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中国人质营救

时间:01-11编辑:佚名 今日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那一年,我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中国人质营救

往伊拉克前,孙必干大使在约旦驻地与武警队员合影(居中为孙大使,右三为队长席栓柱,左三为副队长李亚光)。摄/新华社记者操凤琴

最近,两名中国人质在巴基斯坦遇害,这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在伊拉克,曾亲历和亲知过的两次营救被绑架同胞事件,其惊心动魂之程度,不亚于惊险电影大片。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束手被擒,美国及其支持的伊拉克新政权还未站稳脚跟,伊拉克基本处于真空状态。中国官方和民间的一些公司开始进军巴格达,一些劳工也听信中介的忽悠,来到伊拉克“淘金”。

进入伊拉克,必须转道邻国约旦。我当时任新华社驻约旦记者,敏感地发现最近来此的华人在增多,通过调查,我写了一篇内参:《索要高价劳务费哄骗国人到伊拉克的苗头值得关注》,提醒国内有关方面要预防国人被绑架。

但遗憾的是,当时国内弥漫的基本是盲目乐观主义精神——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都是好朋友,中东的恐怖分子怎么会拿友好的中国人开刀呢?——这篇内参没有引起重视,没多久就有中国七名劳工在伊拉克被绑架,事实证明,恐怖分子的目标是不分国籍、民族和肤色的。

那一年,我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中国人质营救

劫持

2004年4月11日,7名从中国工人从福建赴伊拉克打工,在伊拉克中部城市费卢杰至北部城市摩苏尔的公路上被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扣押。

阿拉伯电视台率先获得消息,滚动字幕报道:“7名中国人在费卢杰被绑架。”这一消息立刻震动了在伊拉克的中国人。一同震惊的还有国内上上下下,毕竟,这是中国人在海外的第一起被绑架事件。

当时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刚刚复馆不到两个月,驻伊大使为孙必干。复馆之初,为了保证安全,中央还派了6名武警特战队员随复馆小组警卫。获知人质劫持事件后,中国驻伊拉克使馆、新华社巴格达分社记者及驻伊中国公司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他们的下落。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组织——伊拉克穆斯林长老会。这是个宗教组织,而中东地区的宗教组织有时起着政府难以起到的特殊作用。这个长老会在当地很有影响力。

但是长老会表示暂没有接到有关的消息。孙必干大使在临时拼起来的餐桌上办公,不停地与伊拉克临时政府外交部、内政部及伊临管会主席团联系,频繁约见各方人士,并在当地电视台上用阿拉伯语呼吁恐怖分子立即释放人质。

当时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也对国人遭劫持十分关注,指示外交部和有关驻外使领馆全力开展营救工作,中国外长亲自与伊临时政府外长通话,要求伊方协助解救。

经穆斯林长老会出面斡旋,这七名人质最终获释,被送回到长老会所在的清真寺,中国外交官在使馆警卫队副队长李亚光等的护卫下来到清真寺,将他们领回。 七名人质总算解救成功了。

这次营救,应该说比较顺利,虽然牵动各方,但营救者本身尚没有多大风险。而大半年之后,伊拉克又发生第二起绑架中国人事件。

那一年,我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中国人质营救

在伊拉克,警卫队员护送孙大使公务活动。

二次遇险

2005年1月,正值国内春节前夕,又有8名在伊拉克打工的工人被绑架。当时,这 8名工人正租车赶往约旦。从伊拉克回国乘飞机要从邻国约旦转机,不仅飞机班次少,而且价格昂贵。中国工人们为了省钱,于是决定租车前往约旦。没想到在途经反美武装最活跃的费卢杰和拉马迪地区时,被当地武装组织劫持。

彼时,伊拉克局势不稳,境内各种形式的抵抗、暴力、恐怖活动此起彼伏,枪击事件、汽车爆炸、人体炸弹接连不断。巴格达更被战火摧残得满目疮痍。走在街上,到处都是美军军车,街边的汽车可能成为下一个爆炸点,枪声、爆炸声更成为寻常之事。

到了夜晚,空无人烟的巴格达街道更透露着危险的气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还要马不停蹄地寻找人质线索。

那一年,我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中国人质营救

恐怖分子绑架中国福建八名人质。

当时使馆人手少,一方面要确保使馆驻地不被恐怖分子搞自杀性爆炸袭击,另一方面还不能死守在相对安全的使馆里,要冒着四处爆炸的危险外出,动用一切渠道活动,在各大媒体宣读营救声明,竭力营救这八人。

当时中国驻伊拉克大使是杨洪林,使馆警卫队长席栓柱回忆:每次护卫外交官出门寻找营救途径时,枪拿到手里,心里压力就特别大,一要确保中国外交人员的安全,二要确保自身安全。

“可以说,他们的生命都在我肩头”。碰到堵车,或者有穿着长袍的乞丐靠近汽车,他们就很紧张——谁知道哪辆车是汽车炸弹?谁知道长袍子下有没有藏着武器?风吹着门动,他们也会下意识地跳起来拿枪,以至于回国后,心理上的抑郁和压力迟迟缓解不过来。

那一年,我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中国人质营救

警卫队员护送杨洪林大使出席公务活动。

中央为此事还专门向伊拉克派来营救人质特别工作小组,与使馆并肩工作。五天后,营救努力总算有成果了:一个神秘的线人给使馆打来电话:八名人质将被释放。地点可能是伊拉克最危险的逊尼三角地带,距离使馆所在的首都巴格达有一两百公里,这条路是死亡之神经常光顾的“死亡之路”。

而中国方面并不知道这个线人消息的可信度如何。也许对方只是诱敌深入、将中国外交官们也“一网打尽”?而且那地方面积太大,“捞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决定冒险一搏。使馆人员表示,一定要将中国同胞救出来,“哪怕用我们的命,换回他们的命。”

随后,在各方的努力下,武装分子有了回应,他们要求工作组人员在夜间前往指定地点谈判。

营救

这给使馆警卫队出了个难题,毕竟6人的警卫队本就人少,这次既要兼顾保卫使馆,又要解救人质,怎么安排?队长席栓柱决定自己亲自带队,护卫大使解救人质。这一次,他们带上了轻机关枪。

“临行前,出发营救的每个人都录了音,留下遗嘱,使馆留守人员和出去营救的人合影,默默地把我们送上车,大家谁也不说话,也许这就是永别了…….”

漆黑夜色中,营救小组出发了。一两百多公里的行程中,为防止遭遇不测,也为了向绑架分子表示诚意,所有人全部切断通信,与外界隔绝一切联系。这也为他们带来了另一个风险,一旦发生意外,他们将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

赶路的过程,大家粒米未沾,杯水未喝。营救小组,在那片广阔的区域挨个打听,终于从当地的长老口中获知了准确的控制人质地点。

经历2个小时,营救小组的车辆成功穿越了死亡之路,抵达了武装分子要求到达的指定地点。

然而这并不是结束,营救之路才刚刚开始。营救小组到达后,席栓柱第一个下车。他面对的是几十个脸蒙头巾、荷枪实弹的当地武装人员。

那一年,我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中国人质营救

席栓柱队长

这种场合下,说不紧张是假的,然而职业军人的本能让席栓柱告诉自己不能紧张。

随后,在席栓柱的指挥下,警卫人员将外交人员围在中心。

没想到,这个举动引起了对方的警觉,武装人员端起枪瞄准了他们。面对此情况,席栓柱用手势示意对方,在懂当地语言的同事喊话配合下,对方终于同意进行谈判。

经历了3个小时的艰难谈判后,营救小组成功将这八名同胞带回了使馆驻地,营救活动圆满完成。

如今,席栓柱回忆起这次解救经历,仍旧后怕不已,然而千钧一发之际,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谈起前两天在巴基斯坦被绑架并被杀害的两名中国同胞,席栓柱提醒赴外的中国公民,一定要关注外交部的公告,不让前往的危险国家和地区尽量不要去。

12年过去了,警卫队副队长李亚光已转业到北京某法院做法警,队长席栓柱现在北京武警某师工作,而孙必干大使早已退休,据说老人已有老年痴呆的迹象,与老伴安静地生活在北方某一小小民居里,也许他会忘掉生命中的很多时光,而多年前那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难忘战斗,也许会永存在老人的记忆里。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