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孩子呕吐可能和吃苹果没关系 福建省环保局高级工程师边归国在其发表的论文《作物和果仁中氰苷释放氢氰酸机制的探讨》中解释说:“氰苷被机体摄入后,在食物中本身存在的糖苷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氢氰酸。氰离子与细胞色素的氧化酶中的铁结合,使其不能传递电子,细胞组织呼吸不能正常进行,机体陷于窒息状态。氢氰酸还可损害延脑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氰苷中毒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口中苦涩、流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脉频以及四肢软弱无力,重症者感到胸闷,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边归国在文中叙述道,“在西非许多国家流行甲状腺肿,这也是一种慢性氰化物中毒。因为木薯的块根是他们一种常食用的淀粉食物,而木薯,特别是没有加工处理的木薯块根中含有大量的亚麻苦苷,分解后产生氰苷。” 钟凯分析说,氢氰酸导致人的中毒剂量大约是每公斤体重2毫克左右(1岁婴儿大约10公斤),新闻中婴儿喝的苹果汁是用一个苹果打出来的,但一个苹果的籽只有几克,换算成氢氰酸最多也只有几毫克。加上苹果籽主要留在榨汁后的残渣里,所以苹果汁中即使有氰苷也是很少,而且吃进去的氰苷也不一定能全部转化释放出氢氰酸。 钟凯认为:“尽管婴儿的机体比较脆弱敏感,但从媒体报道的症状来看,孩子吐出果汁后很快状态恢复,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性是胃肠道刺激引起的不适,而不是氰苷中毒。更何况婴儿的呕吐原因多了去了,喝多了也能胀吐。” 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郝凤桐也认为:“单看新闻报道线索,医生这样的推断没有意义,需要对苹果核进行实验分析判断。目前并没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吃苹果核会让人中毒,孩子的呕吐可能和吃苹果没有关系。” 加热是去除氰苷的最有效方式 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则说“苹果核中的确有氰苷,是否致命不好说。对成人没有问题,对孩子来说谁也不知道,未知因素太多。”他建议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这些水果的籽都不要吃。 钟凯说,除了蔷薇科果实,常见的含氰苷的食物还包括鲜竹笋、木薯、银杏果(白果)和一些豆类(比如利马豆)等。高粱、玉米、土豆、南瓜等很多农作物的幼苗或藤蔓里都有氰苷,时常会导致误食的牲畜中毒。所以氰化物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物,只不过由于含量有限,或者吃得不多,所以人们并不是特别关注。 “由于氰苷对热不稳定,因此彻底的加热是去除氰苷最有效的方式,国外的一些食品安全机构也建议民众不要生吃这些含氰苷的食物。另外氰苷在体内可以代谢清除掉,不存在蓄积性,该中毒的马上就会中毒,没中毒的也不用担心‘长期大量’食用将来会毒发身亡。”钟凯说,对于消费者来说,水果的果核就别吃了,需要榨汁的话也应该先去核。“只要不是刻意去嚼果核里的种子,吃水果导致氰苷中毒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钟凯补充道。 “另外需要吐槽一下新闻中的孩子家长,为了省事给孩子喝果汁是错误行为。榨汁后的水果残渣里还留有很多有益营养素,比如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应该根据水果的不同,采取刮泥、切片、剥果肉等方式给孩子直接食用。有的家长把果汁当水喂给孩子喝也是不对的,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口渴了喝白水的习惯。”钟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