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特种部队狙击手,中国解放军狙击手训练

时间:11-14编辑:佚名 今日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关于狙击手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这个词源于1773年前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士兵的一种游戏,那里的士兵经常猎杀一种名叫沙锥鸟(Snipe)的敏捷的小鸟。由于这种鸟非常难于击中,因此长于此道的人被英语称为sniper。(德语:Scharfshütze)后来,sniper成为专业狙击手的正式叫法。
  第二种说法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野战军的一位夏普少校发现,子弹如果用鹿油包裹,不但能够方便装填,还能提高射程与精度。他带领一支独立机动的枪手队伍,以不可思议的远距离精确射击,射杀了许多英军高级军官,多次以极小的代价换得极大的胜利。于是,人们将射击精准又冷静沉稳的射手称为夏普射手(Sharp Shooter)。在训练及作战中,夏普射手由于要长时间贴腮瞄准,所以常常头戴类似于今天特种部队戴的面罩以保证其专心一意.还有一种为Marksman,此词源于美国西部打靶比赛,人们竖一根木棍或木板当靶,在中间用红笔圈出一个圆点作为靶心,即为mark,标记的意思,在这场比赛中获胜的人即为markman,后来宣传变成为了Marksman。
  第三种说法是,真正现代意义的狙击手这一名称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德军挑选士兵组成自由行动的狙击手,他们大多具有猎人和护林员的背景,对东西两线的英法军队和俄军造成了重大杀伤。为此,在战争末期,英军专门成立了狙击手学校以培养反狙击手人才。
  解放军特种部队狙击手,中国解放军狙击手训练:
 

解放军特种部队狙击手,中国解放军狙击手训练


  炎炎夏日,练兵场上呈现出一派火热的练兵景观,武警战士挥汗如雨,激情四射,杀声震天。而对于在丛林中进行潜伏射击训练的狙击手来说,他们不仅能享受到“烈日桑拿浴”还能吃上“蚊虫特色餐”。
  
  今年24岁的王孝帅和22岁的李连生都是武警安徽总队第二支队八中队的狙击手。因为枪法精准、配合默契,且二人并肩作战多次出色完成执勤处突任务,并在各类射击比赛中夺冠,被官兵誉为“‘90后’狙击组合”。  
  谁也想不到,王孝帅还是李连生的班长。2011年入伍的李连生被分到王孝帅的班里。经过3个的月摸爬滚打,李连生兵味渐浓,且对射击有浓厚的兴趣,于是王孝帅就向中队党支部提交申请。新兵下连时,他跟随班长王孝帅来到了八中队,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李连生也成了一名优秀的狙击手。  
  三伏炎夏,骄阳似火。狙击手王孝帅和李连生在训练场上,15秒,徒手攀爬到5层顶楼制高点;36℃高温,穿着雨衣隐藏潜伏2个小时,400米障碍要过五步桩、高板障、独木桥……一项项训练课目都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狙击手不仅要具备非常人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还要求冷静、沉着和内敛。为了练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耐性,王孝帅想出了垒弹壳的好方法。只要一空闲下来,他就和李连生互相配合在滑溜溜的枪管上垒弹壳,时间久了,据枪瞄准自然就稳了。  
  “狙击手必须绝对忠诚、绝对服从,不能浪费一发子弹,不能狙击任务之外的目标。”这是王孝帅和李连生坚守的狙击信条。  
  “装夹、上弹……”蒙着眼睛,散落的狙击枪部件在20秒内就组装完成,对常人来说绝对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狙击手要做到“一口清、一摸准”,任何型号的枪支到他们手里,不仅组装速度快,而且对性能、弹道、速度都了如指掌。  
  “对狙击手来说,一发子弹就是他们的生命,因为处突中只有一次机会,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想做到百发百中,就要付出千万倍的努力,要适应春夏秋冬各种恶劣气候,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中、实战背景下,练成百步穿杨的射击水平”狙击手王孝帅说道。  

123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