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的发现历程,屠呦呦凭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时间:12-22编辑:佚名 今日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青蒿素的发现历程,屠呦呦凭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重大流行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0年99个国家、33亿人口受疟疾威胁,全球疟疾患者2.16亿人,65.5万人死于疟疾,其中86%为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在非洲的一些国家更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
 
  疟疾也是军队行动的无形杀手,有关资料报道,在越南战争中,1964年,美军因疟疾造成的非战减员比战伤减员高出4~5倍。1965年驻越美军的疟疾发病率高达50%。因此抗疟药的研究就成了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20世纪60年代初期,越南和我国是同志加兄弟的邻国,当时越南人民军也同样遭受到疟疾的严重困扰。据河内卫生局统计,1961~1968年伤病员比例,除1968年第一季度伤员多于病员外,其他时间都是病员远远超过伤员,病员中大多数是患疟疾。
 
  鉴于此况,越南领导人访问中国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提出请求,希望能帮助研制新型抗疟药。应越南的请求,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指示,有关部门要把解决热带地区部队受疟疾侵害,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影响军事行动的问题作为一项紧急援外、战备任务立项。
 
  因此,研制新型抗疟药就成为当时中国军队医药科技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1964年起,军内开展了抗疟药的研究。
 
  针对热带抗药性恶性疟疾防治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起草了三年研究规划草案,经过酝酿讨论和领导审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商请国家科委,会同国家卫生部、化工部、国防科工委和中国科学院、医药工业总公司,组织所属的科研、医疗、教学、制药等单位,在统一计划下分工合作,共同承担此项任务。
 
  国家科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于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有关部委、军队总部直属和有关省、市、区、军队领导及所属单位参加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会议讨论确定了三年研究规划。由此,拉开了抗疟新药研究的序幕。
 
  由于当时这是一项援外战备紧急军工项目,为了保密,就以5月23日开会日期为代号称为“523”任务。自此先后有七大省市全面开展了抗疟药物的调研普查和筛选研究。至1969年筛选的化合物和包括青蒿在内中草药万余种,但未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1969年1月21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在科学研究上已经崭露头角的北大生物药学专业毕业生屠呦呦为科研组长。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1971年发现中药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1972年从该有效部分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的发现历程,屠呦呦凭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青蒿素的发现历程,屠呦呦凭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推荐阅读:屠呦呦凭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青蒿素带给中国传统医学的启发
 
  最新或2022(历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布后,舆论关注的热潮迭起。除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一种植物(青蒿)、一个人物(葛洪)和一本古方(《肘后备急方》)也成为焦点,并引发了一系列与中医药、中西医有关的话题。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