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项目种类杂、重复申报浪费多

时间:09-26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人才计划有近百个,人才项目种类多、各部门之间的定位不够清晰,亟须归口统一管理。”在今天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的话,得到不少委员的认同。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的重点支持计划,如中组部牵头实施的“千人计划”,教育部牵头实施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牵头实施的“杰青”等。

“但是,有些人才项目种类较多,在部门内的层次可能是清晰的,而不同部门之间的定位却不太清晰。”丁烈云说。

除了项目种类多,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管理分散、重复支持。丁烈云说:“一些人才为了获得不同部门的支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用于重复申报各类同层次人才计划,以争取更多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杰青”获得者约1930人,其中530多人同时是“长江学者”。“长江学者”青年项目共实施两批443人,其中有247人同时入选“优青”或“万人计划”,重复资助比例高达55.8%。

这种局面还带来另一个问题:由于拥有国家“人才头衔”的学者稀缺,有的用人单位将“人才头衔”变为“人才定价依据”,“人才头衔”越多越高,享受到的待遇也就越高。地区财政经济条件好,人才的待遇就越高,造成了人才的不合理流动。

“以上问题如果不解决,人才项目的实施可能有违设计初衷,影响学者潜心搞研究、做学问。”丁烈云说。

为此,丁烈云建议,有必要加强对各类人才项目的统筹管理,建议按党管人才的原则,由中组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面统筹整合现有各类人才计划,进一步明确各类人才之间的合理定位、层次、支持方式和支持力度,构建科学规范的人才管理体系。

丁烈云还建议,要完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对重要的人才计划入选者,弱化短期、硬性的论文考核指标,延长考核周期,鼓励长线研究,更加注重学术水平和实质贡献的考核。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