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教师外流谁该多反省

时间:11-12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面对名优教师的外流,与其加以埋怨、限制,闹得双方不愉快,不如闭门反思,加大投入,让教师职业多一份体面,多一份尊严。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名校在加大集团化步伐的过程中,引入大量名优教师加盟。这些学校凭借当地政府的支持,又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辅之以灵活的聘用机制,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一时间学校名师云集。与此同时,落后地区优秀教师外流现象不断加剧。

落后地区名优教师的流失,对输出地教育的伤害毋庸多言,但许多论者将外流主要原因归结于这些教师被外单位、外校优厚的待遇所吸引,其实是没有真正找到外流的症结,对其背后存在的诸多深层次因素还缺乏理性反思,药方开得不对。

试想,一位教师离乡背井,义无反顾地到一个全新环境中打拼,需要下很大决心。因为选择离开熟悉的环境,意味着过去的成绩、荣誉归零,需要以新兵的姿态重新出发,参与竞争。因为选择离开熟人社会,也意味着要遇到家庭迁徙、孩子择校、房产处理等诸多棘手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位教师离开自己的学校,离开家乡,不一定仅仅是被优厚的待遇所吸引,背后可能还有不为人知甚至不宜向外人诉说的因素。而这背后的因素恰恰可能是决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有家庭因素,也可能是学校环境所致,甚至是当地文化生态、社会风气的问题。

笔者认识一位教师,评上特级教师以后,被任命为副校长,但一年多后他就跳槽到外地一所名不见传的学校。在应聘时,问他在行政待遇上有什么要求,他说不要行政职务,只要让他做一个教研组长就行,这让招聘学校大感意外。过了几年,他私下对我说:“我当时是为了自身安全才离开。”原来他在担任副校长时,近距离接触到学校管理,其中的混乱让他心惊肉跳。所以,宁可让人说见钱眼开,也要“逃离”。

教育落后的地区,常常是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滞后、教师成才不易且成才后也不易留住。这些固然是客观的制约因素,但这些地区也可以办出优质教育,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名优教师留不住,往往同当地尊师重教氛围缺失、教育管理理念落后、人际关系不和谐有关。平日不营造和谐环境,一旦教师选择离开,主管部门要么封官许愿,要么卡人事档案,甚至恶言相向,直斥其忘恩负义,如此做法注定收效甚微。

事实上,一名教师要成为名师,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历练。这个过程离不开学校提供成长的平台,离不开同行的倾力帮助,更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不断进取,有些努力不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所以,我们对名优教师这一群体应该多一份尊重和包容,在工作岗位上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的才华得以施展。有时候,我们需要换一种心态,坦然看待教师向上、向外流动。上世纪90年代末,因为家属工作变动,笔者想打进城工作的报告。当我想了一大堆理由走进校长室时,谁知当时的校长爽快地同意放行:“进城去,我不拦你;有机会的话,我还要推荐你。”后来,校长向我谈过放行的理由,水不流动就不新鲜了,一个单位没有进出就会死水一潭。现在你外调进城,其实给了其他老师脱颖而出的机会,也给了其他老师正面激励。所以,我至今对这位校长心存感恩。

面对名优教师的外流,与其加以埋怨、限制,闹得双方不愉快,不如多加反思,加大投入,让教师职业多一份体面,多一份尊严。当我们没有足够财力提高教师特别是名优教师的待遇时,改善学校以及当地的教育生态,真正以事业留人,以真情留人,不失为一条良方。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