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潮”的本来意思,是指海水受日月引力定时涨落的现象,较多的引申意义是趋势和时尚。留学回国潮,自然是指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在学成之后选择回国发展,选择回国实现人生价值。之所以称之为“潮”,有个简单的对比,一是当年留学回国的人数接近出国留学的人数,二是总体留学回国的比例越来越高。
从教育部一年一度发布的留学人员数据看,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数量不断增长,由“热”致“潮”。陈宝生在发布会上如此兴奋地解读留学回国潮,这表明,面对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众多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形势,教育部作为留学工作归口主管部门,已有清晰的认识。
3月1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不仅公布了刚刚过去的最新或2022(历届)年的各项留学数据,并且公布和分析了十八大以来五个年头的各项留学数据。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许涛在发布会上说,从最新或2022(历届)年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留学回国与出国留学人数“逆差”逐渐减小。
而在教育部公布这些数据之前的一周,新华社连续两天发布了两篇标题带“留学人才归国潮”字样的通稿。一篇描述十八大以来我国形成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一篇则探究这最大归国潮背后的“中国吸引力”。两篇文章侧重点不同,但都表达着同样的内涵:百川奔流终归海,同心筑梦正当时。
这两篇文章所描绘的留学回国潮景象,以及这回国潮景象后的背景,正是陈宝生所强调和赞赏的留学回国潮的“动力”与“风景”。为什么会形成回国潮呢?陈宝生的回答是,因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典型示范。
关于留学回国潮形成的原因,中组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是这样概括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发展的历史机遇、社会主义引才育才的制度优势、广大留学人才的爱国情愫,是形成新一轮海外人才归国潮的重要原因。
显然,这四个重要原因,就是陈宝生所讲的动力。其中,前三个是“中国吸引力”的要点,是留学回国潮形成的外在动力。而第四个则是留学回国潮形成的内在动力,即留学人才个人的“爱国情愫”,它既包括先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也彰显当代留学人才追求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时代特点。
至于回国潮的风景,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为留学人员回国提供的服务举措,促推回国潮;二是大批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科研主战场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形成回国潮;三是留学人员多种方式为国服务,带动回国潮。
针对这三个层面,陈宝生在发布会上从教育部角度进行了解析,即提供绿色通道、事业条件、需求岗位和留学服务。从服务举措层面,教育部的做法是完善“选、派、管、回、用”工作机制,完善全链条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体系。其中,陈宝生强调的在外管理服务和建立绿色通道,是促推回国潮的重要因素。
从回国服务层面,陈宝生介绍了教育部提供人才岗位的情况。“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设立于1998年,旨在延揽海内外中青年精英,引领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服务。教育部携手科技部主办的“春晖杯”大赛,从2006年起就引领留学人员成为“双创”生力军。教科和双创领域吸引大批留学人员,构成回国潮主体。
从为国服务层面,陈宝生主要介绍了“春晖计划”。“春晖计划”是教育部结合当时背景和在外留学人员特点,在1997年推出的鼓励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即短期回国服务的计划,今年恰好20周年。20年来,在“春晖计划”的带动和引领下,众多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并带动更多留学人员汇入回国潮。
总之,如果说中国自信、中国吸引力,留学人员的爱国情愫和价值取向是留学回国潮形成的主要动力;那么,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国家各部门、地方及社会为留学人员提供的各种服务举措,留学人员在回国服务和为国服务领域的卓越表现,以及众多留学人员纷纷回国寻找发展机会,共同构成了回国潮的亮丽风景。
习近平总书记为出国留学工作方针画龙点睛,增加了“发挥作用”四个字,强调要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全球化时代,不断发展壮大也更加从容自信的中国更加具有国际视野,既热诚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也希望留学人员积极推动我国同其他国家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和鼓舞下,在这样的举国共识氛围下,我们有理由在直面问题和困难时依然坚信,在“用武之地”和“报国之门”的舞台上,“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将得到更好诠释和显现,留学回国潮的动力将更加强劲,留学回国潮的风景将更加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