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镇江市过年吃什么,镇江市鼠年过年民俗大全

时间:01-11编辑:佚名 节日习俗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又快过年了,满大街喜庆的一串串中国结,小巷里热气腾腾的一笼笼包子,将年的气氛点染得浓浓烈烈。尽管年的内涵正在发生着变化,但人们对年的那份情怀,却是亘古不变。

  在很多“老镇江”的记忆中,谈起过年,总有那么一份情结无法割舍。过年,承载着一份团圆,一份祝福,一份希冀,一份对来年的无限憧憬和愿想。

  说到过年,就不能不谈谈饮食文化。旧时从除夕前几天开始,家家户户都忙着蒸年糕、馒头或是包子。过年了,人们总是喜欢讨一些彩头。很多人家的年夜饭,安(豌)豆和水芹是必不可少的。前者取“平平安安”的意思,后者则取“路路通”之意。此外,一定还会再红烧一条鱼。不过一般是不会动筷子的,寓意“年年有余”。

  正月初一,很多镇江人习惯早餐时吃红枣茶和煮汤圆,即取“早发”“元通”的意思。汤圆一般是用糯米粉搓而成,馅心有脂油白糖、枣泥、豆沙、菜肉,等等。年初一至初二,一般不煮生食,而是吃隔夜饭,取“隔年陈”之意。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果品,同时讨些吉祥口彩,如糖果寓意“甜甜蜜蜜”,橘子为“走局”,红枣为“早生贵子”,花生为“长生果”等。

  从除夕夜开始,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爆竹声中一岁除,万象更新新年始。鞭炮,又有“高升”的意思。这两年,人们对烟花爆竹是否该禁放,一直争议不休。不过作为传统的民俗,烟花爆竹早已和年的意蕴密不可分,能够点染出浓浓年味。不过,燃放烟花爆竹,安全是不能忽视的。在小时候,我记得有一种叫“九条龙”的烟花,点燃后直蹿上天空,四处乱飞,很是危险。家门口不远处的一处老宅,就曾因“九条龙”飞进户中,而引发大火。

  此外,很多人家还会请人写或是买上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上,什么“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这几年,又流行在门上贴大大的“福”字,而且一定要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之意。

  旧时过年,人们比现在要讲究得多。像除夕夜一大家子必定要吃团圆饭,要守岁;正月初一要睡“元宝觉”,比平时晚起很多,这样可以在被窝里捂住财气;正月初一,还千万不能倒垃圾。凡此种种,其实寄寓的是人们对新年的一份美好祝愿。以前每逢过年,一般市面店铺都关门大吉,直到正月初八,才会陆续开门。而在人们的感觉中,大年真正过完,要到正月十八了。

  从正月初一到十八,旧时各类民俗还有很多。正月初五,俗称“财神日”。老镇江有“上金山,拾金子”的说法,沿着西津渡那条充满辙印的古街,骑驴上金山,自然别有一番趣味。据传,旧时也有到云台山财神庙进香的习俗。此外,满大街还能看到“迎财神”的民俗表演。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十三上灯,十八落灯”,沿袭至今。元《至顺镇江志》称:“上元张灯,两浙大抵以琉璃灯为贵,京口多剪纸为之,以门女工之织巧”。在张灯观灯的同时,元宵佳节,人们还有猜灯谜的喜好。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每值元宵夜,大西路一带商家即制作灯谜,山水花卉、牛马虎龙,尽入画中。

  在古代小说中,对旧时镇江过年的情景,也多有描写。如产生于清中叶的小说《红楼复梦》,在第九十七回,就用详尽的笔墨,描写了镇江祝府过年前后的生活场景。除夕夜,祝母带着一帮姑娘媳妇,拈香拜佛,然后去家庙拜祖。随后大家互相拜年,晚辈及仆人们则磕头道喜。自初三起摆新年春酒,内外请客,至亲好友家俱来相请。到了元宵,“内外争奇斗巧,处处是灯”。

  前人诗词中,也多有描写镇江过年场景的。如民国赵光荣《镇江新年竹枝词》中有“果品联珠饭缀银,盆称聚宝抵常珍。避生就熟沿成例,偏是新朝不食新。”“晓起俱迟市半开,梨园新剧未登台。俱从狮子街头过,却见狮灯跳舞来”等句,无疑是对镇江旧时民俗的生动描绘。

  其实,很多习俗正在发生着演变。例如旧时,镇江有地方人士“飞帖”拜年之举,即遣仆人持大红贺年名片前往亲朋处拜年。如今,新春佳节前互寄贺年卡,或许能称得上是这一习俗的延续吧。正月里走亲访友拜年,也是旧时习俗,现在,大多被互发手机短信所取代了。还有,以前过年,家庭切忌发生碎碗破坛的事情。如今,这也成了彩头,寓意“岁岁(碎碎)平安”。再比如到恒顺打酱油,时下也成了镇江独有的一道民俗景观。年味品不尽,年事说不完。细细想来,真是颇有点意思。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