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日本为什么无条件投降

时间:11-16编辑:佚名 今日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罗斯福总统比较倾向于铲除日本“官军财抱合”的侵略势力,不赞成采取通融。1945年4月他突然去世,以副国务卿、原驻日大使格鲁为首的“日本帮”官员马上积极鼓吹可保留天皇和财团为美国服务,继任总统杜鲁门则称赞格鲁的观点是“真知灼见”。此时,美国从未来控制亚太的战略需求出发,便想适当保留日本的力量以对抗苏联。
 
  德国投降次日即1945年5月9日,高松宫将藤村义良的来电报告皇兄,说美国态度已有松动。当时,藤村义良说最大障碍是“无条件投降”,美国战略情报局驻欧洲负责人杜勒斯则表示在“无条件投降”的名义下,可保留天皇制。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公开发表了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里面没有谈到天皇制的问题。8月10日,天皇做出“圣断”,决定向盟国表示可接受《波茨坦公告》,不过却在最后加上一项要求“附以一项谅解:上述宣言并不包含任何要求有损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者之皇权”。日本的态度很明确,投降的前提是“不改变天皇统治大权”,这其实正是美国方面在5月间传达的条件。
 
  战后日本进步史学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战争责任》一书中曾这样概括说:“日本投降实际上是以天皇为首的上层在人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同美国进行的一场交易。”
 
  天皇《诏书》颠倒黑白
 
  日本天皇“八一五”《诏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应引起重视、有必要弄清楚的问题。国内对该诏书的叫法不尽相同,如“停战”“终战”“投降”,但是几种叫法都一样地把诏书的内容性质概括为“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种概括很不准确,模糊了《诏书》内容的实质,还麻痹着国人对日本法西斯侵略哲学的警觉。《诏书》的实质是:护皇应变、颂扬侵略、谋图军国之再起。
 
  这篇《诏书》不说“投降”,连“战败”也不说,只说采取非常措施“收拾时局”。《诏书》“死不认输”的逻辑是:之所以现在投降,并非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战败,而是因为预见到“如仍继续交战,不仅终将招致我民族之灭亡,且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按此解释,天皇是为了挽救人类之文明而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未公开承认战败。
 
  《诏书》继续顽固地仇视和轻蔑中国,根本不承认“九一八”事变以来的14年中日战争,也不承认“七七”事变以来的8年中日战争,只承认“向美英两国宣战”,且“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所谓“收拾时局”,就是收拾向美英两国宣战以来的4年战争的时局。自占领南京以后,日本就宣布不再将中国国民政府作为对手,扶持汪伪政权登台,又把南京汪伪傀儡政府称为“中国政府”,而把中国抗日军队称为“重庆军”“蒋系军”“延安军”“中共军”。

123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