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只重视形式、仪式,而忽略了形式背后的精神,国学的根本精神是:人是什么、人应该怎么样,由人组成的社会如何成为理想的社会,这是国学所面对和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真正的国学教育,也正好弥补了当前教育的一个不足:太重知识教育而忽略人格培养。”今天在北京举行的“传统文化教育京津冀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章伟文直指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种种乱象。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很多学校会在当天举行“拜师礼”“祭孔”“经典吟诵”等活动,平时各地各校都有传统优秀文化进校园的特色活动和校本教育,社会上亦有私塾等机构在推广国学等培训项目。如何让国学“健康”地热下去?在章伟文看来,要避开两个误区,除了热衷形式,还有一个误区是:国学万能,不要科学。只要诵读经典,就会掌握生物、化学、地理等学问;国学能经世致用,飞黄腾达。很多家长甚至让孩子退学,只攻国学。“国学教育要将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现代社会的科学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而不是对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章伟文认为。
怎么克服国学教育中“小和尚念经”一样的“有口无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瞿林东认为,在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应该简单明确。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不能只是阅读经典,还要发现实践儒家思想的人与事,道理要与事结合,多学先贤“嘉言懿行”,从经典中得到启示和教益。
站在岸边指点河里游泳的人,却从不下河试一试。在国学教育中,需要反思的还有家长和老师。孟子第74代玄孙、良友书院院长孟繁佳在民间做书院教育多年,他经常碰到一些国学老师自己都没有读过四书,却能开口大讲特讲。孟繁佳观察过,传统文化教育并没有真正渗透到家长自己身上,有的家长并不参与,顶多是孩子在学校表演时才听一听。有的孩子在台上表演得很好,但台下马上变成另一个样子,这种现象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