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索取别打着自愿捐助旗号

时间:11-16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对于学校和教师要求家长“做贡献”“自愿捐助”之类的歪风邪气,整治之道只能是,不管以什么名义、以什么形式出现,一概要问责当地主管教育部门负责人。

    新学期刚刚开始,有多家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的小学不是要求家长“做贡献”,就是给学生上“资源项目”,前者从饮水机到拖把,都会动员家长“捐助”,后者则包括从收费的“校讯通”到“糕点钱”,不一而足。

    学校原本是教书育人之场所,倘若从校领导到教师都如此让家长违心掏钱,那与“为人师表”离题万里不说,更坏的是让孩子们看到学校如此做法,岂不会从小损害了他们对教师的尊重和对教育的敬畏?当然,如果家长足够配合,学校和教师也会投桃报李,给孩子更多照顾。但这样的做法形同索贿,又会把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向哪里去呢?

    近年来,个别地方的学校管理者仗着手中掌握的一些公共资源,行以权谋私之道,遭遇教育主管部门整治也不止一次。但令人奇怪的是,今年开学以后,不少学校竟然一起出现这类问题。是一些地方的学校突然集体“犯病”,还是在他们看来,教育主管部门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会坐视不管?如果真是后者,那就要问问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何以由着一些基层学校和教师如此胡闹?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许也有委屈,年年要求基层办学机构不能乱收费,各种文件中一条条写得明确,哪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让强制,就搞“自愿”,不让收费,便叫“贡献”,花招不断。但是,话说回来,有道是“周瑜打黄盖”,倘若家长不叫屈,主管部门也就无从整治,所以家长在指责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时候,也要自我反思:既然有那么多不满,为什么不敢站出来抵制学校的错误做法和无理要求?

    这么一问,家长们或许也会感到委屈。大人固然可以不怕校长或老师,可孩子总得交给学校,总不可能天天跟着陪读。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理解,家长除了发发牢骚,还能怎样?

    从操作层面来说,即便家长有心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媒体举报学校和教师的一些错误做法,不说举证艰难,查实不易,即便举报成功,当事学校和教师受到的处罚,一般也不会太重。家长举报的成本如此之高,当事学校和教师的违规成本又如此之低,乱象如何能够消弭?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经常被指责“不作为”,其实他们也有难言之隐,一则教育资源总体紧缺,好的校长和教师更稀缺得很,主管部门难免有所顾忌;二则自己主管的下属学校出问题,倘若承认了,等于承认管理不当、领导不力,还不如能拖则拖,能不管就不管;实在躲不过了,对当事学校和教师的处理,往往也只是高高举起,轻轻拍下。如此一来,一些地方的学校和教师才会屡教不改。

    在笔者看来,对于一些地方的学校和教师要求家长“做贡献”“自愿捐助”这类歪风邪气,整治之道只能是,只要基层出了问题,只要学校出现乱收费问题,不管以什么名义,以什么形式,一概要问责,谁主管,谁担责。如此一来,学校和教师肯定不敢再乱来。这倒不是基层学校和教师“爱惜”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而是因为他们成为了犯错受惩处的“利益共同体”。只有通过这类强有力的治理手段,才杜绝得了这等巧立名目的乱收费。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