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承认与华军事对抗绝非良策

时间:11-16编辑:佚名 今日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东亚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安全形势最严峻的地区之一,朝韩剑拔弩张、日本蠢蠢欲动,而美国则在幕后推动、多点爆发、整体联动。当然,这场博弈的重点自然是在中美之间。而中国必然是最后赢家。

第一军情军事评论员:虚谷

特朗普上台两个月,对中国的战略试探基本告一段落。可以看到,从南海东海到朝鲜半岛,从“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到“萨德”系统,从与日本在东海军演到与韩国同时展开两场联合军演,指向中国的行动或明或暗,层出不穷。然而就在近日,美国开始向中国示好,美国媒体也认为“美中关系趋稳出现新的迹象”。很显然,这既不是什么“阴谋论”,也并非美国“改变了对华态度”,而是情非得已,“三大格局”博弈决定了美国的走向:中美之间合作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美国承认与华军事对抗绝非良策,三大因素决定无法制服中国!

一、地缘空间博弈:美国讨不到半点好处!

时空认知是地缘认知的基础,地缘认知是制定国家战略的前提。东亚地区战略地缘格局主要由东西两端的陆权格局与中间的海洋格局组成。

在西端,主要由一体两翼的“三个”战略岛组成——以中国为主体的华夏半岛、以朝韩为主体的朝鲜半岛、以越南缅甸泰国等为主体的广义中南半岛,核心在于华夏半岛。从制海权角度来说,只要装备性能达到甚至超过航母的性能,华夏半岛的战略意义已不亚于10艘永不沉沦的“超巨型”航空母舰,直接控制东端的第一岛链。而在西太平洋的东端,则是一条“碎片化”的岛链,也就是常说的“第一岛链”,被俄、日、美、菲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控制。因此,学者通常认为东西岛中间夹着的南海、东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黄海等为“亚洲的地中海”。

有学者提出海权3.0时代揭幕,也就是以《海洋公约法》为法律保障,从而使海洋具有了类似陆地的国土属性(海权1.0是指阻隔海、障碍海;海权2.0是指通道海、海路之海;海权3.0是指国土海、主权海)。因此,所谓的海洋争端乃至海权争夺,实质是一些别有用心的沿海后建国家的“圈地运动”。这既类似于国土扩张时代,又区别于国土扩张时代。共同点在于“国土属性是实力的延伸”,不同点则在于国土扩张有很强的连续性,而海洋扩张的连续性相对比较小。

所以,东亚地缘空间格局的结论为:一是,中国占据最大的华夏半岛,拥有最大的地缘优势,地缘优势的取得关键靠实力的张力。二是,“亚洲地中海”是中国的后院,中国有必要扎紧安全的“篱笆”。三是,一些“篱笆”之外的国家觊觎中国利益,试图强行发起“夺地”运动,损害中国主权利益。四是,美国乘机捣乱并试图“剪羊毛”,但它的地缘关系与“亚洲地中海”根本就没有联系,只能靠强大的海上流动“国土”——舰队来维持,所以迟早会退出这片海域。五是,欧洲大陆是美国的陆上后院,欧洲的变化才是美国最大的威胁。

美国为了遏制中国,放弃欧洲而战略东移,很显然是一个错误的战略选择,长此以往即使滞止了中国崛起,也会导致美国内在的衰落。这也就是特朗普上台后战略重心在欧洲与亚太尤其是中国之间摇摆不定的主要原因。

美国承认与华军事对抗绝非良策,三大因素决定无法制服中国!

二、围堵中国,“技术新月地带”已经失效!

伴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美国的目标就是在第一岛链建立一个“技术新月地带”。3月16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文章《危险关头的东北亚:谁的地位最强?》分析认为:美国“技术新月地带”技术格局也已经形成。这个“技术新月地带”包括从日本北部的三泽空军基地延伸到美军定期使用的新加坡基地的基地网络,部署了最新和最尖端的武器:在日本的F-35隐形战机、“先进鹰眼”预警机和“宙斯盾”军舰,新加坡的配备无人直升机的濒海战斗舰,在澳大利亚的F-22隐形战斗机,等等。

很显然,这个“技术新月地带”,还伴随未来“机动舰队”与常驻的“威慑舰队”、“全球立体观测网”,以及60%的海空先进武器装备等等,这无疑将使美国围堵中国的力量进一步加强。

但是,为了反制美国依托链岛对中国的控制,中国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初见成效,实现“弯道超车”也极有可能。正如俄罗斯《军工信使》所言,即便不考虑航母、远洋舰艇等作战因素,解放军的岸基海防武器,也已经形成了“大海防”的格局。

其一,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立体观测网可能已经建设完毕,正在发展“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中国海洋报》报道说,“国家海洋局高度重视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工作。通过这项重大工程的实施,使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立体观测能力有效提升”。并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纳入了“海洋重大工程”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很显然,西太平洋地区的“立体观测网”布局已经趋于完成。这种一体化情报、侦察、监视优势,可以确保中国“立于不败之地”。

其二,包括鹰击系列反舰导弹、歼-20、轰-6、S-400、红旗-9、东风-21D、东风-26等武器在内的陆基武器装备系统,已经可以控制500~5000公里的海域范围,构成多层反舰火力网。而以航母为中心的海基作战武器,其歼-15舰载机以及配备的“鹰击”反舰导弹,总体使作战半径扩展到1200公里。目前,中国能够控制海洋范围已经达到6000公里,而到2~3艘航母编队成型,则意味着中国远洋独立作战能力的形成。

其三,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寻求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以被动胜主动、以后发胜先发。按照“装备一代、研制一代、设计一代”的发展理念,中国肯定还会陆续出现更多的控海手段和方式,从而实现从跑到领跑。美国《国家利益》网站近日分析指出,航母作为海战主力和海上力量筹码的主宰地位正遇到各种挑战,中俄至少有五种方案进行反制。

综上,两种对抗的结论是:第一,相互透明具有同等的有利性。第二,中国占有地缘优势,更有利于发挥武器装备效能。第三,中美军事格局已经到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后期,如果有必要,中国显然有能力发起战略反制。反攻是一个长过程,是防御战的最精彩最活跃的阶段。所谓积极防御,主要地就是指这种带决战性的战略的反攻。

美国承认与华军事对抗绝非良策,三大因素决定无法制服中国!

核威慑:中国不吃这一套!

美国拿核威慑说事已非一天两天。特朗普还没有上任,就在推特上发文:“美国必须大大增强和扩大其核能力,直到全世界在核武器问题上不在做傻事。”由于朝鲜试射地对地中远程弹道导弹,又一次带来“核”话题大热。美国不仅扬言要准备一场“有限核战争”,比过去增加近60亿美元每年的武器现代化预算,而且连续以“核战姿态”试射海基第六代潜射“三叉戟”Ⅱ-D5洲际弹道导弹。蒂勒森访韩期间甚至直接声称,如果东北亚局势发展到一定程度,美方将研究韩国和日本是否应该拥有核武器作为防卫手段。

对中国而言,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基石。中国自从拥有核武的第一天起,就公开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地区使用或者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建设完善的核力量体系,就是为了慑止他国对中国使用或者威胁使用核武器。因而,无论从生存能力还是打击能力,中国核力量都需要走在世界有核国家前列,否则,有限的核力量就无法发挥作用。中国新型的东风-5C型洲际弹道导弹曝光引起世界震惊,美国宣称“将重新评估中国核力量”。

就在几天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明确表示,中方决定不参加“禁止核武器条约”谈判。外电评说,这是中国努力保持核优势以及“以核制核”的威慑的一种选择。

无疑,对于都拥有先进核武器的双方来说,任何一方发动核战争甚至大规模冲突,都会使两个国家陷入万劫不复。这也就决定了中美军事冲突的格局可能限制在可控的“海上混合战争”等较低层次的状态,两国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中美两国的未来必须是合作。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已经让大国变得更加理性和智慧,对抗没有出路,合作才能共赢——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两国更是如此。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