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炮兵团在抗日战场首战告捷;第一支装甲兵部队在辽沈战役中立功;第一个飞行队组建后参加开国大典

时间:01-12编辑:佚名 今日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诞生了人民军队,90年来,这支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战争考验,走过了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保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的中流砥柱、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人民军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获得了建立新型革命武装力量的经验,逐步创建了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人民军队新的技术兵种,为人民军队的壮大和发展书写了辉煌灿烂的篇章。

第一支八路军炮兵团在抗日战场首战告捷

1937年9月下旬的一天,在延安枣园一孔窑洞里,毛泽东看到这样一份战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战斗中,343旅迫击炮连发挥了重要作用。看着看着,他从坐着的椅子上立起身来,挥动着战报兴奋地说,要给予迫击炮连以特别褒奖。随之感叹道:“真是没有炮兵就没有胜利呀!”几天后,中央军委下达了组建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命令。

1938年1月28日,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在山西临汾卧沟村宣告成立。炮兵团成立伊始,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就是武器装备奇缺。通过多方努力,炮兵团搜集到了10多门山炮和4门迫击炮以及一些必需的装备和器材,基本上具备了履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第一支炮兵团在抗日战场首战告捷;第一支装甲兵部队在辽沈战役中立功;第一个飞行队组建后参加开国大典

平型关大捷中缴获日军的第一门九二式步兵炮

1938年8月,炮兵团1连奉命率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配合八路军115师在汾(阳)离(石)公路附近伏击日军,以准确、猛烈的火力支援步兵歼灭日军400多名,击毁汽车2辆,打死、缴获日军战马320余匹。炮兵团参加的战斗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的士气。

1940年8月10日,炮兵团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一次战斗中,我军包围了日军的冈崎大队。当时,敌人占据了一个山头,居高临下,用十几挺机枪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进行顽抗。在几次进攻均告失败后,炮兵团9连连长、神炮手赵章成决定用猛烈的炮火压倒敌人。他亲自带1门迫击炮和十几个人,悄悄来到一处断崖下隐藏起来。当时敌人在上,我军在下,双方距离只有三四十米。在测量好距离后,赵章成采用88.5度的特大射角,以每分钟四五十发的速度不停地进行超速射击。在射击过程中,由8个战士开启炮弹箱准备炮弹,4个战士不停地装引信,就这样都赶不上赵章成一个人的射击速度。短短6分钟时间,他连续发射了240发炮弹,平均一秒半一发,而且炮弹几乎是直上直下地打入敌人阵地的。后来据俘虏反映说:“只见炮弹满天飞,还没弄清楚这些炮弹是从哪儿打出来的,有多少门炮在发射,人就已经死了许多,所有的轻重机枪也全成了废铁。”这是一次改写纪录的射击,在此之前,迫击炮最快的发射速度是一分钟30发。战后,彭德怀幽默地说:“我之所以敢把总部指挥所设在距敌军不到百米远的地方,就仗着章成同志运用自如、百发百中的炮术。”

1940年9月,在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赵章成指挥迫击炮连攻打位于榆辽公路中段、管头村北一个山梁上的日军据点。这个据点有100多人驻守,配有1门九二式步兵炮,周围还有4个混凝土碉堡。赵章成指挥的迫击炮连从9月22日黄昏开始正面炮击日军前沿阵地,掩护突击队向敌人冲击。但因为日军躲在坚固的碉堡里,我军的迫击炮和机关枪起不了什么作用,战斗一直打了一个通宵,仍难以取得进展。

怎么才能把日军从据点里赶出来呢?赵章成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令人叫绝的好办法—用辣椒面做炸弹熏敌人。附近百姓闻知需要辣椒打敌人,纷纷前来支援,把家里的辣椒全部贡献了出来。赵章成和通信员纪万明把炮弹内的炸药倒出一部分,然后填满辣椒面,再装上炸药,最后拧上引信。

两人一共配制了20发“辣椒面炮弹”。为了提高射击效果,赵章成率领炮兵连把发射阵地推进到距敌150米处,标尺打到50度,实施近距离射击。

第一支炮兵团在抗日战场首战告捷;第一支装甲兵部队在辽沈战役中立功;第一个飞行队组建后参加开国大典

1949年天津战斗胜利后东北野战军战车团进行坦克维修、保养

随后,赵章成亲自进行瞄准试射,并规定了各炮的射击地段。攻击开始后,赵章成和纪万明共同操作1门迫击炮,全连4门迫击炮同时射击,攻击部队的各种武器也一齐开火。炮弹在日军碉堡及其周围轰然爆炸,铺天盖地的辛辣气味涌进敌堡,熏得日军咳声不断。日军还以为是八路军发射了毒气弹,个个争先恐后地往外逃跑。这时,第13团第1营攻击部队迅即发起冲锋,一举占领日军据点,日军几乎全部被歼灭。在辣椒炮弹的威慑下,整个战斗不到10分钟,没有一人伤亡,便胜利夺取管头据点。赵章成和他发明的“辣椒面炮弹”在此次作战中大显神威,很快便在八路军中传为美谈。

第一支装甲兵部队在辽沈战役中立功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就着手培养装甲兵人才,但由于艰苦的斗争环境所限,一直未能实现组建装甲兵部队的夙愿。直到1949年初,在沈阳东陵地区创建了我军第一支装甲兵部队。

1945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延安炮校在朱瑞校长和邱创成政委的带领下挺进东北,并于当年11月20日到达沈阳市东陵地区,在马家湾子村驻扎。由于延安炮校是“轻装”挺进东北,一门火炮都没带,因此炮校到达沈阳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沈阳及周围地区搜寻日军遗留下的火炮装备。

不久,外出寻炮的炮校骡马大队的李自群向朱瑞校长报告:“沈阳的高克同志把两辆日军坦克带出了城,停在马官桥村。由于兵荒马乱,高克十分害怕被敌匪劫持,很是着急,想找人接应。”

原来,11月中旬,沈阳东北民主自治军司令部负责保卫工作的高克,在沈阳日本关东军的坦克修理厂侦察敌特情况时,偶然发现了2辆日本坦克。经了解得知,这是2辆已经修好的坦克,于是便向副司令员吕正操作了汇报。吕正操听说有坦克非常高兴,向高克详细询问了坦克的状况。随后,吕正操郑重地对高克说:“我就把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你,一定要把坦克搞过来。”于是,高克重返日伪坦克修理工厂,冒着生命危险与工厂的日伪人员机智周旋,终于迫使几名日伪技术人员将2辆坦克开到一个被破坏的工厂里。

第一支炮兵团在抗日战场首战告捷;第一支装甲兵部队在辽沈战役中立功;第一个飞行队组建后参加开国大典

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历史上的第一车—功臣号坦克

朱瑞听了李自群的汇报后非常高兴,马上说:“不管是哪个部队的,只要是自己人,都要支援。”他立即指派延安炮校的队列科长孙三(曾在莫斯科军事技术学校学习坦克专业)等人,带一个排赶去接应。看到自己的同志,高克紧紧握着孙三的手,好一阵儿说不出话来。鉴于形势紧张,大家只得把那辆能开动的坦克先带到延安炮校的驻地马家湾子村。朱瑞看到开过来的坦克,十分高兴地说:“我们终于也有自己的坦克了!”

这辆我军历史上的第1辆坦克,是日本三菱重工1937年制造的97式中型坦克(97是日本天皇纪年),是二战期间日本的主战坦克,自重17吨,乘员4人,发动机功率149.2千瓦,最大时速40千米,装配47毫米坦克炮1门和7.7毫米机关枪1挺。

从此,停在马家湾子村村口的这辆我军第一辆坦克便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因为这辆坦克资格老、机件旧,被我军坦克手亲切地称为“老头坦克”。在1948年辽沈战役攻打锦州作战中,东北坦克大队首次参加这种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老头坦克”和另外3辆坦克一起,掩护步兵突破国民党守军的老城外围工事。战斗中,那3辆坦克先后被击伤掉进河沟,无法作战,“老头坦克”孤车冲向敌军阵地。由于敌军炮火猛烈,“老头坦克”5次负伤,但驾驶员董来扶冒着危险,几次爬出坦克,将坦克修理好,然后再开动前进,继续进攻。坦克手们用坦克炮将敌军火力点一一消灭,为步兵扫除了不少前进的障碍。“老头坦克”边修边打,一直冲到国民党军城防司令部,对着敌司令部猛烈开炮,迫使敌军打出了白旗。战后,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这辆坦克为功臣号,给全体乘员荣记集体三等功,董来扶荣立大功一次。

辽沈战役结束后,功臣号坦克又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参加了平津战役。在攻打天津的战役中,功臣号表现突出,再立战功。功臣号坦克全体乘员荣立集体一等功,驾驶员董来扶再次立大功一次。

第一支炮兵团在抗日战场首战告捷;第一支装甲兵部队在辽沈战役中立功;第一个飞行队组建后参加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在南苑机场等待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的空军部队

随后,功臣号坦克和它所在的战车团参加了北平入城式和西苑机场阅兵式。在开国大典中,功臣号坦克也光荣地参加了阅兵式,并作为领头战车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检阅。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部队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1959年功臣号光荣退役。因为它功绩卓越,被送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作为功勋兵器,陈列在兵器馆前厅的显著位置。几十年来,这辆坦克不断以其传奇经历,向人们讲述着装甲兵的历史与光荣。

第一个飞行队组建后参加开国大典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已挥戈过江,正在向华东、华南和西北、西南挺进。但盘踞在青岛、汉口、舟山群岛等地的国民党空军,仍不时地对我新解放的地区进行骚扰和轰炸。5月4日,敌人乘我军还未建立起有效的防空之机,突然派出6架B-24轰炸机,使解放不久的北平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当时,党中央正在北平筹备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9月在北平正式举行会议。为确保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中央决定建立一支空中防空力量,以对付敌机可能的袭击,保证北平地区的安全。

遵照中央的指示,飞行队于1949年8月15日正式成立,作战指挥和飞行训练统一由军委航空局负责,华北军区航空处具体指挥。飞行队下辖3个飞行中队和1个机务中队。9月,又把担负专机空运任务的几个飞行组划归飞行队领导,成为第4分队。初期,飞行队只有各类飞机30多架,飞行器人员只有五六十人,以后扩展到一百五六十人。使用的飞机多是从国民党空军缴获并经过七拼八凑修复的,一部分是起义过来的。

第一支炮兵团在抗日战场首战告捷;第一支装甲兵部队在辽沈战役中立功;第一个飞行队组建后参加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中飞行队接受检阅

飞行队成立后,经过短期的紧张训练,1949年9月5日正式担负起北平地区的防空作战任务。从此,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空中作战力量。

9月上旬,飞行队接到准备参加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的命令,全队人员无不欢欣鼓舞。为了保证开国大典的受阅任务,加强飞行队的作战能力,特从正在东北老航校战斗机训练中队接受P-51战斗机训练的飞行员中,选调2名技术较好的飞行员林虎、孟进参加空军受阅的战斗值班飞行。

飞行队从接到命令到组织计划、实施受阅,前后不到1个月。为了搞好这次受阅,全体同志群策群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过多次计算和演练,才确定了以下飞行方案:飞行航线—选择通县双桥上空为航线起点,直飞天安门;飞行高度—既要使天安门城楼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便于观察,又考虑到受阅当中一旦飞机发生故障可滑到城外迫降;飞机速度—为使飞机通过天安门广场时队形整齐,保持一定的间隔时间,事先计算好各分队飞机起飞和进入航线起点的时间,保持好规定的航线速度和高度,以及各分队间的高度差。为达到上述要求,飞行队曾在南苑机场沿东西方向的旧跑道上空多次进行模拟演练,主要训练6个分队的长机按预定航线通过天安门上空。有一次,正值全国政协在中南海怀仁堂开会,代表们听到飞机的呼啸声,有点惊慌,周恩来副主席当即宽慰大家说,这是我们的飞机,正在演练,为开国大典做准备的。代表们听说是自己的飞机,无不欢欣鼓舞,热烈鼓掌。

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正式开始,4时举行阅兵。南苑机场上的17架飞机,按预定的计划先后起飞,均按照规定的航线、高度、速度,在通县双桥上空盘旋待命。4时35分,空中分列式开始,在空中总领队的统一号令下,分队保持规定的高度差、速度和时间间隔,分别在900米、600米、450米的高度,由东向西依次进入航线。此刻碧蓝的天空有少量碎云,能见度好,地面清晰可见。接近东单牌楼时,已经可以看到地面上的人流和红旗,再往前是人民解放军的坦克、骑兵、炮兵部队,铁流滚滚,浩荡向前。机群轰鸣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30万群众的欢呼声和飞机马达的轰鸣声汇合在一起,响彻古都北京,广场上变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通过无线电电波飞越千山万水,传到了五洲四海。

开国大典当晚,朱德总司令在北京饭店举行了盛大宴会,宴请受阅的高级领导同志和驾机、驾舰起义的空海军人员。朱总司令亲切地对驾机起义的人员说:“你们是新起义的,我是老起义的,我曾经几次起义,最后才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你们都很年轻,还大有作为。我们空军还要大发展,你们是空军的‘种子’,将来要起骨干作用。”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