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为何更换山西省委领导班子政治生态有问题

时间:01-12编辑:佚名 今日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山西发生的严重腐败问题,与当地党委履职不力,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密切关系。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党委负有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有权必有责,履责须担当。各级党委都应当从中汲取深刻教训,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尤其是主要领导要自觉履行“一岗双责”,以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抓班子、带队伍、管干部,努力构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人民
  有腐必反
  才有最大稳定
  无论是决心,还是行动,中国当前的高压反腐都具有高度的震慑性。谈及“创纪录”,速度和力度都是最为直接的体现。但速度和力度一旦同时体现到同一个地方,这种超乎以往的反腐行动,也常常会在部分人的心理层面产生忧虑,既有对当地干部群体人心不稳的担忧,也有对相关行政领域有效运转上的担忧。
  但是,事实非常清晰地证明:这种强劲的反腐行动之下,不仅干部队伍没有“乱”,人心没有“散”,反而取得了高度的共识,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共识和凝聚力,正是来自于没有贪腐可以躲得过、藏得住的形势认知上。越是腐败问题集中,就越是要一往无前,作彻底清理,正是一种决心明确、信心充足之上的决断。
  反腐在速度、力度、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当然会让有问题的人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这样的“不稳定”,害怕这样的“不稳定”,就容易滋生出错误的“大局观”、滋生出反腐“差不多就行了”的退缩和纵容。与此相反,反腐一往无前一反到底、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正是因为我们对队伍的稳定、人心的稳定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认识到反腐之所以要持续震慑,是因为它不以抓多少人为目标,而是以达到权力的有序运行为追求,以真正清明和良性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为追求。
  腐败的多发高发,往往与不良的为官文化和从政环境相辅相成。有对贪腐问题的深度清理,有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的不断改善,收受红包才无法成为挤压清廉的“惯例”,溜须拍马、权钱交易、买官卖官才无通道可寻,整个行政体系中才有是非分明的竞争标准,才有积极向上的干事氛围,才有激浊扬清的政治风气。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而言,这才是最大、最长远、最深层次的稳定。树立起这样的“稳定观”,我们就能排除不当干扰,把反腐行动义无反顾地向前推进。据《湖北日报》
  王儒林在吉林工作40余年
  王儒林,男,汉族,1953年4月生,河南濮阳人,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硕士学位。
  1969.4-1987.8 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团支部书记、团委副书记,吉林省农林办、吉林省委农工部、省委农研室干事,吉林省前郭县八郎乡党委副书记、书记,前郭县副县长,共青团吉林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
  1987.8-1991.4 共青团吉林省委书记、党组书记
  1991.4-1992.10 中共吉林省四平市委副书记
  1992.10-1993.1 中共吉林省通化市委副书记、通化市副市长、代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1993.1-1994.10 中共通化市委副书记、通化市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1994.10-1998.1 中共通化市委书记、通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8.1-1998.4 中共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
  1998.4-2001.1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延边州委书记
  2001.1-2001.11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2001.11-2004.12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吉林省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