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这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来自邳州的父子赴上海求医,孩子病愈出院时无力支付医药费,只能留下张欠条回老家。半年后,父子俩一拿到医保报销款就回到上海,将欠款全部结清。
这又不仅仅是宣扬诚信的故事——18年来,为了给孩子治病,父亲四处求医问药。孩子去上海治疗前才从志愿者口中意外得知,自己并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
第1幕
欠条
医院“放走”了欠费3.2万的父子
这对父子家住邳州市运河街道李口社区,父亲李全士64岁,儿子李恩典18岁。
3月16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心外科主任冯晓东意外撞见这对父子,他形容自己“吃了两惊”。“李恩典变胖了也变帅了,我一下没认出来。”冯晓东随后得知,这对父子来上海是专门还欠款的,“我又吃了一惊。”
冯晓东还记得,去年9月父子俩刚到医院的情形,“孩子特别瘦,颧骨凸出,脸色也不好,还喘得厉害。”医院诊断为:复杂性先心病、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心功能II级,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才能治愈,但风险非常大。
手术治疗的费用很高,李全士当时只带了2万多元,还是老家的亲戚朋友和志愿者帮忙凑的,冯晓东当时向医院社工部反映了情况,希望能帮助这家人申请到慈善医疗救助基金。
李恩典的手术很成功,去年10月下旬已经具备了出院条件。虽然不少治疗费用已经减免,但最后的总费用账单仍然在7万多元。社工部筹集了2万多元善款,加上李全士带来的钱,最后仍然有3.2万欠款。
医院告知这对父子,他们可以在医疗报销款到账后,再回到医院结清费用。李全士说,他当时非常感动,医院不仅救了孩子的命,还选择了相信他。
10月25日,父子俩出院,他们只留下了一张欠条,上面写明:承诺欠款经医保报销后,于最新或2022(历届)年4月30日前还清。
第2幕
还钱
拿到报销款次日,他们就回了上海
李全士住在一处破旧宅院里,记者见到李恩典时,他正坐在床边跟父亲说话,小伙1999年出生,梳着帅气的发型。
半年前,李恩典可不是这副模样。“那时候只有70多斤,脸很吓人。”小伙告诉记者,从上海出院后,他觉得自己“气特别顺”,整个身体都感觉不一样了。
父亲李全士同样觉得“顺畅”,他说那是因为“还了钱”。
李全士说,离开上海时,他们不了解医保政策,也不知能不能报销。好在李口社区、运河街道知道情况后,积极帮助协调、办理。今年3月份,李全士拿到了报销款,总计报销金额为医疗费的50%,有3万多元。
拿到钱后,李全士就到了火车站买票,第二天上午就赶到上海。李全士担心钱不安全,狠狠心坐了出租车,一共80多元车费,“钱还给医院,心事才算了了。”
还完了医院欠款,家里又没了积蓄,李全士说,当初自己带的2万多元都是亲戚、朋友凑的,也有一些志愿者帮忙募集,接下来,他还要存一点钱,将这些欠款逐一还清,“孩子病好了,我就觉得日子有盼头了。”
李全士父子的行为,让上海东方医院感动不已,医院社工部吴主任坦言,父子俩离开医院时,虽然留下欠条,但是他们对欠款并不抱太大希望。没想到,还没到欠条上注明的还款日期,父子俩就专门到了医院,尤其是得知了李家的经济条件后,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深受感动。
记者了解到,当地媒体曾报道了父子俩的事迹,随后在上海被网友刷屏。
第3幕
父子
这个苦命孩子,在父亲背上长大
李恩典6岁时,孩子母亲因为忍受不了贫困的生活,离开了这个家庭。李全士还有一个小儿子,现在当地一所技校上学。
邻居说,李恩典是在父亲的背上长大的,孩子平时走上几步都喘得厉害,外出都是父亲背着。因为病情,李恩典只上了一段时间小学,感冒发烧是家常便饭。三四年前,李恩典病情突然加重,有时会突然晕倒,还曾出现过两次呼吸全无,幸亏李全士当时都在身边。
多年来,李全士都是在家门口找工作,保洁工、绿化工、搬砖工,他一边要顾着回家查看孩子,一边尽可能增加一点收入。家里的住房是三间砖瓦房,有30多年历史了,屋里面没一件像样的家具。在院子里、房间里,到处都堆放着各种杂物,这些都是李全士打零工时,捡拾的一些废旧品,每过几天,他就要去废品收购站一趟,贴补一下家用。
2008年,运河街道就为李家办了低保,现在每个月能领到近800元的低保金,加上他自己目前环卫工的1200元收入。尽管如此,李全士还是想方设法存一点积蓄,他还惦记着已经所剩不多的债务。
多年来,志愿者对李家提供了不少帮助,李恩典的抵抗力很差,动不动就感冒发烧,志愿者在他房间内装了台空调。李全士也总是用他的办法,回报别人的帮助。他把自己的房间腾出来,给志愿者们做了活动室。
第4幕
秘密
我只会跟他说,你就是我亲儿子
去上海求医前,李全士跟志愿者发了火,李恩典这才知道了一个隐瞒17年的秘密。原来,他并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而是17年前从福利院抱回来的。
原来,17年前李恩典出生后身体出现异常,随后被遗弃在路边。被路人送到福利院后,曾有一户家庭将他抱回家,但李恩典总是不断在生病,很快又被送回福利院。
李全士的妻子到福利院收养了孩子,很快李全士和妻子也发现了异常,李恩典几次生病后,妻子提出要送还给福利院,但李全士不同意,“既然抱回家,就是自己的儿子了。”
多年来,李全士对李恩典付出的感情远超自己的小儿子,他还特意给孩子起名“恩典”。李全士再三嘱咐邻居,不能透露孩子的身世,“至少要等他成家以后。”邻居们对李全士的付出都看在眼里,“大儿子老李都是背的,小儿子从来都是搀着的”。
很多人知道李恩典的身世,邻居、志愿者免不了议论。到上海求医前,几名志愿者在闲聊,以为李恩典知道身世,便脱口说了几句。当晚,李恩典询问父亲,李全士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第二天,从没有跟志愿者红过脸的李全士发了火,有志愿者劝他,孩子马上就要18岁了,他也有权利知道自己的身世。李全士说,“现在孩子虽然知道了这事,但我只会跟他说,‘我是你的父亲,你就是我的亲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