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下面有太阳教育网为你介绍南充生育险报销标准生育保险报销条件材料及流程
感谢访问南充生育险报销标准生育保险报销条件材料及流程如下是最新南充生育险报销标准生育保险报销条件材料及流程,暂定继续沿用这份说明。如有变动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生育保险是社会保险中的一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怀孕、分娩女职工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政策。其宗旨在于通过向生育女职工提供生育津贴、产假以及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待遇保障她们因生育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经济收入和医疗保健帮助生育女职工恢复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从而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妇女在这一特殊时期给予的支持和爱护。
特点,
(1)享受生育保险的对象主要是女职工因而待遇享受人群相对比较窄。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些地区允许在女职工生育后给予配偶一定假期以照顾妻子并发给假期工资;还有些地区为男职工的配偶提供经济补助。
(2)待遇享受条件各国不一致。有些国家要求享受者有参保记录、工作限、本国公民身份等方面的要求。我国生育保险要求享受对象必须是合法婚姻者即必须符合法定结婚龄、按婚姻法规定办理了合法手续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等。
(3)无论女职工妊娠结果如何均可以按照规定得到补偿。也就是说无论胎儿存活与否产妇均可享受有关待遇并包括流产、引产以及胎儿和产妇发生意外等情况都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4)生育期间的医疗服务主要以保健、咨询、检查为主与医疗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以治疗为主有所不同。生育期间的医疗服务侧重于指导孕妇处理好工作与修养、保健与锻炼的关系使她们能够顺利地度过生育期。产前检查以及分娩时的接生和助产则是通过医疗手段帮助产妇顺利生产。分娩属于自然现象正常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
(5)产假有固定要求。产假要根据生育期安排分产前和产后。产前假期不能提前或推迟使用。产假也必须在生育期间享受不能积攒到其他时间享用。各国规定的产假期限不同。我国规定的正常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假期为15天产后假期为75天。
(6)生育保险待遇有一定的福利色彩。生育期间的经济补偿高于养老、医疗等保险。生育保险提供的生育津贴一般为生育女职工的原工资水平也高于其他保险项目。
另外在我国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而是由参保单位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
生育保险报销条件
(1)生育或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时的所在单位按照规定参加并履行了缴费义务且为其缴纳生育保险费累计满3个月的企业职工。
(2)生育或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职工。
(3)以上条件须同时具备。
生育保险报销流程
参保职工在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可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1、符合国家、省、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2、分娩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用人单位已为其参加生育保险且连续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满12个月。
3、产前检查费和生产费用当事人携带结婚证、社报(市民卡)及街道开具的计生证明到生育保险定点医院直接刷卡结算。
4、申报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养补贴需填写生育保险待遇申报表并加盖单位公章提供结婚证、独生子女证(孩子的)、出院小结等材料于每月1-10日之间的工作日前往市医保中心生育科办理申报手续。(相关手续应在分娩后一内办理)
生育保险待遇申领,
1、申请人提供资料,
a、计划生育证明(即准生证)
b、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即出生证)或户口簿
c、诊断证明(生产医院开的生产证明出院时开的)、费用凭据(出院时打印的)
d、本人身份证(代办的提供代办人本人身份证原件)
e、属异地或境外难产提供住院费用明细
f、属异地或境外剖腹产提供,
(1)手术证明
(2)费用凭据
2、到医疗生育待遇审核部门办理(社保局)
3、符合条件即可办理凭办理凭证即可到银行领钱。
生育保险条例
目前我国生育保险的现状是实行两种制度并存,
第一种是由女职工所在单位负担生育女职工的产假工资和生育医疗费。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以及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女职工怀孕期间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第二种是生育社会保险。根据劳动部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参加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用人单位应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的缴费比例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计划内生育女职工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支出情况等确定最高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1%职工个人不缴费。参保单位女职工生育或流产后其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津贴按照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生育医疗费包括女职工生育或流产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超出规定的医疗服务费和药费由职工个人负担)以及女职工生育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
注,生育保险津贴,生完小孩五个月内办理,分别由女职工男配偶所在单位申领生育保险待遇。
生育保险报销多少
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超出规定的医疗服务费和药费(含自费药品和营养药品的药费)由职工个人负担。女职工生育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其他疾病的医疗费按照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办理。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按照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
生育保险政策强调生育津贴高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生育津贴低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也就是说生育津贴不会低于单位平均工资标准。”蒋继元说。举例来说一名女职工每月生育津贴为5000元而用人单位当月的平均工资为4500元由生育保险基金统一支付给单位后超过平均工资的500元用人单位不能克扣;假如女职工每月生育津贴为3500元而用人单位当月的平均工资为4500元其中的1000元差额需要用人单位补足。
≡于原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在1月1日前已经生育或计划生育享受产假但在之后申报生育津贴的按照新计发办法计算生育津贴。
从起生育保险将对生育和计划生育手术的部分医疗费用支付项目和定额标准进行调整医疗待遇水平将在原有基础上增长在20%左右预计增加基金支出2500万元左右。
生育保险政策
生育保险(也称生育险)是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怀孕、分娩、哺乳和节育的女性劳动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产假和休假的社会保险制度以保障因生育、育、抚养孩子而造成收人中断的女性劳动者及其孩子的基本生活。生育保.保障了女性劳动者生儿育女实现了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同时保障了女劳动者独立从事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的权利。
生育保险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由企业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费的提热例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计划内生育人数和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等项费用确定并可根据费用支出情况适时调整但最高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一。企业缴纳的生育保险费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列人企业管理费用。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生育保险待遇
生育待遇包括生育津贴、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生育医疗费用、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费用。
(1)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
(2)参加生育保险累计满一的职工在生育(流产)时仍在参保的按有关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3)生育保险待遇生育津贴发放标准以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规定假期计发,
生育津贴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1)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2)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天X假期天数)
假期天数,
①正常产假90天(包括产前检查15天);
②独生子女假增加35天;
③晚育假增加15天;
④难产假。剖腹产、Ⅲ度会阴破裂增加30天;吸引产、钳产、臀位产增加15天;
⑤多胞胎生育假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
⑥流产假,怀孕不满2个月15天;怀孕不满4个月30天;满4个月以上(含4个月)至7个月以下42天;7个月以上遇死胎、死产和早产不成活75天;
营养补助
①正常产、满7个月以上流产;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5%;
②难产、多胞胎,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50%。
男性职工
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领取独生子女优待证的男配偶享受10天假期以孩子出生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计发。
男配偶假期工资=当月单位人平缴费工资&pide;30(天)×10(天)。
注,生育保险津贴办理时间为,生完小孩五个月内,分别由女职工男配偶所在单位申领生育保险待遇。
医疗费用
生育医疗费用包括,
(1)生育的医疗费用;
(2)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确认生育就医身份后就医的医疗费用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医院定额结算(超过1万元以上的部分按核定数结算)。
生育保险金
生育保险金=生育津贴医疗补助金津贴,以用人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1、正常生育的按3个月(90天)计发2、晚育的按3。5个月(105天)计发3、生育并已领取独子证的按4。17个月(125天)计发4、晚育并已领取独子证的按4。67个月(140天)计发医疗补助金,以特区上年度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1、正常生育的按2个月计发2、剖腹产或多胞胎的按4个月计发。
生育保险报销范围
参保范围包括所在城市常住户口的职工和持有所在城市工作居住证的外埠人员。
⊙用缴纳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京生育保险缴费比例为,企业按照职工缴费基数的0.80%缴纳生育保险费;
广州生育保险缴费比例为,企业按照职工缴费基数的0.85%缴纳生育保险费。
生育保险报销时间
生育保险需连续买满12个月宝宝出生的18个月之内报销同时报销时需在保。生育保险属于典型的地方政策各地规定各不一有10个月也有6个月甚至更低的。因此应以当地社保中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