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那么,日系车能否有一天转守为攻?答案并不肯定。因为日本企业在瞄准数年后的投资方面都采取了消极姿态。
在重庆市从事日企招商等业务的重庆吉涛实业总经理吉川孝子说:“现在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就在招商即将成功之时,日本企业却又按照总部的指示转而选择越南。”中西汽车产业研究公司代表中西孝树认为:“日本企业现在只能遮遮掩掩地跟在大众等竞争对手的后面。只要存在政治风险,日本企业恐怕不会重启对于中国的战略投资。”
最新或2022(历届)年1月~11月,日本对中国的实际投资为8201亿日元,比最新或2022(历届)年减少了16%。虽然投资额本身并不算少,但投资的慎重态度在今后有可能持续下去。
甚至考虑缩小和撤退
考虑缩小业务规模和撤退的日资企业也在增加。“我们想以向内陆转移业务为名,在上海解聘1000人”、“为了避免劳动合同纠纷,极低的价钱也没关系,希望把工厂转让给香港企业”。从事撤退顾问等业务的阿邦杜投资管理咨询公司的税务师日上正之经常会接到这样的咨询。
由此可见,在中国政府冷静姿态的背后隐藏的玄机渐渐显现了出来——即使不采取游行等会引发世界批评的强硬措施,只要日企在中国的地位自然而然地下滑,就能获得“静悄悄制裁日本”的效果。
中国经济正力争实现由快速增长向稳定增长的软着陆,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依赖于日本的投资。现在没有必要强打“反日牌”。现在的冷静,也许正是为了有朝一日向日本表明更强硬的政治主张。
由于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至少目前修复无望”已经成了大家的看法。长此以往,在中日之间的“经凉”将会长期化。如果政治不变,危机就会静悄悄地向深层推进,日企或许由此将蒙受无法衡量的机会损失。
推荐阅读:中国制裁日本的三大法宝
虽然中国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但中国仍未采取实际步骤。近期内,日本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事端,很多人支持中国政府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一些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经济制裁也是武器并且能达到反制的效果。并认为,目前中国对日本经济与贸易至少有三张牌可以打:
一是减少从日本进口商品。中国是日本的第一贸易出口国,而日本只是中国的第四贸易出口国。况且,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很多产品本身就是日资企业生产的。中国从日本买的东西,从欧美都可以买到。只要欧美能得到一定好处,他们对中日的贸战争就会持观望态度。与日本打贸易战,中国有不少胜算。
二是对在华日本企业展开调查。近几年来,日本的金融,造船、电器、半导体等几大产业已是日落西山,唯有在华的日本汽车、机械、化妆品等制造企业,由于中国市场的需要,这些企业的在华利润占其总利润60%左右。如果中国在税收、环保方面对日企进行调查,必然会查出不少问题。
三是停止与日本进行东海问题谈判。日本几届政府一直想与中国进行东海问题谈判,并希望共同开发东海油田,造成中日之间的“中间线”这一说法成为既成实事。由于国内反对声较大,中国没有与日本进行具体商谈。现在,中国可以明确宣布,停止与日本进行相关谈判,并大张旗鼓地进行自主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