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培养“刨根问底”的知识青年

时间:11-14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为什么华人诺贝尔奖获奖人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我们智商不够吗?但有研究表明,东亚人的智商高于欧美人,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缺少总结,缺少对发明的保护”“中西方教育理念各异,西方注重探索,而我们注重传承”,热闹的课堂,看似毫无边界的问题,师生间的积极互动,趣味横生的小故事……寓教于乐的元素遍布大连理工大学“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课堂,这门由该校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冯林教授主讲的课程,曾入选教育部第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开课多年,经久不衰,尤其受到有志创新创业学子的喜爱。目前该门课程在相关“慕课”网站上开课,仅最新或2022(历届)年春季学期,就有来自全国150余所高校的3万余名学生修学该门课程并获得学分。

校长观点 朱泓 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 

学会创新性思考

“抛锚式”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单纯地接受间接经验的传授,在整个课程中学生逐步学会创新性思考。“抛锚式”教学使整个课程的进程形成一个链条,学生在找寻兴趣点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提问,在知识储备足够的基础上,更好地创新学习方法,掌握规律,提高效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在求实创新的良好氛围中,学生的角色不仅仅是工匠,更是问题的提出者、解决者和探索者。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潜意识中灵活运用。

通过“慕课”平台,“抛锚式”教学将惠及更多师生。在创新之路上,大工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在一流人才培养中焕发出更多活力。

实验性学习到创新性学习 鼓励在未知领域提出问题

清晨,阳光洒在创新学院的每一个角落,透过树荫投下点点斑驳。刚踏入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学院,就能听到学生在研究室里热烈讨论问题的声音。而研究室墙上挂满了所有勤于创新的古今大学者:爱因斯坦、霍金、张衡……勃勃生机流动于无国界的创新氛围中。“抛锚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在课堂上我们摒除了单纯的授课方式,更多地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学会提出未知的、具有预见性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最后设计出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学生在拥有扎实知识的基础上做到自主创新。”冯林介绍“抛锚式”教学时说道。

谈到课堂活动内容,冯林兴致勃勃:“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做中学’。通过让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现从实验性学习到综合性学习最后到创新性学习的转变,最终实现学生独立创新学习的目标。”同时,冯林对于“抛锚式”教学特别强调,“抛锚”应该是指老师将思考和提问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在未知、超前领域提出问题,而不是对于原有的、已解决的问题的复制。”

在双创背景下,大连理工大学积极开展课程创新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先在理论课上培养创新思维,再通过实践课将学生的问题与思考展现出来。

“可以说,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动手和实践能力弱的问题,即使动手也只是按照教科书的步骤或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各种实践活动,养成了只做而不思考的思维习惯。‘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该校教务处处长张维平说。

对于冯林的课,学生如此评价:“十分有创新意趣,还有学识渊博的老师,所以每次上课之前我都充满期待,上课时不敢走一点神,生怕错过老师的每一句话。”“将创新创业课程上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出乎意料的是该课老师的引导恰到好处,既有趣又能培养创新意识,这是我最喜欢的课。”

“抛锚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互补 充分依据兴趣而专注实践

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创业学院借助“抛锚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把想法变为现实的道路——在实践中学会创新,把创新融入实践。如此,学生学会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等,从僵化的思维中解脱出来找到更为多彩的世界。

作为大连理工大学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业学院面向学有余力、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在校本科生招生,年招生数约600名。学生进入学校后,即可申请免费进入实践班学习。目前学院构建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设有机电、数学建模及软件工程等8个创新实践班,及智能车实验室、DUT-3D打印工厂等机构,还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活动等。

“我们的学生不应该只是工匠。”张维平认为,“抛锚式”教学模式不是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开辟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补充的另外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决定研究方向,并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不错的发展机会,他们可以充分地把兴趣融入学习中,做到快乐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秦晓程就曾在“抛锚式”教学的启发下提出了“为什么液晶屏可以进行交互而LED屏无法进行交互”这一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用一年的时间解决该问题,完成了LED屏幕的触控交互,并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秦晓程就是做到将创新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学生之一。

“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掌握了这两种能力以后就会在日常生活的潜意识中灵活运用。”张维平说。当创新成为习惯,就成为与个人思维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皆可成为创新之地。

创新课改实践“三小一环” 比较中强壮教学模式“骨骼”

“大工创新教育开展得很早,我们做到了把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纳入课堂教学中。”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泓介绍。

早在建校之初,大连理工就确立了“教与学统一”“学与用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教学方针。

冯林可以说是创新实验中心的第一批学生,20多年来,冯林对这里太熟悉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校就已经意识到老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这期间,该校在以钱令希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的倡导下,大力开展以突出创新实验为特色的创新教育,部分教师从教学实验入手,跨院系成立教改小组,开展“三小一环”(小专题、小调查、小发明,并纳入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改革实践。

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完全改革的情况下,大连理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成立了“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作为传统教学模式以外的创新示范,标志着全校性创新活动组织的诞生。“面积仅为20平方米的房间,成为了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第一个小型创新实验基地。”张维平说。

<iframe id="iframeu2700432_0" marginheight="0" src="http://pos.baidu.com/lccm?rdid=2700432&dc=2&di=u2700432&dri=0&dis=0&dai=2&ps=3724x277&dcb=BAIDU_SSP_define&dtm=HTML_POST&dvi=0.0&dci=-1&dpt=none&tsr=0&tpr=1476167607056&ti=%E5%A4%9A%E5%9F%B9%E5%85%BB%E2%80%9C%E5%88%A8%E6%A0%B9%E9%97%AE%E5%BA%95%E2%80%9D%E7%9A%84%E7%9F%A5%E8%AF%86%E9%9D%92%E5%B9%B4--%E6%95%99%E8%82%B2--%E4%BA%BA%E6%B0%91%E7%BD%91&ari=2&dbv=0&drs=3&pcs=1546x715&pss=1546x3781&cfv=22&cpl=0&chi=0&cce=true&cec=gb2312&tlm=1476147611&rw=715&ltu=http%3A%2F%2Fedu.people.com.cn%2Fn1%2F最新或2022(历届)年%2F1011%2Fc1006-28767892.html&ltr=http%3A%2F%2Fedu.people.com.cn%2FGB%2F1053%2Findex.html&ecd=0&psr=1600x900&par=1600x860&pis=-1x-1&ccd=32&cja=true&cmi=0&col=zh-cn&cdo=-1&tcn=1476167607&qn=4ffafd390a839855&tt=1476167607041.239.341.343"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在现有的实践平台上,冯林还带动其他高校进入创新课程的研发。截至最新或2022(历届)年春季学期,冯林在智慧树“慕课”平台组建了全国教学团队共400余人,通过探究“抛锚式”教学及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完成线上研发,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将此学习平台的规模惠及至1000名老师。

“我曾到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等在内的世界一流高校考察,发现在教学方式上,外国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而不是传授知识。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寻求知识。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研究与实验也比国内更深入。因此,他们本科生的研究成果有些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反观我们国内高校,虽然教学理念都靠近前沿,但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上,比如: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冯林的思考恰是其进行教改的动因。

展望创新人才培养前景,朱泓充满信心:“我们将不断探究教学模式创新,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与实践环境,以尽快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追赶世界一流的道路上永不停息。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