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过春节也称之为过年,然而在海南地区方言叫“做年”。“做年”也指“做旧年”即过春节,对于海南过春节的习俗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海南春节习俗,海南过春节的习俗
海南人过春节详细简介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湖)、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就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
“发年市”的熟人见面互问的话语便是:“哥二!‘鸡阉’(即已阉了的公鸡)肥了不?”“三嫂!有‘鸡阉’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来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亲人寄回来的过年信)寄回不?”
人们满怀“做年”的喜悦,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文昌等地方则是忙于做米花糖、花生糖(这些年糕果做的量都很大,既是自家吃,也当礼品送,一般都是吃到整个正月底)。
每到这个时候,在大、中、小城市里工作的达官贵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贩夫走卒也好,引车卖浆也好,光宗耀祖也好,口袋干涩也罢,都大车小车、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海南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因为在海南,无论多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摆满香炉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仪式完毕后,便放鞭炮,候饭菜已凉透后才拿下来全家围着火炉吃年饭(俗称“围炉”)。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后,个个换上新衣服,也即是送旧迎新之意。即使是在票证时代,平常攒也要攒下煤油,从三十晚上开始,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三十夜,不少人“守岁”,彻夜不眠,直至初一降临,这时,按照时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接着各晚辈给长辈人叩头、行礼、祝贺“添福添寿”,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海南各地拜年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初一二来拜年,初三四来无味,有的地方却是初一不能上人家里拜年。拜年的礼品,一般有柑桔或礼品中夹桔子叶,以表示“今年将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儿女婿给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给女儿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一些地方叫“炒考”,即将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王宁、陵水春节习俗
年夜饭是除夕夜的重头戏。万宁兴隆的年夜饭与海南别的地方有些不一样。兴隆归侨的年夜饭以东南亚口味为主,口味较重,菜肴中常加入椰浆及胡椒、丁香、咖喱等各种香料调味,餐桌上常备有辣椒酱,像咖喱鸡、巴东牛肉、烤沙嗲、印尼凉拌“加多加多”之类。
除了年夜饭桌上的侨味外,过年时归侨家的门前也充满侨味。自从五代时有了蜀国君主在桃符上写的“年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有了中国第一副对联。但是,很多归侨家里都不准备对联。据了解,原来当时他们所在的国家都没此习俗。“中国结”则是归侨们喜爱的,把它与“隐身小鬼”(印尼小玩艺)、“印第安人脸谱”挂在一起,再配上红灯笼,这浓郁过年味道里像加了调味的“咖喱”,倒是一种“和谐的冲突”了。
万宁兴隆的年俗充满侨味,而在其他乡镇却遵循着许多充满了传统中国味的习俗,其中最热闹的是“舞狮拜年”。海南许多市县都有舞狮拜年的习俗,但以万宁的活动最为突出,它气派大,技艺高,热闹红火。
据了解,万宁的舞狮队一般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称为“太狮”,一人扮一头小狮子,称为“少狮”;另外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过年期间,舞狮队一个村镇一个村镇轮流表演。舞狮队总是先到村镇内的庙宇门前表演,意在给诸神拜年。随后,舞狮队沿着村镇的街道摆开阵式,一路铜锣皮鼓响着舞去。沿途的住户人家一般都会摆张桌子放在门口,上面摆些供品,茶、糖块、水果、香烟等等,还少不了几根点燃的香烛。“狮子”过来拜年,先是在供桌前朝主人一家子拜三拜,然后在主人点燃的庆贺鞭炮声中舞动起来,什么时候鞭炮声停,“狮子”也才能停下来。舞狮结束后,主人给演员们送个红包,双方互道恭喜,互报平安,“狮子”这才又摇头摆尾地向前舞去,到另一家门前拜年。“舞狮拜年”充分展现了海南人的豁达与阔气,古朴与热情,期盼与向往。
陵水:槟榔里吃出好意头
陵水人爱吃槟榔,槟榔在陵水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含义。据记载,海南一带槟榔待客的风俗,古已有之。宋《岭外代答》写道:“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古往今来,海南人把槟榔作为上等礼品,“亲客来往非槟榔不为礼”。
在过年之前,陵水人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许多槟榔。把槟榔切成四瓣,然后再把一种吃槟榔时专配的叶子(俗称蒌叶)涂上一些特制的酱料后叠成小三角。大年初一,每见到一位长辈,晚辈就会拿出两小瓣槟榔配上一个“小三角”放在手心,然后双手捧着,一边说“新年好”一边恭恭敬敬地递过去。长辈笑着接过槟榔,就等于接受了晚辈最诚心诚意的祝福。
除了携带槟榔拜年外,陵水人过年还要在除夕夜“接香”、大年初一“搬年货”,这是陵水人过年雷打不动的习俗。
海口春节习俗
海口市农村的春节风俗很热闹。烧纸钱、上蜡烛、上祭品,向祖宗行礼,接着开始燃放鞭炮,这个时候,“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便在整个村子里此起彼伏地响成一片,经久不息,也从这个村传到那边的村,过年的喜悦都在每个人的脸上的荡漾着。这是海南省省会海口市农村居民迎接春节的一个场景。如同中国各地农村一样,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海口市农村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却又渗透着浓浓的当地民俗民风,独具特色。
每年一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五至二十八,海口美兰区演丰镇苏民湖头村五十多岁的“办内婆”(随外家村名称呼),要做的事情就有好多。首先,要在这几天里选个吉日进行“采屋”(海南话),也就是做大卫生、大清洁。“办内婆”说呀:“‘我们采屋’,要用青竹枝叶捆成的大扫帚,把屋顶、屋檐及墙壁上堆积的灰尘、蜘蛛网等脏物清扫干净,而且一把扫帚只能扫一间屋、不能重复用两次,扫过后就得扔掉 。”这种习俗在海口乡下很讲究,代代处处相传。乡下所说的“采屋”是一个大概念,除大清扫屋宅的灰尘脏物外,还包括清洗家具、衣被、打扫庭院卫生等,每到这些时候,村中妇女们都很关心这件事,见面第一句话便问:“你家采屋了没有? ”“采屋”完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和二十九,“办内婆”接着要忙着做年糕。年糕,海口乡下一些地方也管它叫甜粑,或粑筐。它用糯米碾成的粉末和黑砂糖,搅成的糖桨搅均匀,倒入竹筐中搁在锅里蒸熟,年三十祭祖时不可缺少年糕,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和二十九这两天,“办内婆”嫁到坡头村的女儿嫫兰便回来“送年”。“办内婆”乐呵呵地说:“前十年,女儿嫫兰生活过得不是太好,“送年”的礼物一般是猪肉、鸡、粉丝等物,现在呀,都是一两盒蜂王浆、巨能钙之类的补品”。
到了年三十,就接近“做年”的最高潮了。这一天,老家在海口乡下、工作在外头的海口乡下人便拎着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到家。当家的男人都赶在这一天去“发市”买年货。这就象是中国北方的赶集,过去海口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在年前的几天“市”才“发”得最热闹。乡下的老百姓把辛苦攒了一年的钱大都掏出来,积在这一天痛痛快快地进行采购。
大年初一这天是乡下人真正的“休息日”。农民们一年到头都在忙忙碌碌,直到这一天才真正算得上有一天完整的休息日。这一天,除了做饭以外,干活、扫地、杀生都是禁止的,更不能出口污言或动手打人等等。在这一天,人们早早便起床,早饭是“吃斋”。据说“吃斋”是遵循佛家行善的表现。海口乡下的“斋菜”跟城里的大同小异,一般都是吃豆腐、粉丝、芹菜。
大年初二便有人下地做活了。而出嫁的女儿,一般都是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吃饭,到下午女儿女婿走时,岳父、岳母得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给女儿做“迎路”。到了大年初三,各家便将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表示去年有东西到今年,也表示“年”已经过去。
回到乡下过年的人也陆续离开老家到城里了。如今,对于大多数海口乡下人来说,由于天天吃得上鸡、鱼、肉等,每天就像过大年一样甜甜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