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净投放超5000亿,这还是我认识的央行吗?

时间:11-15编辑:佚名 今日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6月容易“钱紧”,可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却“惊喜连连”。

周一有1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天净投放资金1100亿元。事实上,本周共有2500亿元逆回购资金到期,无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到期压力并不大。

国债期货周一午后涨幅扩大,创2个月新高,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9涨0.63%,创4月14日以来新高,10年国债和国开活跃券收益率下行逾7个基点(BP)。上证综指当天收涨0.68%,整体走势自5月中旬开始也出现了缓慢攀升。

事实上,央行6月至今通过逆回购共计净投放了5400亿元,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压力。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监管有所放缓,货币政策大概率“不松不紧”,“监管协调2.0”仍然是5月12日以来的金融市场主逻辑,亦是“股债双牛”的根基。

持类似观点的不只是邓海清一人,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加上证监会、银监会相继释放出利好市场的消息,使得市场对于监管态度的预期出现了分化。

流动性收紧接近尾声?

进入6月以来,央行公开市场连续净投放,使得短期的流动性压力得到缓解。先是在6月6日全额提前对冲了当月即将到期的5000亿元MLF;美联储宣布加息之后,非但没有随之提高政策利率,还通过逆回购操作净投放2500亿元,远超市场预期。

截至目前6月央行通过逆回购共计净投放5400亿元,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压力。

证监会和银监会日前也先后释放出了利好市场的消息。证监会称鼓励面向创新创业项目的并购重组,银监会则允许部分银行推迟报送自查报告,以维护金融稳定。

监管层的一系列举动让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预期出现了分化,“微调”真的出现了?

国信证券宏观与固收分析师董德志日前表示,从5月初开始,货币政策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边际变化,从中性名义下的“偏紧”转化到“不紧不松”。

从基本面因素来看,货币政策主要依据的经济增长率、通胀率水平及企业债券杠杆率状况也符合货币政策边际微调的判断。在董德志看来,目前经济增长率高点已过,进入下行阶段;通胀率始终低于2%;央行公布的M2增速已经逐渐走低,这些都不支持继续“偏紧”的货币政策。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日前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前流动性收紧已进入末期。他认为,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最大的不同是货币政策更看重边际,而监管政策更看重位置。货币政策退出的时点是金融风险转向及通胀退去后的时点。在他看来,去年开始的一系列管控政策已使金融风险的势头出现熄火的态势,现在的时点已经非常接近通胀退潮之时。

不过,对于这样的判断也有不同的看法。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姜超19日表示,近期央行未跟随美联储提高利率,且在公开市场持续投放货币,流动性短期改善,但展望三季度,货币紧缩预期仍未消除。一是5月份数据显示,央行总资产仅增加1200亿元,今年以来总体趋向缩表;二是从5月份银行体系来看,预计超储率继续降至1.1%的新低,流动性偏紧格局未变;三是6月以来央行净投放货币余额超4000亿元(6月1~18日),但其中长期工具MLF净投放仅667亿元,其他均是28天内逆回购等工具,后者将在7月到期,这意味着7月流动性收紧,压力或卷土重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刚刚结束的对中国最新或2022(历届)年第四条款磋商访问也提及中国的债务问题,并认为现阶段有必要继续收紧流动性,实施去杠杆的措施,并建议继续加强监管,以此来降低风险。

中性适度基调未变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度以及公开市场操作或许一直没有改变,现在变化的只是市场预期。

“央行自今年以来对于货币政策的表态一直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自年初上调了政策利率之后,至今政策利率水平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过去市场利率还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就会感觉货币政策朝着偏紧的方向;而现在恰恰相反,市场利率已经上去了,实际上政策利率并没有改变,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立场的感受有了微妙的变化。”谢亚轩称。

与此同时,谢亚轩认为,央行的一系列加大投放力度的操作并非突然为之,而是事出有因,甚至进行了提前的预告,因此并不应该感到意外。

央行19日也通过公告解释称,受政府债发行缴款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下降较多,因此加大了投放力度。

更早之前的自律机制座谈会上,央行就已经对6月份MLF、逆回购的操作进行了“预告”,称考虑到6月份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较多,拟在6月上旬开展MLF操作,并择机启动28天逆回购操作,搭配好跨季资金供给,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稳定市场预期。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和金融去杠杆是两回事,很难单纯通过央行的净投放量去判断其监管政策的意图。实际上,从利率水平来看,6月份并不比5月份低,5月也不比4月底。

实际上,截至上周末(6月16日),银行间隔夜、7天、14天、1个月的质押回购利率均较此前一周上行,尤其是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较此前一周上行5.18%。资金面仍然偏紧。

中金公司也在研报中指出,虽然央行6月份大额续作MLF,但考虑到近期公开市场到期量较大、超储率较低、半年末的季节性资金缺口,央行在操作上更多是平滑到期的流动性需求,而非“放水”。

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一致定性为“稳健中性”。3月4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全国两会上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解释了何谓“稳健中性”:央行肯定要做到不松不紧。

最近一段时间,来自央行高层关于货币政策依然维持了这一态度。

6月4日的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称,央行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当天在同一个场合,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称,今年以来央行实施了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就是不松不紧,并进一步解释了“不紧就是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的正常、合理的增长,要保持流动性的基本稳定,要维护金融体系的基本稳定,防止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不松就是货币政策如果太松的话,可能僵尸企业、过剩产能就很难去掉。从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体现了不紧也不松的原则。”

央行上周三表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应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的总方针不动摇。但也要注意加强监管协调,把握好政策力度、节奏,稳定市场预期,使结构调整总体平稳有序。

对于货币政策方面,央行的态度是,将继续根据经济基本面和市场供求变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把握好去杠杆与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之间的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