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今日北京雾霾指数报告

时间:11-15编辑:佚名 今日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北京及华北地区遭遇大范围雾霾,从11月27日起,已持续了5天。雾霾从哪里来,为何如此严重,还要持续多久,为何不启动红色预警?记者梳理出网友最关心的问题,向政府职能部门与环保专家求证。

  北京今年“最严重雾霾”有多严重?

  重度及以上污染级别持续100多个小时

  环保部表示,北京市PM2.5小时浓度自11月27日凌晨开始,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级别,并持续近110个小时,为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11月30日下午,北京市PM2.5出现极端峰值浓度,南部地区部分站点超过900微克/立方米。

  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监测显示,1日20时,北京35个环境监测点中,除了两个没有数据显示,其余全部为六级严重污染水平。

  此外,北京的此次污染演变过程复杂,总体呈加重趋势,同时也存在大幅度波动。

  这几天的重污染天中,出现了两次明显短期快速跃升时段,分别为11月26日18时至11月27日18时,以及11月30日6时至18时,这两次跃升过程中,空气质量都从2级良跃升为6级严重污染。

  据了解,11月30日,北京市PM2.5浓度在6时还仅为57微克/立方米,到了18时,一跃升到了526微克/立方米,短短12小时内增长了近10倍,也正是在那个下午,出现了900微克/立方米这样的局部极端高浓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对PM2.5浓度的快速增长有同样的观察。“早上还是优良的水平,几个小时内就突然上升到了好几百(微克/立方米)。昨天早上,北部还是比较好,到了下午一下子又变得很高了。”他昨日说。

  王自发说,新的变化需要深入分析,如这次PM2.5浓度非常剧烈的快速增长是此前未见的,其肯定是污染物外地传输与本地累积的结果,但是怎么结合的,这些科学机制还需要深入分析。

  此次最严重雾霾为何出现在华北?

  华北大范围遭遇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令污染物持续累积

  据新华社报道,连续的雾霾天气,已令京津冀多个城市拉响警报。11月29日,北京发出年内首个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次日6时30分,河北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两小时后,天津则将霾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预警。

  11月30日,中央气象台将大雾和霾黄色预警提升为橙色预警,并表示,12月1日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霾天气持续,部分地区有重度霾,当天上述地区或出现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

  另据环保部统计,截至12月1日,河北的邢台、唐山、廊坊发布了红色预警;山东有8个地市、河南有6个地市尚处于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中。

  环保部12月1日分析认为,特殊的气候背景和极端的气象条件,是此轮华北雾霾的重要诱因。最新或2022(历届)年是有历史统计以来的“最强厄尔尼诺年”,11月华北地区多次强降雪,化雪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中层大气同期显著回暖,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热下冷”致流动性降低,华北地区大范围处于“高湿度” “低风速”“强逆温”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助推了污染持续积累。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北京这次也遇到了非常不利的气象条件。“浓度刚刚下降,马上又因为比较强的南风被推了回来,还同时带来了稳定的大气。”中国环科院副院长柴发合说,原来北京上空可能有1000米乃至2000米的扩散空间,现在被压缩成了300米左右,所有的污染物都被压在这几百米的逆温层中。

  此外,柴发合解释,因为刚刚下过雪,整个北京的湿度特别高,湿度高有助于包括硫酸盐在内的一些污染物爆发性增长。

  总的来说,柴发合表示,相比最新或2022(历届)年1月和最新或2022(历届)年2月的北京重污染过程,此次重霾过程遇到的气象条件更加恶劣。

  11月30日,北京遭遇最新或2022(历届)年冬最严重雾霾,一名男子将塑料袋套在头上留影。

  哪些污染排放导致此次重霾?

  原煤燃烧和工业排放是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污染源

  专家们正在全力分析此次重霾PM2.5的成分。中国环科院副院长柴发合说,环保部组织了在京的所有科研单位对此次重霾过程进行分析、研究。

  据环保部方面表示,对整个华北区域而言,原煤燃烧和工业排放是此次重污染过程中最主要的来源。就北京而言,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以本地排放贡献为主,其中机动车排放贡献占比较大。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表明,此次重污染期间,化石燃料或生物质燃烧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增加明显,原煤散烧对近地面污染贡献最高,低矮面源污染对PM2.5浓度贡献最大。

  “进入冬季,由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燃煤,以及城乡接合部、农村的散烧监管不到位,加之供热锅炉等排放量的增大,这些都是重污染天气的成因。”柴发合解释说。

  从观测数据看,与燃煤排放直接相关的有机物、硫酸盐、黑炭等物质,是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也证明了煤炭污染是导致本次华北地区大范围空气重污染的首要来源。

  据新华社报道,特别是近期北方地区的降雪降温过程,导致区域燃煤采暖消耗量大幅增加。河北省相关部门统计,当地原煤散烧和直燃直排对大气污染影响明显,河北生活用散煤排放量占全省燃煤排放总量的50%以上。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机动车污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柴发合介绍,特别是北京等城市地区,机动车密度大,活动强度高,而冬天低温下启动机动车,燃烧不是很充分,因此汽车启动时排放比较大,再加上交通不畅,燃油效率降低,使得汽车污染的增加比较厉害。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表示,近两年空气重污染频次在减少,空气质量总体在改善,但是随着减排的深入,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污染物来源也发生变化,导致重污染的原因也在不断变化,对既有的减排措施进行评估,这是至关重要的。 

  为什么不强制中小学停课?

  “中小学、幼儿园停课”属于“建议性应急措施”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都启动了各自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但环保专家表示,目前应急措施基本是在污染业已形成的条件下启动,有助于减少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污染排放,但对已形成的污染作用不大。

  有市民提到,为何如此重污染天气不强制中小学停课?据了解,在《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中小学、幼儿园停课”,属于“建议性应急措施”的一项。

  12月1日,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停止户外活动,并根据所在地区情况自行调整课程安排。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等部分学校启动“停课不停学”应急预案。

  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朝飞认为,将建议性措施变成强制性措施有其积极一面,但需要充分考虑其带来的其他影响。“目前雾霾仍频频发生,强制措施势必影响家庭、学业的正常节奏。”杨朝飞说,可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集纳各界声音,为政策变动提供最广泛的共识。综合新华社

  为何不启动红色预警?

  北京市环保局应急处处长王斌:因不具备升级至红色预警条件

  北京市环保局应急处处长王斌表示,北京之所以没发布红色预警,是因为不具备升级至红色预警的条件。

  11月27日,市环保监测中心对空气质量趋势进行了研判,预计29日扩散条件会出现好转,达不到重污染程度。因此,根据相应条件启动了重污染黄色预警。

  28日,监测中心再次研判,确认29日午后到晚间空气质量好转,但全天整体空气质量为中度到重度污染,11月30日和12月1日两天将持续重污染。因此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及时升级了预警措施。由于12月2日空气质量将彻底好转,因此已经不具备升级至红色预警的条件。

  也就是说,由于此前研判29日的空气质量达不到重度污染,所以不满足红色预警连续3天以上重度污染的标准。

  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空气重污染的定义为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0以上,“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以上(72小时以上)”方能触发。

  王斌还表示,事实上,橙色预警已包括大量强制性减排措施,只要认真落实,减排力度一样很大。同时相对红色预警(启动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等),橙色预警对市民的日常生活影响更小,“我们希望市民能够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减少污染排放,监督环境违法行为,这样预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王斌说。

  不过,也有环保专家指出,此前研判的过程中,环保部门可能低估了29日空气污染程度,以至于没有及时启动相应的预警级别。他表示,目前环保部门较精准的空气质量预报为3至4天左右,5至7天为趋势预报,长期的趋势预报只能作为参考。

  另外,红色预警的启动能多大程度缓解污染?环保专家表示,应急措施的启动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但能一定程度削减污染峰值。

  散霾除了靠风还有良策吗?

  严格落实减排措施,并形成区域治理体系很有必要

  中央气象台预计,华北、黄淮地区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随着1日夜间冷空气的到来,2日上述地区的雾霾将自北向南减弱消散。

  “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应急措施只是一时的治标。”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朝飞认为,需要“365天如一日”的精神,承担起治理雾霾的责任。一味依赖治标的应急措施,从长远看其实对治霾不利。“要把治霾当作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杨朝飞说。

  中国传媒大学健康与环境传播研究所所长杜少中告诉记者,严格落实减排措施,并形成有效的区域治理体系很有必要,“这就好像室内禁烟,只要有一两个人破例,大家都要跟着遭殃”。

  朋友圈晒雾霾照片,真不是黑北京

  真正的勇士,不仅敢于直面灰白的天空,更要有将其上传朋友圈“晒惨”的勇气。

  在电影《人间小团圆》的开头,曾志伟反复念叨着“吸气、憋住、再呼气”。我敢打赌,如果曾志伟这两天在北京,他肯定不会这么干。

  雾霾深重,何以解忧,唯有朋友圈。真正的勇士,不仅敢于直面灰白的天空,更要有将其上传朋友圈“晒惨”的勇气。这些天,祖国“半壁江山”的人们靠雾霾怒刷存在感,新一届“朋友圈杯雾霾大赛”开始了。

  但这无非是一种聊以自慰的心理按摩。当愤怒也驱散不了雾霾,当不堪重负的肺,遇上坚硬的空气治理现实,除了调侃,貌似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正如有人说的,面对雾霾天,幽默是最好的灵丹妙药,教会人们苦中作乐。

  这样的景观,在6、7月份的股灾中也见过。用娱乐来点化痛苦,用解构来对抗无奈,是新时期人们get到的新技能。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在呼吸成为一种痛的日子里笑一笑,终归是不坏的。而那件把雾霾做成板砖的行为艺术,则像一个绝佳的隐喻:治理不好雾霾,或许只有板砖奉上。这无疑也汇集出一股民意潮水,倒逼政府治霾提挡加速。

  眼下,京津冀联合治污已达共识,责任一再被明确,尤其是,在《北京市大气污染条例》颁布后,一系列治污“组合拳”被打出,告别黄标车、无煤化、落后产能淘汰升级等措施有序进行,应该说,这些措施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考虑到空气治理的滞后性,以及雾霾反复的现实,要想达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使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目标,或许还需相关部门做出更多努力。

  我们做不到广场舞大妈那样,在重霾中起舞,也做不到像天真烂漫的孩子那样,写出“出卖我的霾”,“把美丽的天空换回来”这样的诗句,只能在朋友圈里吐吐槽、取取暖。本质上,在朋友圈“晒”雾霾,切中了这个时代的隐秘心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财务自由并不是唯一的人生目标,清新的空气,健康的体魄,轻松愉快的心情,同样重要。

  城市化当然不是田园牧歌,但也绝不能是重霾锁城。半个多世纪前的伦敦雾霾事件,让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英国继而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以此使其国民免于雾霾侵扰。对比眼下,我们的空气治理,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真希望,若干年后,当我们望着窗外的清风朗月,在朋友圈翻看今天的雾霾照片时,能够一笑出门,将那灰白岁月,尽付于如烟往事。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