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给学生零分评价何以服众

时间:01-11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唯有导师在科学研究中闪烁才智之敏锐,在学术指导中闪耀人性光芒,充分体现懂教育、爱学生、专心治学的做派,方能真正构筑起研究生教育的“脊梁”。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河北某大学硕士生拒为导师公司打工得零分评价”一事,述及的导师“给学生零分评价”“强硬安排学生打工”“要求学生不去上课”“让学生演练道歉”等细节,校方称正在调查核实之中。其实,对于媒体报道的情况,很多人并不陌生。大家除了愤懑不平,是不是还可以做些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一所大学,无论其类型层次、学科门类如何迥异,均应因师生确立其基本的价值。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是最重要、最具生命力的因子。同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学术的引路人。“零分评价”的出现,某种意义上说,意味着师生关系的完全破裂。导师是师生关系构建的主导者,在“研究生是来学习知识的,并非来打工赚钱的”的这一基本认知上,导师应该心知肚明。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观念的深入,不少导师不断拉近与市场之间的距离,热衷于承接与金钱利益关涉甚密的课题项目,许多研究生随即被裹挟进为导师打工的行列之中。然而,研究生熟视导师之所作所为,对导师游离于指导之外的直观感受一旦形成,必定难以再“仰视”导师之师道、师尊,师生之间的嫌隙与裂痕也难免日益加深。

    导师“强硬安排学生打工”“要求学生不去上课”这些做法,让人惊诧。导师提供给研究生一些契合专业知识提升的实习实践机会,是研究生的额外收获,理当感激。可是,如果导师赤裸裸地让研究生承接逐利的市场项目,或让研究生从事与专业领域根本不搭界的低端产业,试想,立德树人和市场利益是截然不同的逻辑理路,运行规律各不相同,若硬要将两者杂糅到一起,要么顾此失彼,要么双双失利。更令人不齿的是,导师竟然劝诫学生逃避课程学习,试问,这何以能出自为人师表的导师之口?应当说,唯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才能承载对研究生施以高水平的学术指导,但前者是后者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科学研究的过程毕竟是探究知识与真理的“物性”过程,而学术指导过程则始终离不开人及人性,唯有导师在科学研究中闪烁才智之敏锐,在学术指导中闪耀人性光芒,充分体现懂教育、爱学生、专心治学的做派,醉心于人才培养,方能真正构筑起研究生教育的“脊梁”。

    以导师对研究生评定综合测评成绩为例,多数导师都会选择给一个合理的分数,零分评价实属罕见,让学生演练道歉更是闻所未闻。倘若导师是依从事实进行的理性评价也就罢了,但若是为了泄一己私愤,逞江湖戾气,则实在算不上教育评价,更没有质量和威信可言。

    当前,关于研究生教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呼声不绝于耳,相关制度改革也呼之欲出。制度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激励,其内在逻辑是实现好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故而,既要考虑制度性打破导师终身制,研究生可以有权达成更换导师之类的合理诉求;又要合乎导师身份,用制度激励其在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活力,引导其对研究生育人育心,方可真正重建起教学育人之秩序。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