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教与学方式转变路线图

时间:11-16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软件工程基础》是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二年级专业必修课,由于课程中最主要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及程序测试四部分,都是今后专业学习中独立的一门课程,所以很多学生觉得这门基础课可以浅尝辄止。但授课老师闫肃副教授探索的“拼图法”合作学习方式和课程测试要求,却让学生对这门课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这也是闫肃4年来对这门课程进行的第三次教学方法改革。

    “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里答疑时,都是结合自己所做的项目提问。令我意外的是,很多问题是由学生抢答解决的,闫老师这种课堂分组和答疑方式很给力,我给她32个赞。”大二学生雷子靖说起这门课时,讲出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小故事。

    校长观点:李延忠 北华大学校长 唤起学习者的 内生动力

    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带动教风学风建设,就是要提高课程质量,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良性互动。通过加大平时学习过程及效果在成绩中的权重,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考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给学生以激励和责任的前提下,把老师从“体外”给学生加热转变为唤起学生的“内热”,并充分“燃烧”,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我们通过全校性的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来扩大教师教学探索和研究的覆盖面,开展一系列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并对其中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措施进行示范推广。通过改革,学生所经历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对后续的学习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迁移,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最高境界。

    任务驱动:合作式学习“秒杀”被动

    面对慕课时代的挑战,如何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堂能听进去,课后能主动学习是北华大学教务处处长褚亚旭从最新或2022(历届)年新一轮教学改革以来,致力解决的核心问题。他认为,要调动起两个积极性:一是老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二是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打造个性化课堂,让教活起来,让学动起来。

    闫肃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从最初尝试分组学习,到后来通过在国外做访问学者期间受到启发而采用“拼图法”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

    按照《软件工程基础》的主要教学内容,闫肃把76个学生分成19个小组,每组4个学生分别负责这门课程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及软件测试部分,每个学生都是本组内所负责环节的专家,全班有需求分析专家、系统设计专家、代码编写专家以及软件测试专家各19名,这19名学生又组成一个横向的专家组且各有不同分工。闫肃没有布置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但是各个环节的专家会主动通过开会或网络讨论等方式,自发地互相沟通以解决问题,各个专家还要将自己所负责环节的知识内容传授给本组内其他3名同学。

    “我在本组中是负责测试的专家,在整个测试组中是学生管理系统方面的专家,既是横向专家又是纵向专家。在运用黑盒子与白盒子两种方法测试出代码编写过程中出现的小错误后,及时提醒负责编码的同学进行更改,那时突然有一种‘爆棚’的存在感。”学生尚天舒说,双重角色的扮演是对自己的激励,更是对同组小伙伴的一种责任。

    “代码编写学得再透,也只是一个合格的‘码农’而已。在经过‘拼图法’合作学习这门课之后,我知道了只有经过系统化工程项目的训练,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学生金茂月在班级讨论时感概道。

    在褚亚旭看来,“拼图法”合作学习的引入和创新是成功的。作为拼图过程的每个“零件”,学生都有不同的责任和担当,在任务驱动下,学习者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取代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反复讲解,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研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系统意识与合作能力。

    相互扶助:师生皆在磨合中成长

    “闫肃最新或2022(历届)年第一次提交教学方法改革申请之后,学院就一直关注和支持她。她的改革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一点点磨合、一步步积累才有了目前的成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赵津燕说。

    第一次改革总是难忘的。最新或2022(历届)年秋季学期,闫肃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采取期末开卷考试的方式。本以为改革效果良好,却在学生那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原来学生并没有对分组和测试给予足够的重视,一部分学生完全依赖于本组的“学霸”,在课程测试答辩时,由“学霸”全权负责,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闫肃第二次进行改革已经是最新或2022(历届)年的春季学期。此次采取自由分组方式,每组7-8名学生,这种分组和测试方式让原以为这门课程非常“好过”的学生非常“难过”。有几个小组在课程测试分组答辩时准备不充分,闫肃最终和他们“短兵相接”四次,才让他们“学成出徒”。学生张同谈到这4次经历颇有感触:“第一次测试答辩时大家觉得混混就能过得去;第二次大家进行了一些改进,却没达到老师的要求;等到第三次,就剩下两三组了,老师认真得有些可怕。我们组接到了第四次答辩通知后,重新把项目从头到尾进行了研究和准备,最终通过了快让人‘崩溃’的课程测试。这是我大学里最难忘的事。”

    在经历了两次改革尝试后,对于最新或2022(历届)年春季学期的第三次改革,闫肃进一步突出了课程测试环节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在课程的最后4周依次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单独答辩,例如需求分析环节答辩时,19名在各组中负责此环节的学生按照抽签顺序上台答辩,老师对他们在这个环节的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并根据答辩情况、设计完成情况给出这个小组在此环节的成绩。

    经过三次改革试水,闫肃对接下来的改革之路有了新想法:“明年授课时我要把在企业工作的同学和朋友请到课堂。另外我了解到下一届是四个班学生上课,可以在验收过程中引入学生互检机制和课上小组讨论机制。”

    集体责任:学习者一个都不能少

    “拼图法”合作学习是上世纪70年代一位美国教授受拼图游戏启发而引入教学领域的。该教学法中的每位学生都是拼图中的一个“小零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都是完成整个任务缺一不可的角色。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激励和责任,谁都不想成为拖后腿的人。

    “我到外地参加竞赛时,不仅要做好比赛准备,还要和在校的项目组员一起讨论进度和方案,每天都是参赛队员中睡得最晚的人。虽然参赛压力很大,但是项目的整体推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在《银行自助管理系统》项目中负责代码编写的学生孙畅感言。

    “每位同学的成绩不仅仅和自己有关,还影响着组内其他同学的成绩。我们《学生管理系统》项目组在上交文本作业之前进行了预审核,互相检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如此,每个小组成员的成绩都有彼此的努力。”本门课程的课代表孙雨明说。

    “不论学生资质如何,大学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负责。‘拼图法’合作学习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学习过程、享受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快乐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解成俊表示。

    该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带头人李德才认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考查了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也强化了学生非智力因素训练。智力因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智力因素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该校副校长戚继忠认为,闫肃针对课程学时减少、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及重视程度不够等情况,通过对学生心理和课程原理进行分析,对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采取“拼图法”合作学习的方式让课堂教学充满了趣意盎然的弹性和张力。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