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我第二次破产的原因和第一次一样,就是不顾基本大势进行持续不断频繁的短线操作,加上交易费用的蚕食。细节不同在于第一次是迷失在波浪理论里,第二次迷失在技术指标中。但是当年的我并不知道这一点,而且我还不知道的是,虽然我已经不去相信股评了,但是每天大量接收报刊杂志上“抛开大盘炒个股”、“底部就在眼前,逢低吸纳”的主流言论却潜移默化了我的思想,从而影响到我的行动。
我只是知道我又一次破产了。对于23岁的我,这真是一个天大的打击。更大的打击是,我突然发现如果当初我不卖那600股发展股票,一直捂到现在,按发展最新的15元收盘价计算,我的两万元本钱还可以剩8千元左右。而我卖掉发展以后进行短线操作,3.2万元的本钱却只剩下了3千元!
如果说第一次破产还让我得到两个教训的话,第二次破产我却稀里糊涂,一无所获。我完全傻掉了!我入市一年来刚刚在头脑中树立起来的一些观念、一点技巧、一缕感觉,全部面临推倒重来,全盘否定的结果。等我的头脑可以继续思考以后,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把我入市以来的所有交割单全部找出来,一笔一笔的交易对照整理。我把所有的交割单贴在我卧室的墙上,居然贴满了两壁墙!家里的人都笑个不停,他们说我真是疯了。
那一段时间,正是亲戚朋友为我介绍对象的高峰期。前前后后介绍了6、7个对象吧,没有一个成功的。对方都怕我了,因为我根本心不在焉,和我说话吧,我不是答非所问就是双眼发直;想到我屋里看看吧,嘿嘿,对不起,房门紧闭,禁区莫入。
我仔细研究我的每一笔交易,发现我总是高买低卖:8元跑进去,7.6元跑出来;6.5元跑进去,6.4元跑出来......每一笔交易看起来损失都很小,不象买发展,抱了几个月,帐面上每股亏损10来元,很难看。但就是这种看起来每一笔损失很小的交易,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就变成一个大窟窿,造成了我两次破产的结局。这次总结让我明白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但是我依然没有察觉那个我自以为是很少的买卖股票的手续费用对我的危害。
我知道我必须放弃“T+0”交易的引诱,必须减少我的交易次数!我把最后的3千多块钱买了200股深发展作为火种保存,继续每天到交易大厅去看股票,琢磨股市。我没有老师,也不喜欢和其他人交流,所以自然是去找书来解决问题。书买了很多,数量里面出质量,总算买到了两本好书:《股票操作学》和《在华尔街的崛起》。
《股票操作学》是台湾作者张龄松写的一部很适合初学股票者看的股市书籍。张龄松在台湾股市闯荡20多年,赚到钱后全身而退,一本书写出来洋洋洒洒,水平自然是国内的半吊子们不能比的。他在这本书里比较详细的介绍了香港股市和台湾股市的兴衰史,让我第一次从宏观的角度了解到股市的潮涨潮落。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接触到古老而伟大的道氏理论!第一次知道炒股票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方法和策略。(虽然这方面的东西书中说的很浅,不多。)
《在华尔街的崛起》是美国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代表作之一,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定价4.90元,至今是我案头必备!在这本书里,林奇告诉我,买股票要看公司的基本面(关于这一点,对中国股市而言不太具备参考性,财务上陷阱太多,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具备刘姝威和贺宛男那样的火眼金睛。不过我们可以分析公司所处行业的基本面。);要买成长性良好的公司的股票;当你喜欢的股票价格下跌25%后你应该买进而不应该卖出......彼得.林奇旗帜鲜明的反对短线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