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尸骨照片 发掘帝陵引争论

时间:01-16编辑:佚名 今日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中国考古学会会长徐苹芳说,“帝王陵不能随便动。挖乾陵都不成,何况秦陵?”

  据徐苹芳回忆,当年挖掘马王堆墓时,墓被水泡着,有一片藕片在水里漂着,很漂亮,可拿出来一见阳光就烂光了,跟鼻涕一样,只有痕迹,没有样子了。“我们亲眼看见的,马王堆的文物刚挖出来的时候,非常光鲜,但一天天看着它变化,却毫无办法,太无奈了。”

万历皇帝尸骨照片,发掘帝陵引争论

  考古的真正意义

  赵其昌说,现在吵着要挖武则天陵秦始皇陵,这是把考古工作当成广告,文明的成果变成了商品,从上到下都把它当作一种猎奇来看待,包括一些考古工作人员。其实考古本身只有一个价值,就是历史价值,但时下经济价值人们最愿意听,为政者最愿意讲。坚守考古这一事业真正价值的考古学家也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中国考古时时面临着猖獗盗墓和此起彼伏的重大工程的压力。在目前进行的考古项目里,绝大多数都是抢救性发掘,即因为工程建设发现的遗址或文物。“这些属于不挖不行的报批项目,差不多占到全部考古工作量的80%,”国家文物局的一位副司长透露说,“基本上忙不过来,考古处的同志,全年有1/3的时间在外面跑。”

  这位副司长说,以三峡工程为例,虽然每年调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力量去现场发掘,但也只能抢救20%的文物,剩下的则永远埋于水下了。三峡的抢救性挖掘刚刚战罢,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又即将启动,涉及到1000多处文物遗址,尤其是中线,因为经过中国文化的腹心地带,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遗址分布数不胜数,因此这两条线上的考古任务将极其繁重。

  考古学教授王迅告诉记者,他下学期就将带人去进行南水北调中线的考古项目。2008年北京就要通水,要和时间赛跑。“他们给的时间太少了,考古发掘要慢工出细活,施工方给我们的工期比较短,导致一些文物发掘留下了不少遗憾。”

  陈淳呼吁考古界要去除浮躁,仔细想一想:我们挖帝王陵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考虑到这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挖宝式的考古方式早已被国际学界唾弃。

  “现在我们国内的一些考古评奖活动简直办成了挖宝大奖赛,找个好的墓去挖一下,轰动一下,这就不是在考古了。考古学的成就不是以你挖出来的宝贝的价值衡量,而是以你研究的水平。”陈淳说。

  由于发掘本身也是一种破坏,它与保护是一对矛盾,因此这种抢救发掘是否是最佳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这种仓促发掘究竟是真正在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还是在保护名义下的合法破坏?换言之,当我们在进行抢救发掘之前,考古工作者心里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我们究竟要抢救什么?对子孙后代又如何作出交代?

  陈淳认为,考古学家就应该像历史的侦探,在现场搜集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以试图复原当时的现场和犯罪过程,然后拿到法庭上去指证。

  “而现在的情况是110接报后,马上派人去案发现场,把里头的东西拿出来,然后用推土机推掉。”陈淳一声叹息。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