体经济

  最新或2022(历届)年是中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速换挡关键时期,金融改革的迫切性尤为明显。那么,下一步如何维护金融稳定、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同时又服务于供给侧改革必将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

  不可否认,过去一年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最亮眼的有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货币篮子;此外,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如新三板扩容、A股“发行注册制”时间表落地、“811”新汇改等等方面,能感觉到巨大的改革推动力量。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当今国内对于货币问题关注过多,对经济实业关注太少,即使货币贬值也不能发挥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反而会扩大金融投机的恐慌心理。金融专业不足是影响我国货币发展的重要基础,值得高度重视,需引起警惕。因此,此时更担忧的是风险,未来加强实业经济才是根本任务与长远根基。

  谭雅玲表示,近期的人民币贬值过程已经验证了交易投机性很强。查处虚假贸易时贸易数据滑坡严重,表明汇率根基错位价格要素严重。我们需要调整思路与结构,以实体经济为主,以外贸发展为主,汇率对其意义才会正常。

  热点七

  房地产去库存:号角吹响、政策先行

  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提升有效供给的最便捷方式即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在今年供给侧改革中,房地产去库存政策最为密集。自2月份以来,短短20余天里,央行、发改委等10多个部委相继出台了五项重磅措施,几乎每周都有楼市政策出台。相信今年两会也会就这一问题继续深入探讨。

  据中国社科院数据显示,最新或2022(历届)年商品住房总库存预计达39.96亿平方米,现房待售面积4.26亿平方米,如果想完全消化,需要23个月。

  国金证券分析师李立峰指出,化解房地产高库存,如果着眼于短期效果,主要还得从需求侧制定措施,比如货币、金融、财税等,刺激需求有助于消化存货。如果着眼于中长期改革,从供给侧改革考虑,则需要全局性的战略性政策指引。

  过去地产政策主要在需求端发力,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式是控制增量,调整土地供应节奏,增加土地有效供给;还要消化存量,在增强对周围人口吸引力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库存积压严重区域增加道路、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保障房和棚改回迁房以货币化安置为主;建立良好的金融和法律环境。

  “地产供给侧改革,首要看点在于去库存,消化库存的行业性机会正好可以回笼资金。”李立峰指出,完成从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的转型,从住宅开发销售向商用物业持有并重转型,从依赖低成本土地向依赖规模和控制能力降低成本转型,从依赖土地自然高速增值向依赖产品价值提升利润率转型,从纯住宅开发向产业综合地产开发转型,从地产开发行业向业务多元化转型,从依赖房价上涨获取高利润向依赖高周转提升净收益率转型。

  热点八

  制造业提振:互联网+制造=智造

  在经济下滑压力加大之际,如何重振中国制造是难题。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两大概念,今年进一步要求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上取得突破。期待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看到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的行动纲领和互联网如何加速融合,为经济带来新动能。

  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政府计划用3个10年来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就是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目标是把中国从全球制造业的第三方阵,提升到第二方阵。最终目标,是到2045年跻身第一方阵。苗圩还表示,“互联网+”,就是实现三步走目标第一步“中国制造2025”的强有力工具,将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或2022(历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启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对各个行业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指出,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高后,消费需求的规模在扩大,消费需求的结构在升级,新的消费需求和更新换代的消费需求都在不断孕育。而中国制造能力和设计能力、配套体系也有了相当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中国制造+互联网”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结构升级,能够同时扩大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刘培林进一步表示,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供给质量,另一方面也会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能够更好满足市场上的消费需求。

  热点九

  对外发展战略:自贸区、“一带一路”融合

  一带一路、自贸区等对外发展战略将是本次两会关注的焦点。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二十国集团加强合作,倡导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已经向世界伸出共舞之手。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力,也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十三五”期间,中国提出将坚持自主开放与对等开放,加强走出去战略谋划,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发达国家,也有不发达国家,比如2010年完成谈判之后已经进入“升级版”的东盟自贸区,其十个都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而“一带一路”的六大通道中,面向东盟的这条战略通道显的尤为重要。

  同时,陈文玲指出,推动“一带一路”和推进自贸区战略并行不悖,“十三五”规划也提出要建立以周边为主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体系。要以周边为主,围绕“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构建自贸区网络体系,可能是未来在发展我国自贸区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热点十

  城市发展:有望进入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但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虚高、管理粗放、应急迟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城市病”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这些城市病的治疗或是本次两会关注的热点。

  去年12月,中央时隔37年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围绕“城市工作”主持召开过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城市有了更多的期待,城市不仅仅是工作、居住的场所,更应该是绿色的城市、人文的城市,而不是“越大越好”。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就曾强调,“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最新或2022(历届)年已启幕,新的一年,让人期待。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勾画出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这势必要影响7.5亿中国城镇常住人口的生活。

  最新或2022(历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同样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可以说,最新或2022(历届)年中国两会,承载着“十三五”开好局和最新或2022(历届)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使命。

  相比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需求侧”而言,“供给侧”改革则着重迎合现阶段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因此,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最新或2022(历届)年,两会最重要的议题便是围绕供给侧改革,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结合到经济各个层面,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