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通过什么传播

时间:09-27编辑:佚名 今日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据国家卫计委通报,埃博拉出血热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患者急性起病,出现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埃博拉病毒初期很难与疟疾、伤寒和霍乱区分开。但随后,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他多脏器受损。
 
  减少与高危动物接触
 
  据WHO公布的官方材料,埃博拉通过密切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给人类,不会通过空气等其他途径传播。在非洲,通过处理在热带雨林中发现的受到感染的患病或者死去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而染病。一旦有人与染有埃博拉的动物发生接触,就可能在社区造成人际传播。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减少与高危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的接触,包括不要拾取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也不要处理动物生肉。
 
  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与感染者的血液、其他体液或分泌物(粪便、尿液、唾液和精子)的直接接触(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引起。当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粘膜与受到埃博拉病人的感染性液体(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污染的环境发生接触时,也可发生感染。因此,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包括卫生工作者、与感染者存在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在葬礼期间与死者尸体发生直接接触的哀悼者、在雨林地区与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发生接触的猎人。
 
  只要病人血液和分泌物中带有病毒就会具有传染性。因此,WHO提醒,感染病人应严格隔离,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监测,并获得实验室检查,以确保病毒在病人回家前不再在身体系统内传播。当医疗专业人员确定病人可以回家时,那么他们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不会对社区中的其他任何人造成感染。病情康复的男性仍可能在康复后高达7周内通过其精液将病毒传给性伴。鉴于此,男性康复后至少在7周内要避免性交,或者当在康复后7周内进行性交时要戴上安全套。
 
  目前尚无有效的埃博拉疫苗
 
  据国家卫计委通报,目前全球还没有获得许可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世界范围内,目前正在对若干疫苗进行测试,但还没有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因此,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进行自我保护,这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仅有方法。
 
  据WHO统计,历史上埃博拉最高病死率为90%,目前在西非死过肆虐的埃博拉病死率约为55%,主要原因在于无国界医生的介入治疗。虽然目前尚无特定针对性疗法应对埃博拉病毒,但是患者一旦发病立即就医,接受支持性护理,防止脱水,其生存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按照2008年7月国家卫计委曾发布的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显示,埃博拉出血热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出血,控制继发感染,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出血、DIC等并发症。一旦发现被感染,患者就应该接受隔离并由穿着防护服的医疗人员照料。治疗办法包括输液、保持患者氧气、血压稳定等。部分患者会在一段时间的医疗照料后康复。
 
  近日,国家卫计委公布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规定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

1234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