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10月4日,李嘉诚旗下电能实业公司对外宣布,其与关联公司长江基建将成立合资公司,以2.88亿欧元(约合3.24亿美元)联合收购葡萄牙风电公司Iberwind Group。电能实业认为,这项收购将在全球为上述李嘉诚旗下合资公司开拓可再生能源平台,与该集团投资世界范围内电力基础设施的战略一致。李嘉诚撤资的真正原因
就在不久之前,向来以“爱国商人”形象示人的李嘉诚正承受着来自各方舆论压力。9月12日“?t望智库”刊发了《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质疑李嘉诚近年来连续抛售内地的物业和资产,在中国经济放缓之际,想要撤离中国,将财富转移至欧洲。随后新闻通过网络平台持续发酵,各路媒体跟进,一时间批评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
对此,始终保持缄默的李嘉诚坐不住了,以旗下子公司长和、长地的名义发表声名,李嘉诚表达了他的核心意思:他并没有撤资,只是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重新配置了国内外的资产;在减少对内地房地产投资的同时,加快了在内地零售业的布局;并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在全球52个国家投资多种业务。
应该说,李嘉诚全球资产大腾挪意图明显:一方面,最新或2022(历届)年下半年,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长和系旗下公司通过13笔出售或减持交易,在内地套现约309亿港元,在香港套现至少600亿港元。另一方面,长和系近年来撤资900多亿港元的13宗交易以及在海外投资2600多亿港元的11宗投资。显然李嘉诚家族在投资领域的“脱亚入欧”步伐正在加快。
不过,鉴于目前国内房地产泡沫实在太大,面包贵过面粉的价格,如果李嘉诚还在执着坚持,这倒有悖其在投资领域“长袖善舞”的美名。在分析李嘉诚辙资后,我们发现长和系的上述13笔交易中,有8笔出售的标的为商业地产,其中包括6处内地物业和2处香港物业,这意味着李嘉诚对内地商业地产前景看淡,实际上在李嘉诚没有出售旗下实体企业股份的情况下,妄谈其爱不爱国,着实有些偏颇。那么李嘉诚为何要大规模抛售名下资产呢?
首先,李嘉诚抛售的是项目收益率下降或偏低的资产。以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为例,西城都荟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黄沙地铁站上盖,本身已经延迟5年开业,经营半年以来,招商也未见起色,不少铺面仍然空置,现有商户要求降租金的压力也很大。
到了最新或2022(历届)年8月,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以32.68亿港币将其出售给离岸公司GCREF Acquisitions 22 Limited。而对港灯电力股份的减持则主要源自“政府有意削减港灯及中电的准许回报,研究指两电准许回报可由现时9.99%削到6%至8%”。笔者认为,在商言商,任何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减持投资收益率不再理想的资产,李嘉诚家族也并不例外。
再者,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飙升,李嘉诚名下的房地产收益颇丰,其选择落袋为安,兑现盈利,也并不为过。包括出售东方汇经中心、南京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北京盈科中心、盛邦国际大厦及长园集团股份等。
以南京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为例,长和系的ARA Asset Management 2009年以港币19.5亿元购得,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底以港币38.4亿元抛售, 5年的时间,光这幢楼的身价就差不多翻了一番,平均年化收益接近20%,这还不算租金收入。而目前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放缓,一二线城市房价滞胀,三四线城市忙于去库存,在此背景下,李嘉诚选择终结房产投资,兑现浮盈收入也并不为过
最后,出售资产项目,为以后的资本运作留足空间。2010年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间,长和系公司主要在海外开展了11笔大规模的收购,涉及交易金额约2604亿港币。收购资产的主要类型是电网公司、水务公司、配气公司、垃圾处理公司、电信公司、铁路车辆租赁公司、停车场设施公司等,大部分属于政府管制行业。收购地涉及英国、新西兰、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爱尔兰,其中以英国的资产为最多,包括6笔主要的交易。
笔者认为,李嘉诚家族“脱亚入欧”,大规模投资海外的原因有三:其一,收购此类公用事业资产为长和系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公开资料显示,这些项目的收益率普遍在8%以上,部分甚至可以提供15%以上的收益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项目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小,即使遭受经济危机冲击,也不会受到沉重打击。此外,多元化的地域和行业分布也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
其二,与中国商界要处理好政府官员与商人微妙关系不同的是,在西方国家投资只要按照游戏规则行事,其各项投资政策也较有连贯性,投资环境相对比较轻松,不用疲于回旋于平衡各种关系之间。其三,即将年近九旬的李嘉诚要考虑传承的问题,而如果让李泽矩在国内拓展业务,空间有限,其声望恐难以超过父辈。但如果将大量资金投资欧洲诸国,那将是李泽钜大施拳脚的良机。
推荐阅读:李嘉诚为什么还会持续关注中国经济?
《星岛日报》报道,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今年两度重组架构,将公司转为海外注册,因而被指打算撤资中国,引起内地官方媒体于九月连串舆论抨击。李嘉诚当时并没即时回应,只在事件发生近三周后,透过长和集团发出书面声明,指有关言论“毫无根据”,对此“深感遗憾”,其后鲜有再就事件作出回应。
李嘉诚当时的回应中提到自己于80年代创立李嘉诚基金会,多年来致力捐献大中华地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正是其一例子。上周三是该学院的建院启动仪式,李嘉诚亦抽空亲身出席,更于致辞时指希望学院“为我们深爱的祖国大地,贡献和创造更光辉的未来”。
李嘉诚基金会董事周凯旋于汕头与香港传媒见面时,被问及月前的撤资舆论风波,她似乎非常感慨。她直言李嘉诚当时“感到受伤”,但形容李的性格为“君子”,不会想到伤害别人的事,其身分亦不可立下坏榜样,故即使受舆论批评,亦没有多作回应;加上当时正值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不可以“中这个圈套”,必须等待“适当时机”,以免引起更大讨论。
周凯旋更首次向传媒透露,李嘉诚因长期运动导致腰椎管狭窄压住神经,于发表回应后翌日便赴美作一小手术。虽然医生已向他们保证手术从未失手,但李嘉诚已年届八十有七,在进手术室前的一刻,众人均感到难过,“百般滋味”在心头,周凯旋更指“若有甚么万一,(李嘉诚)是否含冤?”
当李嘉诚已插了管,躺在手术床准备之际,突然坐直身子,指着在场的一名儿子郑重地说,“我跟你说,我的基金会,80%多的项目,要focus(专注)在大中华地区,无任何一个人可以改变我这个决定,就算我有甚么事,你觉得有几多人对我不好,无人可改变这件事”。说时周凯旋也眼泛泪光。
周凯旋随后补充,当日手术非常成功,又认为有关撤资的批评只是“一小撮人为自己的目的而作的事”,是“不正确的观念”,但李嘉诚非常豁达,指事件已经过去,不会再提,现在“就挺好了”,还笑言“多了很多朋友”。
李嘉诚曾于2006年表示,会将最少3分1的个人财产拨入基金会作慈善用途,根据《福布斯》最新或2022(历届)年华人富豪榜的资料,李嘉诚的净资产已达333亿美元,以此推算,基金会拟用于大中华区的总额估计可达8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