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11月3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成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发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就《建议》起草情况所作的说明中指出,确保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最新或2022(历届)年至最新或2022(历届)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要达到6.5%。
多位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经济必须保持中高速增长。在经济新常态下,综合各方面因素,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在7%左右的“合理区间”内运行。
“6.5%”的经济增长是底线
习近平指出,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7%。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今后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比较多。这是因为,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将持续乏力,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形成新的市场空间需要一个过程。在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没有明显改善的条件下,资源安全供给、环境质量、温室气体减排等约束强化,将压缩经济增长空间。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风险,如杠杆率高企、经济风险上升等,都对经济增长形成了制约。同时,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11月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是做不到的,所以“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依然要保持中高速的增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追求6.9%、7.0%、7.1%这些具体数据意义不大,纠结0.1、0.2的差距没意思,要追求稳定的增长。如果“十三五”时期6.5%-7.0%的增速能够保持稳定,那就是合理的增速。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达到6.5%-7%应该没问题,只要增速不低于6.5%,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预期目标就基本能够达到。
此外,此次五年规划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效益、环境等指标。《建议》丰富了“十三五”时期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内涵,即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新常态下,特别是‘十三五'时期,着力点是要全面提升要素生产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
保持“合理区间”有条件
一段时间以来,对于中国经济“十三五”时期的增速,各方有不同的看法。比较乐观的看法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还可以达到8%,也有一些机构下调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增速,例如IMF预估最新或2022(历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6.3%,瑞士联合银行将对最新或2022(历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下调至6.2%,而悲观者预测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
悲观者的质疑主要源于刚刚公布的最新或2022(历届)年三季度GDP增速,为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低的6.9%。对此,徐绍史指出,在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今年前三季度保持6.9%的增速,表明中国经济一直在合理区间运行,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当前,在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环境、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依然具有在“十三五”期间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条件。徐绍史指出,从全球来看,和平发展依旧是时代主题,中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多万市场主体,因此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这也是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我国经济不仅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随着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政策的落实,正在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主要包括:深化改革正在释放全社会发展动力;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模式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互联网+”行动计划已初见成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正加快孕育,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展现出良好前景;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宏观政策仍有运用空间。
刘世锦认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机制和新商业模式是未来经济重要增长点。“互联网+”、绿色发展、机器人等,像潮水一样,对行业全覆盖后将大大提升要素生产力。
瑞银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相信“十三五”规划将继续出台促进就业、提高工资增速、扩大社保覆盖范围、进一步发展服务业的相关政策,从而继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中,降低行业准入、放开竞争性领域服务价格将有助于吸引相关领域的私人部门投资。预计未来几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继续上升至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