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老人迎娶41岁妻子,老夫少妻现象你怎么看

时间:11-17编辑:佚名 今日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2011年《南京日报》的报道,更是从南京市主城区婚姻登记处的数据中抓住了“老夫少妻”逐渐增多的明显趋势。对当地2011年登记结婚的1000对新人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男女当事人年龄相差10岁以上的占4.6%,年龄相差最大的是36岁。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该市曾有统计显示,年龄相差10岁以上的比例仅为0.47%。
 
  不少学者曾经对婚姻市场做过相关的解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早在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将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写了《家庭论》,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贝克曾总结过婚姻市场的规律:男人在婚姻市场上的资源是财富与地位,女人在婚姻市场上的资源是青春与美貌;男人的资源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增,女人的资源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减。根据这一规律,一旦进入中年以后,男女双方的资源就可能失去平衡,男人往往成了“有效率的寻觅者”,女人则成了婚姻市场中“没有效率的寻觅者”。这一解释,为拥有更多资源的中老年男性在再婚市场上的“老少恋”,提供了经济学的基础。
 
  而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渐转变,想法更趋实际等因素,也是“老夫少妻”现象趋于普遍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视剧《大丈夫》中,有“老教授”前妻搬到已经再婚的前夫家居住的情节,这一条怎么看都显得“配角”的线索,实际上展示了与“老少恋”相辅相成的另一婚姻市场现象:城市中老年妇女的“结构性失婚”。
 
  根据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易松国的研究调查,深圳城市离婚女性中有94.6%的人没有再婚,男性再婚的超过80%;一项以《从再婚人口的性别差异看城市女性的再婚困境——以北京为例》为主题的新近研究则显示:在北京,随着再婚男性年龄区间的提高,平均夫妇年龄差也在直线上升,特别是65岁及以上的再婚男性,平均要比妻子大13岁多。该研究认为,再婚男性在婚配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强的“年龄向下婚”倾向,即选择年龄大大低于自己的女性为伴侣:这样,年龄偏大的、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丧偶/离婚女性就在婚姻市场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明清的伦理今犹在?
 
  除了国内婚姻市场严重不平衡的现实,《大丈夫》背后也隐藏着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不管你嫁了谁、娶了谁,家庭的责任、应尽的孝道绝不能丢。
 
  知名媒体人连清川评论说: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个人化的基础之上的,承认每个人都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和需求;因此,无论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没有人能够在你成人之后干涉你的生活和决定。而中国的家庭伦理剧,无论如何现代与摩登,个人化是不存在的。它的假设前提是家庭成员是彼此依存的,依靠相互之间的温暖和扶持。而一旦这种温暖和扶持淡化或失去,就是战争;所以最大的目标,是恢复这种温暖和扶持,家庭的关系才能平衡。在连清川的眼中:“中国的家庭伦理关系,基本上保持了明清时代的格局。”

123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