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除了极其有限的实地调查和推算,外界了解朝鲜粮食危机的重要渠道是朝鲜的粮价浮动情况。
如果价格上涨,表明粮食出现短缺,如果价格下降,表明粮食供给充足,如果价格保持稳定,表明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由于玉米价格相对较低,如果粮食出现短缺,人们可能会舍弃购买大米而转向购买玉米,那么玉米价格的上涨可能会显著。而在每年的青黄不接等特殊时期,粮食也会出现上涨。
根据丹东一位对朝贸易商人今年3月21日介绍的最新情况,平壤的粮食价格大约是大米每公斤朝币2800元;玉米每公斤朝币1500元;面粉每公斤朝币2200元(1美元兑换3700朝币)。这一价格并未明显波动。即使出现波动,也有可能是受中国市场价格的影响。
“缺粮是肯定的,并且普通朝鲜人一个月工资至多只能买2公斤大米,买不起是主要问题。”该商人介绍,“外界统计的是粮食缺口,实际上还可以吃草等其他食物。”此外,还可以改变饮食习惯,比如晚上八九点钟才吃晚饭,防止夜里饿得睡不着。
该人士称,朝鲜人已经习惯了艰苦,不能以中国人的饮食标准来衡量朝鲜的食物匮乏程度。目前,朝鲜的草尚未长出来,等草、土豆等长出来,食物短缺会有所缓解。
尽管几十万吨的粮食缺口对于正常国家来说几乎不值一提,但对于始终处于慢性饥饿之中的朝鲜民众来说,却有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区别。而在朝鲜内部,不同阶层的人,吃到粮食的机会完全不同。国际社会的援助粮同样如此。处在食物链最底层的人始终缺粮,这也是困扰国际社会的一大难题:有可能最需要国际社会帮助的人群,却是最没可能吃到援助粮的人。
韩国媒体DAILYNK今年3月5日的报道称,“食品支援?居民们连在旁边看的份儿都没有。”美国对此次食品援助提出了严格监督要求。食品支援的对象也限制在了5-7岁间营养不足的儿童,据悉会支援玉米与大豆的混合食品、植物油、营养失调幼儿用补品等。
但最近进入韩国的咸镜北道高层“脱北人士”并不认为如此这般,居民们就能拿到食品。该人士称:“2008年有1万吨级的船只装载着玉米、大米进入了清津港,但是变成了军粮。”因此朝鲜民众虽然会听到“装载玉米的美国船只进港”等传闻,但(由于不会进行分配)实际并不关注它。
他介绍,如果有船舶到达清津港,那么最先装载货物的火车保卫人员实际上是换了便装的黄海道(2军团)、江原道(5军团)的军官们。此外,干部盗取物资现象严重。
2011年4月韩国相关组织对500名“脱北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仅有1人回答一般居民也得到了国际社会食品支援,仅有10人表示分配给了弱小阶层的幼儿。
问卷调查显示,得到物资的有军队(73.6%),党、军部(69%),政权机关(48.8%)等特权机关。
2006年美国朝鲜人权委员会的报告认定,“韩国援助的大米中大部分被利用为朝鲜军军粮。”委员会指出对朝援助粮的90%以上被作为战时储备粮或者发放到各个部队作为军粮,其他10%依次分配到属于军备经济的第二经济委员会管辖下的机关、企业和党政机关等。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马得勇研究后也做出类似判断,朝鲜的粮食总量上即使达到最少需求量,也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获得与最少需求量相等的粮食。因为朝鲜的粮食分配机制是有优先顺序的。
此外,对朝援助团体“好朋友们”强调,朝鲜是把粮食分为四等级进行配给的。也就是党中央机关、各级党委员会成员和居住在平壤中心地区的居民为供应第一位,军队和跟军队有关的人员为第二位,特级企业(大企业)员工为第三位,一般居民为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