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炼就蓝天之鹰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质量立校探秘

时间:01-09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蓝天为课堂,机场做黑板,校园军号响,头顶银鹰飞。

    地处四川省广汉市、与三星堆遗址毗邻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很多人眼里“神秘”而光鲜——

    如今,她拥有全球办学规模最大的飞行学院,也是我国唯一全过程培养民航飞行员的大学。截至最新或2022(历届)年,学院为中国民航和亚洲、非洲培养3.2万余名飞行员。其中,为中国民航培养的各类飞行员超过3万人。学院毕业的飞行员成长为机长的,占中国民航现有机长的85%。2011年9月,中国民航评选出的首批7名特级飞行员全部毕业于该校。

    这样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在高校竞争激烈的今天,靠什么取得了如此卓著的成就?

    学院党委书记陈布科说,学院秉承“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经过60年的发展,成为一所“以飞为主”,机务、空管等民航特有专业齐头并进的特色飞行技术大学。

    “与民航业贴得近些再近些”——找准定位“以飞为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创办于60年前的中飞院,历经由单科性空军航校转为多科性民航大学,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学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的艰难过程。

    到21世纪初,学院面临严峻挑战,其在民航飞行员培养领域的传统优势一点点消失,不少航空公司将飞行员送到国外接受初培,最多时竟占到全国飞行员初培人数的一半。

    怎么办?“传统办学特色不能丢,‘以飞为主’是我们最大的特色,我们要与民航业贴得近些、再近些。”陈布科说。

    学院立足航空业迅速调整办学理念,明确提出“以飞为主,综合发展”的办学新理念。

    办学定位找准了,学院开始大刀阔斧深化改革,优化办学结构,再造专业学科体系。教务处处长何秋钊告诉记者,学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增设新专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学院拥有21个本科专业,从当初的单一专业格局,逐渐发展成为以飞行专业为主体,以空管、机务、维修等专业为主要支撑的专业结构体系。

    学院的改革得到业界认可,国内航空公司开始“回归”,飞行人才送往国外培养的增长势头有所减弱。中国民航局决定,2010年后中国民航所有飞行学员,只有在中飞院完成高级教练机训练后,才能具备航线运输飞行员从业资格。

    绝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从严把好生源入口关

    成为飞行员是很多男孩的梦想,但要踏上飞行员之路,必须面对严格的层层筛选。

    “除了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报考我院的学员还要通过严格的政审。”陈布科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很高,我们有一套严谨、科学的心理测评体系,只要不达标,学生马上会被淘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各大航空公司对飞行员的需求大增。这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过去十几年,学院招生数量迅速增加,在校生数从2000年的不足1500人,增至目前的2.2万多人。“萝卜快了不洗泥”,招生人数多了,飞行学院准入会不会自降标准?市场急需会不会诱发“速成”情结?

    面对记者的担忧,陈布科笑着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十分重视把好招生关口,因为我们深知,我们把控得严一些,民航的安全就有保障。”

    绝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招飞必须严格。以今年飞行专业招生为例,初检21176人,上站体检9347人,合格5743人,最终录取2252人。

    飞行员培养不能“坐飞机”——教学训练追求高标准

    “飞行员的培养不能‘坐飞机’。”陈布科说,“飞行员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成熟期’,任何违背飞行员培养规律,试图走捷径的做法都将遗患无穷。”

    为此,学院不断深化飞行员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国际领先的MPL(多机组人员飞行执照)课程试点,从一开始就把飞行学员向特定的机型和机组人员方向培养。同时,在教学训练管理上,学院一直追求符合业界实际的标准。

    飞行训练时数是飞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指标。2000年前,飞行学院的这个数字是7.5万个小时,在训学生417人;最新或2022(历届)年,达到26万多个小时,在训学生1870人(不含学校外送的927名学生)。

    在民航业界,适当比例的停飞率,是加强飞行人员资质管理的必要手段。中国民航局明确规定,航线运输“商照”(商用驾驶员执照)培训阶段,停飞率不低于15%,这可是悬在飞行学生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学院飞行标准处处长温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学生达不到规定的飞行时数,执照考核没有通过,或者存在不诚信行为,都会被停飞,“而学生只要一门考试成绩不及格,就拿不到毕业证”。

    严格的管理打碎了一些人的蓝天梦,却为保证飞行员质量打下了基础。“绝不把不合格的飞行员交给航空公司”!这是飞行学院狠抓教学质量的根本信条。

    对飞行员培养质量的严格要求,换来的是让人真正放心的安全水平。以最近一年为例,学院安全水平稳中有升,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仅为0.02,创造了全球通用航空安全最好纪录。

    打造一支稳定的“蓝天园丁”——创新机制留住好教员

    没有一流师资,难有一流教育。怎样留住优秀教师、让优秀毕业生愿意留校任教?这曾是学院几十年没有破解的难题。

    十几年前,学院只设有通用飞机驾驶和航行管制等4个专业,学科过于单一,师资引进困难,一名博士生也招不来。加上航空公司诱人的高收入,更是难以留住优秀飞行毕业生。

    万般无奈之下,学院一度不得不强制性留下部分党团员毕业生。一名老职工曾向院领导感慨道:“什么时候学生主动申请留校了,学校的办学就成功了!”

    伴随学院深化专业结构改革的同时,学院在师资管理上也独辟蹊径,创新机制,变“堵”为“疏”,一步步建立起飞行教师流动制度,保证飞行学员留校前5年收入不低于到航空公司工作的同学;任教8年后,可以选择继续留校,或者到航空公司担任飞行员。

    这一招儿果然灵,师资问题迎刃而解,形成良性循环。学校如今每年有45个左右的留校任教名额,但报名的达360人左右。温涛1994年留校任教,后来成为中国民航业界第一位获得双硕士学位的飞行员。他告诉记者,因为待遇、发展空间等原因,当年的学生留校还多少有点不情愿,“但如今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目前,学院拥有了一支稳定的“蓝天园丁”队伍,其中有特级飞行员2名、功勋飞行员62名。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