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这些超人气的经典研读课程,你都听过吗?

时间:01-10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最新或2022(历届)年北京师范大学修订了本科生培养方案,构建了“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六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已建设和开设近800门通识课程。学生在通识教育模块修读的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的50%。那么,这些课程究竟质量如何,学生的收获和认可度如何,我们从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抽取了一些课程做了分析。

学生:高度认可经典研读课程

“认真读了《论语》,学会将自己代入先秦去想象一个真实的孔子,学会正确看待不同时代的儒学。”

“重新认识了《论语》和孔子,更加坚定了中国文化自信,更加希望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献力。”

“大学不能碌碌无为,与其为了奖学金和工作履历、证书,不如充实快乐地度过这四年。真正学到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老师博闻广知,能够透彻讲解,具有深刻的思辨性和批判性。讲课妙语连珠,能够充分调动我们的学习兴趣。”

“如坐春风,建议其他老师前来观摩。教授是教和授,科研学术是另一码事。孟老师完美诠释了老师的基本要求。”

这是在学期末的评教系统上,学生们在回答“你在本课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写下了上述评语。

到底是怎样一门课,居然得到“数字原住民”这样的认可和喜欢?查看课程名称,是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四书精读”。这是新版培养方案修订后,在通识教育的“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中开设的一门新课,选课人数一次比一次多,还吸引了很多旁听的同学。讲这门课的老师是最新或2022(历届)年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文学院的孟琢老师。“四书精读”也被评选为最新或2022(历届)年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改示范课程。

  

  

孟琢老师为学生制作的书签

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学校在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每学年开设73门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吸引了3500人次选课。广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还包括:“中国文化概论”、“《史记》选读”、“唐诗选读”、“宋词选读”、“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明清小说选读”、“元明清戏曲选读”;“中华文明(古代部分)”、“中华文明(近现代部分)”、“中国古代史学经典选读”、“儒学与传统文化”;“周易哲学”、“老庄哲学与生命智慧”、“禅宗美学”、“文化原典研读”等。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是此次培养方案修订中改革力度最大、投入资源最多的部分。孟琢老师的课堂,是北师大众多优质通识教育课程的代表之一,展现了通识教育课程的巨大魅力。

学院:做好经典研读课程的“供给”改革

有关部院系高度重视,重新梳理课程设置,集中高水平师资力量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其中,文学院、历史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等学院的院长均给大一新生授课;同时,尽可能降低大班授课数量,多开平行班,满足学生修读需要。学校建立了通识教育课程准入和退出制度,组建由39位教授组成的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专家委员会,分理工、人文艺术、社科三个组对全校申报的通识课程进行审核,评审通过的课程方可开设并编入《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名录》。课程教学大纲全部上传至学校课程中心网站,方便学生查询和下载。

  

教师:积极致力于文化育人

为什么学生会喜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课程?在孟琢老师看来,“四书精读”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既包括国学传统的基本知识,也包括国学思想的传递,还包括一种文化思想的认同。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来没有停留在知识与学术层面,而是一门树人的课程,一门带有精神高度与理想内涵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感受到先贤伟大的道德生命,理解中国文化的根壤所在”,进而“对传统产生一种温情、敬意与亲近之感”。这也就不难理解,学生评价说,“孔子逐渐从课本上一个遥远的圣人成为可以走进我们心中的智者。”

致力于文化育人,是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传统文化提供精神资源,当今社会种种矛盾、冲突的解决,也需要传统文化提供的智慧与思路。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人生的追求与理想也面对一次飞跃。北师大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讲老师,正是通过这些经典研读课程,为学生发展铺就精神底色。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