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提升教师绩效,是促进高校发展并进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绩效考核评价政策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指挥棒。为了更好地落实《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制订科学的实施细则和方案,推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实施,需要聚焦四个关键点:人性化的主旨、个性化的设计、中性化的执行、刚性化的审计。
人性化的主旨。在绩效管理中,考核评价终究只是手段和工具,而最终目的始终在于促进个人和组织绩效的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性化是《指导意见》的主旨线,“发展”是《指导意见》的主旋律。《指导意见》的宗旨之一就是“破除束缚高校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个性化的设计。作为指导性文件,《指导意见》确定了各高校开展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整体框架和基础内容,但是这并不是高校可以直接用来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的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层次考核评价相结合,根据高校的不同类型或高校中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以及教师所处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健全教师分类管理和评价办法”。《指导意见》还特别要求,“高校应建立教师考核评价的校、院系分级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制订本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中性化的执行。我们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一直困扰于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性化”问题。各种各样的例外因素虽然扩大了学校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裁量权,但更多的是带来困惑和麻烦,并且最终导致“制度失效”。制度变革毫无疑问一定要基于人性化的主旨将人性化的需求考虑周全,纳入到制度设计中去,但是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章办事”,切忌过于强调“人性化”。
刚性化的审计。在目前各类管理活动中,“强决策、弱执行、无审计”的现象仍然存在。所谓的强决策就是各类制度、规划、计划等非常多,但实实在在得以执行的不多,而对各类决策以及决策执行的审计评估非常少,通常只是蜻蜓点水,走走形式。只有刚性化的制度审计才能推动制度执行,只有制度执行才能推动制度优化,只有制度优化设计才能更好执行,最终不断提升制度绩效,形成完整的制度发展循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