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调查"蓝鲸死亡游戏" 法网下仍顶风作案最新或2022(历届)

时间:01-13编辑:佚名 今日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调查动机

最近几天,互联网上频繁出现关于“蓝鲸死亡游戏”的信息,这一从境外流入的所谓游戏,根本目的就是诱惑参与者自杀。

自5月8日起,《法制日报》记者连续3天“卧底”此类游戏群,以期揭披这一游戏罔顾生命、漠视法律的本质。

5月9日20时10分,共青团中央官微发布一条微博:为何要将自己囚禁在幽深的海底?你明明可以翱翔在广阔的天空!捕鲸计划,已经启动……

“捕鲸计划”,指向一个由境外流入我国的游戏——“蓝鲸死亡游戏”。

在“捕鲸计划”启动前,“蓝鲸死亡游戏”的相关信息已经出现在互联网。《法制日报》记者经过3天调查发现,在相关部门以及腾讯平台的打击之下,很多涉及“蓝鲸死亡游戏”的QQ群已经被封号,但仍有QQ群改头换面并试图通过更严格的入群审核“求生存”,也有此类游戏组织者转入微信群诱人参与。

群主游戏要求残忍

“蓝鲸死亡游戏”,还有多个别称,如“4:20叫醒我”“4:20叫我起床”。如此称呼,在于“蓝鲸死亡游戏”的任务之一就是每天凌晨4时20分起床。

5月8日,记者以关键词“4:20”在腾讯QQ群进行搜索时,出现十几个相应QQ群。记者随机添加几个名为“4:20叫醒我”“4:20叫我起床”的QQ群。

一个名为“4:20叫醒我”的QQ群群成员有300多人,按照群主介绍,群成员中56%是90后。另一个名为“4:20叫我起床”的QQ群,其成员中40%是00后。

记者加入“4:20叫我起床”QQ群不久,群主就给记者发送了3个名称为“the blue whale”的自残视频,时长在1分钟左右,并告诉大家这是“国外的鲸鱼”。记者点开发现,视频内容血腥、残忍。

在名为“4:20叫醒我”的QQ群里,群主给记者发送了多个他与群成员的聊天记录截图。在这些聊天记录截图里,一名群成员向群主发了一张用刀划手臂的照片,群主对群成员割手臂的程度不满意,竟要求他加深伤口。

记者在这些QQ群里发现,一些自称“反蓝鲸”的人员在群里劝导群成员不要参加游戏。对此,群主的反应是反复发信息:“给我发送割手臂的照片表示参加游戏,没发送手持身份证照片的请尽快发送,确保任务进行。没完成的请于今晚24点前完成,还想要继续参加游戏的把群名片改成1,不要恬不知耻的对群主和管理员进行人身攻击,这样不仅能反映自身的愚不可及,更能危害到整个团体”。根据统计,在“4:20叫醒我”的QQ群中,有45个人将群名片改成“1”。

5月9日上午,记者发现,此前加入的两个QQ群被封,腾讯消息提示称“该群因涉及相关违规条例,已被永久停封,不能使用,系统将会自动解散群组”。

QQ群审核验证严格

此后,记者以“4:20”“蓝鲸”“蓝鲸游戏”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都没有出现搜索结果。不过,记者更换其他相似关键词时,出现了几十个QQ群。

记者在尝试添加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此类QQ群均需要验证。审核问题各式各样,比如“为什么加群”,有的还需“填写英文代码”,有的则进去两分钟不到就被管理员移出群聊,审核可谓十分严格。

记者添加了一个QQ群,群成员20名,群分类是“生活休闲-同城”,群介绍是“这是激情的摇篮,这是一座可攀登的断背山”。

在申请加入过程中,被拒绝两次后,记者换了一个年龄为17岁的女生QQ号,才成功加入。入群后,群主问记者是不是来参加游戏的,并要求记者在群里发送一张生活照,显得十分戒备。以下是群主和记者的对话:

“你是真的来求死的吗?”

“是的,我想参加游戏。”

“一旦开始就不能回头了,丫头,是真心的吗?”

“真心的。”

“你在群里先发一张自己的照片,然后添加管理员,他带你,从明天开始4:20起床。”

“好的。”

“现在在手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拍一张全身照发给我,还有身份证照片。”

“为什么要发身份证照片?”

“我们要掌握你的身份信息,游戏开始了就不能反悔。”

这个QQ群共有7名管理员。记者询问一名管理员,“你也是参加游戏的吗”?他回复,“是的,我从现在开始带你,每天会告诉你任务”。记者询问该管理员进行到游戏的哪一步时,他显得有些不耐烦,催促记者往群里发照片。5分钟后,记者仍没有向群主和QQ群内发送照片,记者被移出群聊。

记者随后举报该群。过了一会儿,记者发现这个QQ群的名称改为“编程5分钟,扯淡2小时”,并没有解散群聊。但记者换了一个QQ号再次申请加入时被拒绝。

“蓝鲸”蔓延其他平台

记者调查的3天,也正是相关部门及腾讯平台“捕鲸”愈加严密的3天。

5月10日上午,记者再次通过QQ群搜索功能查找,发现仍有少量此类QQ群存在并能正常入群,不过大多只是打着“蓝鲸”“4:20”这类旗号吸引人来讨论游戏,或者是纯聊闲天的。这些群成员一般以初高中学生为主,除了谈论游戏,还会抱怨三角函数难懂,作业做不完;另一类则由淘宝店主、微商、代购、代考、办证之类的人员组成。

在此类QQ群中,群成员将“反蓝”和“蓝鲸”作为一种谈资,发表自己对于音乐洗脑、心理暗示等话题的看法。

记者注意到,随着相关部门以及媒体的深度介入,这些QQ群成员实则对“蓝鲸死亡游戏”多持戏谑态度,加入理由无非就是好奇。

不过,在微信群,则呈现出另一种“活跃状态”。

记者此前添加的QQ群群主在成员提醒下,将群名修改成“心理治疗咨询”,5月9日晚仍在QQ群里继续讨论“蓝鲸死亡游戏”。由于群内有部分“反蓝鲸”人员加入,群主在一一询问群成员是否真想继续游戏后,向愿意完成游戏的群成员发送了一个微信群二维码。5月10日上午,QQ群“心理治疗咨询”被解散。记者通过微信群二维码加入微信群,发现群成员仍在讨论如何继续游戏,而接下来群里的气氛愈加恐怖,有群成员不断发来各种照片及自杀办法。记者发现,有疑似境外人员也在此微信群里,一名自称在荷兰的成员表示,“如果需要的话我从国外给你们寄过来,还有致幻剂”。

随着微信群中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反蓝鲸”人士开始出现,劝大家珍爱生命,远离“蓝鲸死亡游戏”。一些群成员甚至与“反蓝鲸”人士出现言语冲突。(记者 赵丽 实习生 吴双)

“蓝鲸”参与者:留下假信息才得以逃脱

讲述人:19岁女生(应受访人要求,隐去个人全部信息),曾进入“蓝鲸死亡游戏”群

本来我只是闲着没事点进去的,群里的人大概在20岁左右。群里有一个人会专门监督我,他第一次跟我对话就说,“请把你的详细地址给我”“然后准备一把刀”“4:20再来找我时,游戏就开始了”。

“蓝鲸死亡游戏”要参与者在身上割出蓝鲸图形,但我真不想伤害自己的身体,我就是画出来的,就这么糊弄过去了。监督我的那个人每天都会启动QQ电话震醒我,后来我想解除,他居然用我的家人威胁我,好在我留的是假信息。要不这样,我可能真的不能活命了。在这期间,如果不完成任务,他们真的会威胁参与者。

我感觉这个游戏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参与者自杀。他们的游戏规则很吓人,会让人精神崩溃,从而得抑郁症然后自杀。凌晨四点多起床就已经让人的精神受不了了,这就是这个游戏的恐怖之处。

我看有报道说,“游戏开始时玩家需要割破手臂,划出一个鲸鱼的形状,而游戏的最后一个任务就是自杀,这一步是必须完成的,如果玩家反悔,游戏组织者将威胁参与者杀死他们的家人,由于参与者大部分都是青少年,在心理承受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很有限的情况下,会一步步地受到邀请人的煽动,最终在引导下选择自杀”,这些和我这几天的感受都很符合。

我曾经和接触过此类游戏的人聊过,我们都认为,他们要求参与者在凌晨4点20分起床,是一定程度的睡眠剥夺,以此加重参与者的抑郁程度。睡眠剥夺到一定程度可能会产生幻觉,意识变得模糊,自制力差,更容易受人暗示和摆布。

群里有人专门监督参与者,是为了在交流中不断给参与者施加压力。

现在这种群已经被封了很多了,你就可以想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了。但是,他们会改群的名字,反正他们会变得越来越精明。(赵丽 整理)

“蓝鲸死亡游戏”追责应注重哪些问题

对话人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副主任 郑 宁

《法制日报》记者 赵 丽

《法制日报》实习生 刘雪妍

“蓝鲸”游戏危害未成年人

记者:目前“蓝鲸”话题在互联网多个平台不断升温。4月7日,QQ上线了“诱导自杀自残”专属举报标签,第一时间处理相关举报。

郑宁:我觉得开发这款死亡游戏的人以及把人拉进群里、教唆别人玩这个游戏的人,可能确实会涉及刑法上教唆类犯罪。参与这个游戏的主要是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又对一些新鲜的、未知的领域感兴趣,好奇心比较强,很容易被这些人教唆,确实比较危险。

对于此类游戏,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打击力度。同时,互联网平台应解散、删除这些群,平台应尽到自己的义务,要屏蔽关键词、即时监控、及时记录,向有关机关举报。

记者: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参与者几乎都是20岁以下的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

郑宁:有些年轻人可能是被同龄人怂恿,互相攀比,在类似“你敢不敢做”这样的话刺激下去参与。未成年人心智还不成熟,非常容易被洗脑,这种游戏很可能就是用了一些步骤对参与者洗脑,与传销组织一样,诱使参与者一步一步走向自杀死亡或者自残的深渊。

及时发现提前干预最重要

记者:的确。虽然在成年人或者心理健康人士看来,这款游戏简直匪夷所思,但对于价值观尚未建立完整又心理脆弱的青少年来说,“蓝鲸死亡游戏”宣传和包装上的神秘感、内容的黑暗性很容易对他们起到煽动作用,加上游戏任务的设置实际上是不断在生理折磨的同时进行心理诱导和恐吓,更容易使青少年走上不归路。

郑宁:所以,从保护孩子的角度来说,还需要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作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家长和学校都有监护职责,要加强引导。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方面动向的话,应该及时加以干预,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学校也一样,要形成“家校联动”的机制。

家长、学校还要与平台保持协作关系,家长一旦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向平台投诉,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一旦孩子在平台上已经开始聊这方面的事情了,那就已经晚了,说明他们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所以应该提前发现,提前干预,提前制止。

网信办去年有一个关于网络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就提到了对未成年人游戏成瘾这种网瘾的干预治疗等。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提前介入,家长、学校、社会、网站等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大家齐心协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对未成年人加强教育这一点也很重要,要让他们有一个识别善恶的基本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己的身体要爱惜,不能自杀自残。

多种违法犯罪形态交织

记者:对此,QQ安全团队也表示“蓝鲸死亡游戏”这类行为已经涉嫌组织、教唆他人自杀自残,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一经发现将向司法机关举报。

郑宁:相关部门应该介入调查,这背后肯定是有组织的,应该搞清楚组织这个游戏的人到底有什么动机,也不排除有一些不法组织利用这一点达到非法目的。

另外,此类事件还涉及个人隐私问题。据我了解,有些群要求加入者上传裸照,这就很危险了,可能滋生其他的犯罪,其中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是多种违法犯罪交织的状态。

记者:我们也就此咨询过资深互联网技术专家,他表示,目前合法的方式是网友举报,如果程序本身没有违规行为,安全软件以及市场本身就没有办法拒绝。是否意味着对组织者追责,法律尚有较大难度?

郑宁:说到难度,一个是证据的获取有难度,也就是对组织者的识别这方面,从取证上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当然,有人可能会建议从保存聊天记录等方式去取证,但有的时候当事人如果不是实名制,或者是用了别人的身份登录,那么还能不能识别到本人,这可能就是个问题。

还有一个难题即跨区域问题,也就是说,相关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服务器在国外的问题。

打击网络犯罪有一定难度,需要配合。比如,聊天平台要与公安机关配合。另外,可能需要追溯这个链条,追查最早是从谁开始的,因为后面很多人都是传播者,是被动卷入的而不是主动组织的,这方面应该区分清楚。认定犯罪要区分主犯、从犯、胁从犯,有些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比如,有一些只是单纯的参与者,并没有教唆他人。因为,自杀在国内并不能说是构成犯罪的行为,主要是教唆的组织人员涉嫌犯罪,怎么来确定组织者可能有一定困难。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