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为何要与俄罗斯分手,投入西欧的怀抱?

时间:01-11编辑:佚名 今日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要想知道为什么乌克兰到今天都在和俄罗斯死磕,就必须了解苏联时期由于天灾人祸造成的乌克兰大饥荒史!

1929年,在列宁逝世的五年之后,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约瑟夫·斯大林最终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在他的带领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一改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开始走向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这些都是教科书中就能看到的知识。今天来说说教科书中并没有怎么提到的事情,那是一场改变了整个俄罗斯民族认同,影响了俄罗斯、乌克兰乃至白俄罗斯等国家民族,同时也是斯大林和整个苏联难以抹去的污点——乌克兰大饥荒。这场大饥荒也让乌克兰至今对俄罗斯都深恶痛绝,一直想努力跟其刚正面的关键所在。

斯大林对于按部就班的新经济模式并不感兴趣,为了能够稳固自己的政权并且为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好准备,斯大林恢复了在内战中所进行的分配制度,并且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来强力推行苏联的工业化进程。这种经济模式就是我们熟知的“斯大林模式”。在斯大林的经济计划中,农村是不折不扣的牺牲品。在帝俄时代,俄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出口总值位居世界第一,经历了新经济政策的恢复,俄国农业也逐渐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因此如果能够将整个农村的资源进行集中,那么苏联就可以得到工业化建设的重要资金。然而这种损害农民利益的发展方式很快就遭到了乌克兰地区农民的强烈抵触。

伴随着集体农庄在乌克兰地区的推行困难,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苗头也开始领苏联政府愈加警觉。在苏俄内战中,乌克兰一度便是白军主要的兵源之一,尤其是大量来自乌克兰的哥萨克人。所以在大饥荒之前,苏联的“契卡”就已经开始大肆清理乌克兰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往往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就被处决或被扔进了集中营。

在1932年的征粮过程中,为了能够征集足够数目的粮食,苏联政府实际上已经将乌克兰的农村闹得鸡飞狗跳。苏联政府严惩任何私藏粮食的行为,并且通过高压和严刑来试图完成目标。因此到了1933年大饥荒来临时,无助的农民唯一的希望便只剩下苏维埃政府的救济。尽管在农村的仓库中依然有着用于非常时期的粮食,但是乌克兰的农民们却很少能够得到这些粮食。当时,乌克兰的城市依靠着储存的粮食进行着配给制度安然度日,村庄里的党干部同样不用为饥荒而发愁,相比之下农民逐渐被逼上了死路。苏联政府封锁了乌克兰通往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国境线,并且在此时农民们前往城市也被认为是违法的。在严格的管制之下,农民们只能坐在家里等待死亡的降临。

乌克兰大饥荒的死亡人数至今仍有争议,甚至有人认为这场灾难的死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200万,乌克兰官方也曾表态认为这场灾难的死亡人数占了当时乌克兰人口的四分之一。然而即使灾难如此的惨烈,苏联政府却又开始了对乌克兰知识分子的大清洗。在1933年,一大批的乌克兰党政干部以参加波兰地主和德国法西斯组织的乌克兰军事组织为由被逮捕,在1933年到1934年的时间里,乌克兰所有的文化机构,无论是科学院、剧院、媒体、科技所,全都遭到了“契卡”的重点关照,这一结果便是作为苏联第二大民族的乌克兰人所使用的乌克兰语,此后便迅速衰落,俄语作为苏联的官方语言充斥了整个苏联。

这场灾难在苏联的民族关系之间所产生的裂痕是巨大的,它直接导致了乌克兰与俄罗斯两个民族自此失去了重新组成罗斯民族的可能性,罗曼诺夫王朝百年来弥合两族的努力也彻底化为泡影。因此,二战时期乌克兰产生了无数亲纳粹分子,甚至到今天还在努力与俄罗斯较量。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