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陶 把教育研究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时间:01-11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今年适逢陶行知诞辰125周年及逝世70周年。毛泽东尊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获此殊荣者,唯陶行知一人。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以民主、大众、科学、创造为方针的生活教育独具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以陶为师,中国教育科学可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研究:从人民立场出发

    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不忘初心,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中国教育科学的根本立场,更是根本宗旨。脱离人民,教育科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金陵大学堂学子陶行知在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

    胸怀人民的陶行知请辞东南大学教职,婉拒各方委任其高官的盛情,积极投身于人民教育事业之中,以“佛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推行平民教育,怀着“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宏图与“为三万万四千万农民烧心香”的夙愿开创晓庄神话,奉“以大众的工作养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科学明瞭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团体力量保护大众的生命”为宗旨组建工学团,矢志“要为整个民族利益造就人才”而创设育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为一部“人民经”。

    教育科学工作者的求真问道,须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旨归,对人民怀有敬畏之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研究导向,摒弃“自娱自乐”的科研模式,直面教育现实,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昌盛和民族复兴紧密相连。一旦以教育研究为使命,就要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仅聚焦人民的实践与创造,回应人民的关切与热望,更要汲取人民的知识与智慧。广大师生的教与学以及教育治理的鲜活实践,是中国教育研究和发展创新的活水源头。教育研究工作者要坚信一切真知根植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深刻认识和把握广大师生推动教育变革伟大实践的规律性,从中形成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最终切实转化为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实力量,在为人民立言中实现自我价值。

    创新:由问题意识激发

    美国汉学之父费正清曾言:“杜威博士最有创造力的学生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看似翻转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实为伟大创新。理论之所以创新,正因为问题意识能深中肯綮。“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教人吃饭不种田,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于是,留美归国的陶行知视乡村教育为“立国的根本”,把老山与山麓的小庄改名为劳山与晓庄,取“劳力而劳心”及“日出而作”之意,决意向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以及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开刀。在晓庄,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五大目标:以国术来培养健康的体魄,以园艺来培养农人的身手,以生物学来培养科学的头脑,以戏剧来培养艺术的兴趣,以团体自治来培养改造社会的精神。时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誉其为“现代教育方法中最好的一种”。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问题来自本土情怀,来自对国情、社情、民情的洞悉与剖析,来自对实践的、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的坚持。教育科学的发展与创新必然与社会变革共振。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教育科学工作者的价值、责任、贡献就体现在为之献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气派:自文化自信生发

    身为留美俊杰、杜威高足、基督信徒,陶行知并未充当美国实用主义的“留声机”与“传声筒”,也从不言必称西方,更旗帜鲜明地抵制“仪型他国”。陶行知从西方学界流行的概念体系中萃取精华,加以质疑、批判、改造甚而颠覆,为生活教育提炼易于为国际学界所理解并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中国教育史上标志性风景线。而且,无论是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彻悟,还是在育才学校对“智仁勇”这份“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的挖掘,陶行知始终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生活教育所彰显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由陶行知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铸就而成。

    教育科学工作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发展驶入深海航道,越来越多的教育科学工作者患有失语病症,即现有的知识储备无法解释中国教育,同时越来越多的教育科学工作者食洋不化,即用西方的知识体系改造中国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立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发掘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等,紧紧围绕我国和世界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从范式到理论、从概念到话语重新出发,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教育科学工作唯有坚定文化自信,创造性地转化与创新性地发展古今中外的人类知识遗产,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全球多彩文明一道,为全人类教育事业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才能得以确立。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